问红楼情为何物?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怎么理解?

一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交代”作书的纲要是“大旨谈情”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是:“清代人情小说。”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一书中解释:

“人情”者何?人是以感情而相互交际的“万物之灵”。故人之情,贵在有情,情即“通灵”的灵性,所谓“灵心慧性”,是为人的精神方面的精华表现。

“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雪芹的《红楼梦》,正是以狭义之情的外貌而写广义之情的内涵。”

传统的解读总会加一句以“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但是一部《红楼梦》,宝黛爱情只是其中一支,围绕其还写人与人、人与物、甚至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写人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从这个角度说:曹雪芹笔下的“情”与现在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相通之处。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如果完结,在原著的卷尾应该会列有一张“情榜”的——“榜”就是依品分位按次而排的“总名单”,有点像梁山好汉排座次。

周汝昌推断这份榜单中黛玉是“情情”,金钏是“情烈”,晴雯是“情屈”……

《脂砚斋评点石头记》三十五回

《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点评中多次出现点评黛玉为“情情”,宝玉为“情不情”的地方。

评价黛玉为“情情”应该好理解一些。

黛玉一生为情所困。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因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得以久延岁月。后修成一个女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因没有报答灌溉之恩德,所以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后来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人世间走一遭,绛珠仙草也就相随。在下凡之前绛珠仙子对警幻仙子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便是宝黛的前身所以黛玉就是为情而生的,她的一生为情所暖,也因情而困,最后因情泪尽而亡。

宝玉的“情不情”评价怎么理解?专家们有争议。好风结合专家的意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情不情”,用痴情对待无情之物。

脂批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将“情不情”解释为:“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

第十九回,宝玉应贾珍之邀去宁国府看戏,戏的内容不合他的心意,于是他溜达出来,想起在一个小书房内堂曾挂着一轴美人,画得极为传神。宝玉觉得今日宁国府锣鼓喧天极为热闹,那画一定寂寞,所以他便去安慰那幅画去了。

这一段府本侧批:“天生一叚痴情,所谓‘情不情’也”。

宝玉对待“物”的这种痴情,与黛玉葬花有些不同。

黛玉葬花是因为落花触动了黛玉的情,引发她的伤感,由花及人,有感而发,而唱出《葬花吟》。

黛玉的情绪可以引入日本的一个文学理论解释——“物哀”,就是一种真情流露,她因为落花触景生情,心为之所动,所以吟出低徊婉转的诗歌,这种情感很多文人或者普通大众都偶有发生。

而宝玉看戏之余,主动跑去安慰一幅画,这就不合情理了。宝玉对于“无知无识”的画的体贴就属于“情不情”。

“情不情”,用真情对待“不情”之人。

在《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是爱情;对“元、迎、探、惜”姐妹是亲情;对宝钗、湘云等兼有亲情与友情等复杂的情感。可是她对很多“不情”之人也真情相待。

还是十九回,宝玉安慰画不成,撞见了小厮茗烟和小丫头卐儿正在行警幻之事,后来茗烟带着宝玉跑到袭人家,因为这一天花大姐回娘家了。

宝玉去了袭人家,看见袭人的俩姨妹子说:“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脂批道:“……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袭人是宝玉的仆人,她出身低微,父母把她卖与贾府为奴,可是宝玉对袭人也是真诚以待。袭人回娘家后,他偷跑出来看她。

而像袭人的两姨妹子依然呆在袭人家,可见其地位更低一些,但是宝玉见了这一类让人赏心悦目的女子就心生喜欢,完全不管她们的身份地位。

所以,刘再复先生认为:“所谓‘情不情’,便是打破情的世俗规定,把爱推向万物万有,把情推到不情物与不情人身上。”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一书中评价:“宝玉(雪芹的化身或幻相)的最大特点是“情不情”——以“情”心来对待那一切无情、不情之人、物、事、境。 ”

“情不情”,从痴情到“不情”,最后遁世。

李商隐有诗:“多情却似总无情”,纳兰性德说:“人到情多情转薄”。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回前墨有诗:“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宝玉因“情无限”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在历遍真幻的过程中,这些困惑和矛盾不断地冲突,激荡着他的内心,最后他悟破“情天”,形成了“情不情”的思想。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写到:

“彼于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箧》之篇,而作焚花散麝之想。所以未能者,则以林黛玉尚在耳。至林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于宝钗,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

这是宝玉从“情”走向“不情”的过程。宝玉这个多情公子,经历了镜花水月的无情沧桑,而最终遁入空门,走向“不情”。

“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回前墨”中引用汤显祖的《怀人》诗,以此为本文作结。

参考书目: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脂砚斋评石头记》

周汝昌著《红楼十二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