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银行人打交道的那些烂事
〓 第 1434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如今已步入文明信贷时代,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不由让我想起过去和银行打交道的麻烦。
大集时代,与银行贷款,一般来说是集体贷款,生产队干部戏称为“被迫信贷”,也就是说,是上级的指贷,不想贷也得贷。可当生产队在发展生产,购买生产资料时,急需信贷,人家却不批准贷款给生产队。生产队不需要贷款购买化肥,上级却硬行指令,必须贷款购买。因为供销社早已将化肥运了回来。正所谓:需要贷款贷不到,发展生产前途渺。
不需要贷款,却早已批转,只让生产队长、会计签字盖章后,钱款就转发到了供销总社的帐户内。饥荒算是塌下了,化肥却没有使用,全部堆到生产队仓库里,白白地挥发浪费掉。
个人贷款一般贷不到,况且贷款者也很少很少。即使有大病家庭去借贷也得政府批准,批准之后也贷不了多少。最多百八十元,因为贷多了社员没有偿还能力还不了。
生产队的贷款当时还不了,到了包产到户后,都给社员们按分牲口作价款项的比例拨转到户,让社员们偿还贷款。
包产到户后,遵照上级指示精神,让生产队将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全部分拨到户。我家就分拨了一千块钱的贷款。我怕时间长了,贷款利息猛涨。就购买了一千多块国库券。当时,七毛钱人民币可以购买一元国库卷,比较合算。我将拨付给我父亲帐户上的一千多元贷款,全部用国库券交付于当时大队农村信用社分站的信贷员老杨。结清帐后,我将收据让老伴儿保存好,以防不测。
事情也真有凑巧。有一天,我在学校上班。一位老信贷员,拿着社员贷款花名帐户,去我家催要欠贷。款项与我已还借贷数目分毫不差。当时老伴儿答应他,等孩子他父亲回来,告诉他,让他尽快还款。那位老信贷员只好无功而返。当时老伴儿也多了个心眼儿,没让那个老信贷员看还贷收据。
等我下班回到家中,老伴儿把上述情况告诉了我。我听了以后,欣慰地笑了:“没事,咱们有还款条子,谁来再催还贷款,咱也不怕!"我真庆幸,幸亏将还贷款的收据保存下来了。以后所有与其它银行或农村信社的还贷款收据,至今仍然保存着。
第二天上班放学后,我去大队找到了信贷员老杨。我就说:“老杨,我再给信用社打点儿生产队拨到户的借贷款,你看看,还有多少没有还?"老杨嘿嘿一笑,王老师你开啥玩笑,你上次就全部打清了。我说,那么为甚你们信用社的大老李昨天去我家又催还贷款。
老杨一笑了之。我也就不再追问了。
后来听说,公社农村信用社把全公社所有借贷(款)人的帐户统一发给他们的职工,每人一份。分包片催要,也可跨片催要。并且都有按回收比例发放奖金。
也有的借贷户将还贷收据丢失,人家上门催要时,借贷人拿不出收据,就得再还。如若不还,就强行依法收贷。据说被强行收贷挨打后又重还给了人家。那么,这种款项就落入了信贷员自己的腰包了。还有的亲家六人,将钱存到人家手里,说先给打上个白头条子,作为存款收据。时间一长,就成为糊涂帐了。
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我的同事还与信贷员办了一件糊糊事。
当年贷款人多,我的同事想给儿子贷款做买卖。当时信用社没指标,因为信贷员原来当过民办老师,和我的同事白老师一块工作过。就给白老师开出了贷款手续。单等放款指标下来,取钱。等了一个阶段,白老师跟人家说不需要贷款了。让人家把手续销毁了就行了。人家说,不用销毁,等别人再贷款换个名字就行了。殊不知,信贷员后来骑摩托车出车祸身亡。
事后白老师找到信用社主任,左说右说,纠缠了半年多。还是一个结果,依法还贷。白白地还了信用社七千多块钱,至此了结。因为当事人死亡,死无对证。白老师只能成为苦主。
据说,死者手里给亲戚们打得存款白头条子也不少,都苦了亲戚们。有老俩口拿着条子,到信用社要钱,人家说,没有正式存款手续,不予承认办理。纯属私人来往。与死者妻子要钱,人家不认帐。把老俩可气坏了。七千多块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打了水漂。老两口一病不起,不久双双病亡。
那个信贷员知道我给亲戚办事,经手过一笔万元(当时就算大额款项)以上的巨款,让我帮忙,给他存款顶任务。只因当时人家亲戚已用了,没有给他办成。后来回想,好险哪!
我也曾想,他们的信息真灵通呀。
后来我和信社打了十几年交道,每年只贷一袋子买磷酸二氨的款,到卖了猪就还贷了。但是还贷收据仍然保存着。
前几年买房又贷了款,如今已还清了。还贷手续仍然保存着。
如今与银行打交道,一般是取工资。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好,相当客气。偶尔办点儿存款,银行的工作人员更是服务周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信贷文明和人性化管理。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作者介绍】王万荣,兴和县赛乌素镇小学退休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2016年退休。爱好文学,有时写些散文、打油诗、小说之类的东西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