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16 张仪如何与苏秦唱对台戏,破解合纵联盟(2)
楚怀王此时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得头昏脑胀,哪里听得进陈轸的话,斥责陈轸道:“闭上你的鸟嘴,不要再说废话了,你就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的土地吧!”接着,楚怀王重重赏赐了张仪,并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随后便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前往秦国割地。
张仪的伎俩和图谋明眼人一眼即可看透,却为何还能得逞?
一方面,是张仪抓住了楚怀王贪婪而又独断专行的弱点;另一方面,则应归功于秦国的金元外交。
整个楚国,如果仅仅只有楚王贪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也就罢了,为何群臣也跟着瞎起哄?陈轸能看得出来,难道群臣中就没有人看出来?
合理的解释是,要么是楚怀王平素独断专行听不进群臣意见,所以群臣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是群臣被秦国收买了。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软,既然大家都拿了秦国的好处,又怎么好意思再来拆秦国的台?此说绝不是胡说,在赵国,秦国就是利用金元外交重金收买郭开等人,成功地把廉颇、赵牧从帅位上拉下来的。
狡猾如狐的张仪回到秦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那名与张仪一同来到秦国的楚国将军无法见到张仪,割地之事也就一拖再拖。
楚怀王听说后,以为是自己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因此秦国人不高兴,于是又派一个叫宋遗的勇士北上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莫名其妙被骂,自然大怒,不惜降低身份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
这时,张仪才悠哉悠哉地上朝。当张仪看到楚国的使者时,故作惊讶地问:“哎呀,老兄,你为何还在这里?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楚国那位可怜的使者此时才知道上当受骗,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
楚王听完使者汇报,也是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此时,陈轸又站出来说:“我现在可以开口说话吗?攻打秦国还不如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
楚怀王心想:好你个陈轸老匹夫,居然胆敢拿之前的话来顶本王,面子要紧,你就是说破了天,本王也不能听你的。何况,现在明明是秦国欺骗了本王,你陈轸反而让本王拿一座城池去收买秦国,真是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打,一定要打!
公元前312年春季,因被张仪忽悠而恼羞成怒的楚王派出大军,与秦军大战于丹阳,结果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后,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张仪忽悠楚怀王原本是因为秦国想攻打齐国,最后却变成与楚国交战,可见秦国的策略极具灵活性,张仪忽悠楚王的根本目的是破坏齐楚合纵,至于是打齐国还是打楚国,对秦国来说都是一样的。
楚怀王不明就里,以为天上掉馅饼,想利用外交平衡术从中渔利,不料这次天上不是掉馅饼,而是飞来横祸,致使其引火烧身。他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又不听陈轸忠告,以为耍耍小聪明就能捞到好处,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派人通知楚怀王,想用武关以外的地方换黔中之地。被张仪忽悠惨了的楚怀王说:“我不愿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来换张仪。”
楚怀王想用黔中来换张仪,说明楚怀王的确恨透了张仪。但从另一方面说,楚怀王此举有失气度,也过于冒失。作为楚国国王,楚怀王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国家社稷,岂可意气用事?
张仪听说后,请求秦王同意让他前往楚国。秦惠王问:“楚国要杀死你才甘心,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秦国强,楚国弱,只要大王您在,估计楚国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侍奉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于是张仪欣然前往楚国。
张仪刚到楚国,便被楚怀王打入天牢,准备处死。关键时刻,早已被张仪花钱买通的靳尚对楚怀王的宠妾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国,如此一来,秦国的美女将被宠幸,您就会遭到冷落。”
女人最怕的是什么?是失宠。靳尚很清楚女人的心理,所以用后宫争宠这一招说动了郑袖。郑袖于是日夜在楚怀王面前哭着哀求:“当年的事,不过是各为其主。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定震怒。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两人先迁居江南,不要成为秦国刀下的鱼肉。”
楚怀王宠爱郑袖,耳根子又软,加之郑袖的说法也不无道理,所以最终还是赦免了张仪,并以厚礼相待。
张仪趁机劝说楚怀王道:“倡导各国联合抗秦,简直是赶着羊群去进攻猛虎,明显无法相斗。现在大王您不肯听命秦国,秦国如果逼迫韩国、驱使魏国来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有巴、蜀两地,备船积粮,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余里,不到十天就兵临关。关惊动,则由此以东的各城都要修治守备,黔中、巫郡便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如果大举甲兵攻出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就成为绝地,秦兵再南攻楚国,楚国的存亡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等待各国来救援要在半年以上。坐等那些弱国来救,而忘记了强秦的威胁,我可要为大王您现在的做法担心啊!大王如果能诚心诚意地听我的意见,我可以让楚国、秦国永久结为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杀。”
楚王虽然已经得到了张仪,却又舍不得割让黔中之地给秦国,于是同意了张仪的建议,让张仪离开。
从此,张仪开始了一段与当初苏秦游说诸侯完全相反的游说之旅。他从楚国出发,先到韩国,次到齐国,再到赵国,最后到燕国,山东六国,除了已经被张仪忽悠瘸了的魏国,他都走了一遍,而这些诸侯王,也纷纷答应张仪,要与秦国和好。
张仪完成游说,准备返回秦国向秦惠王报告战绩,但天不遂人愿,他还没回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他继承王位,许多大臣趁机在他面前说张仪的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常,靠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国君的恩宠。秦国如果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
于是,张仪这次真的失宠了。
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又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恢复了合纵联盟。齐国甚至还派人去责备张仪,扬言说:“张仪在哪个国家,齐国就攻打哪个国家。”
张仪害怕被杀,趁机对秦武王说:“我有个不成熟的计策,希望献给大王。”武王翻着白眼说:“怎么计策?”
张仪回答说:“为秦国国家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如今,听说齐王特别憎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它。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去,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在魏国和齐国混战而无法脱身之际,大王可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函谷关而不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之策啊。”
秦武王听完张仪的话,十分诧异地盯着张仪。他显然没想到,到这时候张仪还会为秦国的利益考虑。过了良久,秦武王终于答应张仪的请求,给张仪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魏国。
齐王听说张仪在魏国,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
齐国大军压境,魏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忧,我有办法让齐国退兵。”然后,张仪派门客冯喜假扮成楚国使臣到齐国,对齐王说:“大王特别憎恨张仪;虽然如此,可是大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做得够周到了啊!”
齐王疑惑问道:“我憎恨张仪,张仪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
冯喜把张仪离开秦国时与秦武王的密谋对齐国说了一遍,接着说道:“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发兵去攻打它。大王这样做,是使齐国国内疲惫困乏,而且,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四面树敌,祸患必将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让张仪有所依托’呀。”
齐王认为冯喜说得有道理,赶紧下令撤军。
张仪顺利从秦国脱险,又成功退去齐国军队,既有阳谋又有阴谋,整个策略计划环环相扣,让秦王、齐王、魏王都对张仪无可奈何。这是张仪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谋略策划,不为秦国、不为魏国、更不为齐国,只为他自己。
公元前309年,张仪死在魏国。相较于苏秦最后的凄惨下场,张仪最后能得个寿终正寝,实属不易!所以苏秦在世时说:“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
司马迁说:“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刘向也说:“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
一言可兴邦,一言可灭国。张仪草莽出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做到这一点,更加不易!
张仪对秦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但就秦国的统一大业而言,与张仪同时期的另一个人,他对秦国的贡献比张仪更大,堪比商鞅。此人是谁?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