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拉钩!”
(一)“同学,拉钩!”
“同学,拉钩!”那一定是振华主任手术到关键步骤;
“小叶,拉钩!”那一定是振华主任手术到一般步骤。
这是我在普外科实习期间观察到的现象。
一个人在很专注眼下之事时,会把周边的事物符号化、一般化,记不得它们的个人属性;甚至,直接忽略掉,而自己完全沉浸于手头之事。
当你正观看一场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你情不自禁呐喊,根本不把周边人放眼里,这时你是认真的;当一对恋人在街头当众接吻,他们十有八九是真情流露,眼里只有彼此、不理众人,这时他们是认真的;当你在唱歌,为一曲高音“面目狰狞“时,你想的只有把歌唱好,这时你是认真的。
我以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时候在于其认真做事之时——这时所协调展现出的面部肌肉、身体姿态以及音调音色,都是骨子里最原始最真实的一面,它们的组合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魅力,有强大的打动力。甚至睡觉、发呆、走路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也有这种打动力。
当振华主任叫我“同学,拉钩!”时,他分明更加地眉头紧锁,双眼放光,动作迅速。“看手术不是盯着手术的步骤,这些你早晚学得来;你更应该看的是术者的风采,这是你学不来的”。
(二)“你很专业!”
“你很专业!”我最近以为这是对一个人最高规格的赞美。
你还记得《Titanic》里头,Jack为Rose画海洋之心的那一幕吗?年老的Rose回忆那是她一生中最性感的时刻。有个听者问:“So what happened next?”,Rose:“You mean,did we do it?Sorry to disappoint you. Jack was very professional.” Rose称赞Jack很专业。我喜欢这个赞美。
在乳腺外科实习,给一病人换药,换药前家属以怀疑的眼神看着我,用略有轻视的话语对我说:“喂!你新来的吧。换过药吗?行不行啊?” 。答:“我是这里的实习生,换药已经好多次了,你放心!”问:“你们主任呢?”答:“他现在不在。”患者及家属坐在换药室没有换药的意思,家属看我时的表情呀,简直似要吞了我。
也不能僵着呀,于是我说:“其实我们的上级医生,我们的主任在手术操作以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一定比我们这些实习生厉害的,可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换药,我们并不比他们差,甚至做的更细心更规范。如果你信的过我呢我现在就给你换,如果你信不过我呢我立马就去叫主任过来给你换。”此时家属有了动摇之意,蹦出一句话:“哦,那你换吧!”后来的操作一切顺利。结束后,那个家属对我说:“年轻人,你挺专业的!”。
这是我的一次胜利,给了我很大信心。后来加深了我的一个认识——如果你有把握,就应该大胆去做,对一些家属或病人的质疑你要强硬一些,不可软了,你软了就证明他们的质疑是正确的,而你在这样的时刻退缩是怪窝囊的。你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要有自信的态度,因为你比他们更加专业!病人和家属也需要这样的专业。
(三)“飘飘守恒论”
我个人以为有一种“守恒论”。有得必有失,有喜必有忧。局部常常是不守恒的,可是放眼整体是守恒的。
一个官员贪污,他有了很多钱和势力,活得很潇洒,我认为这是在透支使用未来的潇洒,把一生的自由浓缩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官员总是要坐牢甚至枪毙。一个官员平平淡淡度过一生,他是在平均分配他的潇洒和自由,没有透支使用也没有余额不足,不会有大起大落。
你有一个很大的快乐必然有一个很大的悲伤(或是若干个悲伤分次来袭);你有一个很大的悲伤必然有一个很大的快乐(或是快乐连绵不绝地来)。
中国有许多古语,如:“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等就是一种守恒论的体现。
再比如医学上,一个人双目失明,那么他的其它感官系统通常比常人更敏捷。一个人一边的肾切了,对边的肾会代偿变得比原先更加强大。福医大的周瑞祥教授上课时,用八个字总结了医学原理:“新陈代谢,动态平衡。”,现在我的体会更深了。自然科学也有很多的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等。
所以我认为,不论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都有着“守恒论”的体现。守恒论的这个想法是我这两年渐渐形成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我认为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这纯属我的个人理论,但它常常让我内心保持在一种比较宁静的状态,让我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觉,也许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下得来的吧,但无论怎样得来的,它并不影响我把这想法继续挖掘、完善,说不定未来它可以形成一套理论,我会命名为“飘飘守恒论”——如果有那一天的话。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日本电影——黑泽明的《罗生门》。导演构思巧妙,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如果你看完了,我们可以讨论下这个问题:“究竟谁杀了武士?”
到此为止。
文/树柳
2011.09.16
这是八年前,我还是一个实习医生时候的故事。
青年节,让我回味下我的青春。
谢谢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