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易守难攻,为何东北野战军只用31个小时就攻克了?
攻打锦州,是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头戏。按照东北野战军最初的想法,则是先攻打长春,而非锦州。为此,东北野战军和西柏坡方面进行了好几轮激烈的争论。
1991年上映的经典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拿出很长的篇幅,全方位展现了这一争论过程。
东北野战军之所以不愿意先打锦州,主要就是因为锦州易守难攻,又守备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率领的十万大军。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长途奔袭锦州,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这座城市,那么将面临着后勤补给线被沈阳守军切断,以及遭到国军西进兵团、东进兵团两路夹攻的危险,分分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东北野战军的考虑不是杞人忧天。
一
1948年10月9日,当东北野战军展开攻打锦州的外围战斗时,廖耀湘率领他的第9兵团,浩浩荡荡地抵达彰武一带。10月13日,廖耀湘派人炸掉了彰武铁路大桥。这就意味着,东北野战军的后勤供应通道被切断了。
怎么办呢?东北野战军对廖耀湘不理不睬,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在10月14日上午10点钟如期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的激烈战斗,到10月15日下午5点钟,东北野战军消灭了范汉杰率领的十万大军,攻占了锦州全城。
锦州,这座有着2100年人文历史的历史名城,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由于东北野战军只用了31个小时就攻克了锦州,打乱了国军的安排部署。廖耀湘炸掉彰武铁路大桥,本来是“釜底抽薪”的妙招。现在,却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昏招。国军西进兵团、东进兵团两路夹攻,也成为了“送人头”之举。
二
锦州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发生重大军事行动。因此,锦州有着完备的城防系统,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朝末年,明朝军队和清朝军队以锦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皇太极亲自率队,从1641年3月就开始围困锦州,但直到1年后才因为祖大寿率部献城,才拿下锦州。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及清朝军队,依然能够凭借城防系统坚守1年时间。
在辽沈战役期间,锦州的城防系统远远超过几百年前的明朝。同时,驻防锦州的国军还拥有制空权。范汉杰甚至下令,一旦东北野战军攻破锦州城,那么空军要不分敌我,一律轰炸。显而易见,范汉杰是作出了与东北野战军决一死战,不惜鱼死网破的准备。
锦州之战,尤为凶险。
三
如果是在一年前,东北野战军还真难啃下锦州这个“硬骨头”。
1947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以8万人兵力攻打1万余人防守的德惠,激战3天,未能攻克德惠,无功而返。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集结30万人第三次攻打四平,用了19天时间,竟然拿不下陈明仁的3万守军,付出伤亡4万人的代价后再次无功而返……
不过,到了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已经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了。
当时,东北野战军拥有了攻打坚固城墙的利器——大炮。不是十几门、几十门大炮,而是有600多门。其中,有几十门105毫米重型榴弹炮。为此,东北野战军专门组建了一个炮兵纵队。此外,东北野战军还有4000余门迫击炮等各类小炮。
10月14日上午10点钟,东北野战军600门大炮一起对准锦州城,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准备。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炮战。轰击锦州的炮兵,不但在火力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战术水准也达到了很高水平。1个小时炮火准备,不但在城墙上打开了十几个突破口,还将锦州守军的防御工事和纵深军事设施给予破坏。
不仅如此,在总攻锦州的战斗力,东北野战军还出动了14辆坦克。在战斗中,一名叫董来扶的坦克驾驶员,驾驶着一辆“102”号坦克(日式18吨坦克)冲在前面,第一个进锦州城。后来,这辆坦克后来被命名为“功臣号”,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退役后被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珍藏。
正是这样,东北野战军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得以在短短31个小时就攻克了锦州城,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