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子代父对句解围

清代江西有一姓王的秀才,家里很穷,常常带着11岁的儿子去拉东西,挣点钱养活家人。秀才的儿子聪明伶俐,一边干活一边勤奋学习。

一次,父子俩在外干活,又累又饿,便到路边一个饭馆吃饭。他们要了二两酒、两个烧饼、两只螃蟹,吃完算账时,才发现钱不够,小伙计便和他们吵嚷起来,还说了些不三不四的话。

老掌柜闻声出来,见是老熟人,便热情拉着秀才父子进了里屋,他让秀才对一个联句,如果能对上,酒饭钱全免。老掌柜出的联句是:

吃蟹不足吃蟹足,蟹足也不足。

王秀才听了,一时对不上,十分尴尬。这时,一旁的儿子也在沉思,忽然,他看见街上有一个男孩儿骑着一头瘦驴过去,马上就有了下联,他替父亲答道:

骑驴硌腚骑驴腚,驴腚还硌腚。

这一下,儿子为父亲解了难题,老掌柜高兴说道:“咱说了算数,免了,分文不取!好聪明的孩子,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对联故事(二)

小学童羞走狂秀才

从前,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

一次,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着,就想让这个学堂的先生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如何应对。秀才得意地笑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一挺小胸脯,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立刻羞红了脸,在学童们的哄笑中,灰溜溜走了。

对联故事(三)

灵隐寺老僧妙续对

唐初诗人宋之问,一天来到灵隐寺寄宿。时值秋夜,他触景生情,信口吟出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他想再吟一句,合成一联,不料一时对不上来,便在殿前反复吟哦这一句。一位端坐蒲团的老僧,蓦然回首说道:“少年公子,何必只把风景挂在口头,如此苦搜枯肠?”

宋之问一惊,问道:“师父莫不也能属对?”

老僧说:“贫僧虽不善吟咏,但你那一句,我却早对好了。”

宋之问赶忙请教,老僧吟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听罢纳头便拜:“老师父原来是个诗人,请受晚生一拜!你老既出口成章,胸中必藏万卷诗书。我见灵隐泉石秀美,想吟一联纪胜,又一时想不出佳句,只吟了上联,请师父帮我续出下联。”说着,随即吟出: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老僧接着吟道: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十分佩服这位老僧。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僧就是著名诗人骆宾王,因为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事败隐居灵隐寺为僧。

对联故事(四)

世态炎凉状元拒客

从前,有个秀才,家境贫寒,经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时向一些有钱的亲友借贷,还常常遭拒。

后来,他高中状元,荣归故里。当地名流和有钱的亲友,都备了厚礼,约定某日去状元府攀附巴结。这位新状元非常痛恨这些势利眼,到了那天,他不但不备酒礼相迎,而且在自家大门上贴出一幅对联。拒见这些势利客。联曰:

忆当年,一贫如洗,缺柴少米,谁肯雪中送炭?

到今朝,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其实,这类对联在民间流传甚多,再录一联以飨博友: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戚近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故事(五)

农夫妙对狂少爷

从前,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少爷考中了秀才,便在家张灯结彩敬奉天地祖宗。少爷性狂之际,想当众卖弄文才。便找正在院里吃饭的一帮长工对对子。长工里有一位年老的农夫,一直痛恨张家对长工的刻薄,正想法倒苦水,便站起来应对。

张少爷摇头晃脑说道:

四书五经有趣有味

农夫举起手中的饭碗答:

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那张少爷不觉一惊,再不敢小看这老头,便以祠堂为题出了句:

十根金龙柱,十颗小圆珠,十对宫灯十红十绿

农夫晃晃手中的碗筷接对:

一只青花碗,一个大缺巴,一双筷子一白一乌

这时,张少爷听出农夫答对的弦外之音,便没好气地发火道:

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不知足

农夫毫不示弱,盯着祠堂敬祖宗的供桌回道:

嗬,敬祖宗的,拜祖宗的,当然嫌少

那张家少爷被憋得干出粗气,长工们却齐声叫好。

对联故事(六)

菩萨自白现身说法

旧社会科学文化落后,统治者愚弄人民,使一些人信鬼信神,这是不值得奇怪的。令人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人相信鬼神,焚香求神。

有一位学者最近戏为菩萨代写了一份自白书——

我良心自责,实难做神,到如今,只好请来个秀才,为我写幅对联,作个最后声明: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永别了,请君珍重,今后别来找我!

破除迷信,让泥胎菩萨开口说话,实在是件有趣的事,这幅对联当是对联艺术的珍品。

对联故事(七)

桅杆上挂的对联

湖南常德有个陈二郎,才华横溢,尤善对联。邻县商人慕名求联,特地驾了一艘大船到常德找他,船上装着桐油、土漆,桅杆上挂着一条长布,上写:

船装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

桅杆上挂对联,真是稀奇事。船到常德,引来不少人看热闹。船到码头,有个老翁上船贩卖韭菜盒香葱,顺便问船老板桅杆上挂的对联是啥意思。船主人说:“听说贵地陈二郎善对对子,特意挂出上联请他对对。”

老翁笑吟吟地说:“这个上联何必去请陈二郎,我老汉就能对。”

船老板又惊又喜,问道:“对在何处?”

卖菜的老翁说:“就在我的手上啊!”就在船老板疑惑之时,就听老翁有板有眼说道:你听着——

手提葱韭把,葱九把,韭十把。

船老板听了连连称好。心想,一个卖菜翁都能对出这么好的对联,那远近闻名的陈二郎就更不用说了。老翁走后,船主人向河边洗衣的妇女打听那卖菜的老翁是何人,妇女笑道:“他呀,就是你们要找的陈二郎啊!”船老板恍然大悟,对陈二郎的才学真心佩服,马上把下联写到桅杆的布条上,扬帆回去了。

对联故事(八)

书生巧答双关联

从前,有个叫罗元的书生,博学多才,因家境贫寒,想教几个蒙童挣些米粮糊口。一天,罗元经过一条小溪边,见一少女正在洗菜,从衣着看家境不错,于是上前问道:“小姐,你们家请先生吗?”少女心想,父亲正想为小弟找个先生启蒙,但又不知此人学识如何,不如考他一下,就小声嘟囔一句:

洗青菜,去黄叶,不要先生。

书生一听,窘住了。心想,这分明是一句随口吟出的上联,却又一语双关(句中“先生”既指早生的老菜叶,同时又指教书先生),如果对不上悄悄溜走,岂不有失体面?正巧,附近有人在卖西瓜,遂朗声对出下联:

破西瓜,吃红瓤,应留老子。

这下联也是妙语双关,“老子”即指老的瓜子,适宜留作种子;同时又是自称。这位“先生”“考试”合格,被聘为教师。

一般说来,对子上句的末尾应用仄声字,下句应用平声字,这一联不合规矩,但从内容看,还算是对得妙的。双关的修辞手法运用得颇为自然,是它的特色。

对联故事(九)

秀才对句显才智

清末,汶上城南岗子村有一学生名叫韩岩。此人学习用功,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

有一年,韩岩赴兖州考秀才,考试时得心应手,自感必中无疑。主考官看了韩岩的文章页不禁称奇。但由于过去文章没有标点,考官误破句读,最后只把韩岩点了一个三等秀才。张榜后,韩岩心中非常不服,但又别无办法,只好听天由命。

考试结束后,主考官要离开兖州返回省城,得中的秀才们齐集兖州东金口坝上为主考官送行。主考官一时诗兴大发,对众秀才说道:“诸位贤契,咱们师生一场,临别之时不可无诗。老夫出个上句,请众贤契属对!”于是吟道:

今朝离别金口坝

众秀才听后,因来得突然,竟一时对答不上。这时,送行队伍后面有一人高声答道:

他日相逢白玉阶

主考官一愣,问道:“答者何人?”

有人答:“三等秀才韩岩!”

主考官暗自吃惊。心想,我只是无意中说出了一句很平常的上句,而他对的下句不但工整,而且恢弘不凡。看来此人不仅胸有文墨,而且志向远大。如此高才之人,莫非我批卷时有误?于是马上说:“诸位,老夫今天不走了,回去重新审卷。”

最终,主考官发现自己阅卷有误,遂将韩岩点为一等秀才。事后,大家对韩岩非常敬佩,而对那位知错即改的主考官也赞不绝口。

对联故事(十)

巧媳妇答联对先生

早先,有个先生领着学生外出游玩,到了一座木桥上,见身边有人骑马走过,马蹄子踩得木桥咚咚直响,先生张口来了一句:

马踩木桥蹄打鼓

叫学生对下联。学生想了半天,也没对上。先生说:“给你一宿空儿,明天必须对出来!”

学生回到家,心里有事吃不下饭。他媳妇问明缘故,皱眉一想,说:“到明天你就对‘鸡啄铜盆嘴敲锣’”

第二天到了学堂,先生问:“对上了吗?”

“对上了。”学生便把媳妇教的背出来:

鸡啄铜盆嘴敲锣

先生听了,说:“你回家的时候,鸡都宿窝了,哪来的鸡啄铜盆?说实话,谁给你对的?”

学生老实,就照实说了。先生想,对得太绝了,这媳妇既然有文采,人才也不会孬,就想会会这个小媳妇。于是他又给学生出了个上联:

六尺丝绦,三尺围腰,三尺垂着。

学生回家一说,媳妇马上答出:

四副红领,半边遮体,半边闲着。

学生回到学堂一说,先生连声叫好。这先生禁不住对那媳妇动心了,就又出一联:

树枝高,叫樵夫,如何下手。

学生拿回去,小媳妇一看,心里琢磨,这先生起了坏心了!她对男人说,告诉那混账先生:

门庭小,劝先生,别费心机。

先生还不死心,非叫学生领他见见这女人。一进大门,就酸溜溜说道:

竹本无心,外边多生枝叶。

就听屋里扔出来一句:

藕虽有空,不沾半点污泥。

先生讨了没趣,连屋子也没敢进去就溜走了。

对联故事(十一)

县太爷析联释尼姑

从前,在碧蓝碧蓝的杞湖边,在翠绿翠绿的秀山下,有一座清雅秀丽的尼姑庵,庵里有一位刚满18岁的尼姑,长得像神仙一样美。她说好像唱歌一样,态度温存,举止文雅,叫人爱怜。熟悉她的人都叫她“秀姑”。

秀姑的美名传到县太爷的耳朵里,他便日思夜想要娶秀姑做媳妇。于是,他选了个吉日,派人给秀姑送去了很多金银、绸缎,接着,又找了个很会说话的人去做媒。秀姑什么东西也不要,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从小出家,立志终身不嫁人!”

县太爷遭到拒绝,恼羞成怒,下了一道禁令:“不准秀姑同男子说话和来往。”县太爷还在尼姑庵四周设置了许多明岗暗哨,监视秀姑的一举一动。

一天,秀姑出门提水,看见一个吃醉了酒的男子跌倒在庵门前,她急忙扶起醉汉,把他搀入卧房,让他躺在自己床上。差官得知后,飞也似回县府禀告。县太爷下令:“快,快把那个尼姑给我抓来!”

不多时,差官就把秀姑带上了公堂,县太爷杀气腾腾,把惊堂木重重一摔,大声喝问:“无耻尼姑,竟敢胆大妄为,把醉汉藏入房中,做出此等伤风败俗之事,真是罪该万死!快快招来,本官所言可有错?”

秀姑却不惊不怕,从容自若念了一副对联:

醉汉妻弟尼姑舅;

尼姑舅姐醉汉妻。

县太爷扳着手指算了半天,突然大悟似的说道:“快,快放她回去。退堂!”

差官被弄懵了,不知县太爷为什么把秀姑放了。醉汉到底是秀姑的什么人?各位想必已经猜出!

对联故事(十二)

蛇年春节到了,发几则名人春联故事给各位博友助助喜兴!

吕蒙正残肴除旧岁

宋朝宰相吕蒙正,少孤貧,曾以乞食为生。有一年除夕,北风凛冽,吕蒙正缩在破茅棚里。破棚没有门,寒风直驱而入,他只好张开破席阻挡寒风。他看着身边的残羹剩饭,忽然想出半联,立即写好贴在门边:
  烂席挡风,满碟残肴除旧岁

这半联,真实反映了他的凄凉景况。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贴出下联:

破衣遮体,大煲冷饭贺新年

一副春联把宰相当年一贫到骨的生活情景真实地表现出来了。

祝枝山写联戏财主

有一年,祝枝山在杭州过春节。大年三十夜见一财主逼邻居的债,祝枝山大为不平,想戏弄一下这个财主。那时候,杭州人过春节,门口都贴上两张不写字的红纸,取个“一年平安无事(字)”的吉兆。祝枝山便在这家财主门口的红纸上,写上这样一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新年倒运少有余财。

旁边还写上“祝枝山题写”字样。

大年初一早上,财主发现是祝枝山写这样不吉利的对联污辱他,便扯着祝去府衙里告状。祝说这是吉利联,财主说是最不吉利的话,双方争执不下,知府说:“你们各拿50两纹银,谁讲出了道理,对方的纹银就由谁得。”

双方把纹银交到知府手里,祝枝山大声说道,我写的对联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新年倒运少,有余财。

知府一听是吉利话,把财主的纹银给了祝枝山,财主也无话可说了。自此,杭州人过年都写吉利春联了。

锺耘舫悲愤出佳联

锺耘舫(公元1847-1911)名祖棻,以字行,四川江津人。长期从教,工诗文词,尤善楹联。传世联作约1800副,最长者达1612字,为迄今所知联语之冠,被称为“长联圣手”。

他曾撰春联云:

吏治牧羊夸猛虎;

军家捕鼠养馋猫。

他家境贫寒,以设馆授徒维持生计,曾撰一联回环往复,构思精巧: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书好,书好读,读好书,书读好,书田书舍子而孙。

另一副春联以风趣之语写凄苦之境,以轻松之笔诉沉痛之情:

谋生梦好鸡常破;

索债人多犬不闲。

衷氏自称铁汉,号铮铮居士。他有几副春联表明其”性豪侠“、”与人直言不讳“的刚毅性格:

满腔子都是恻隐;

一肚皮不合时宜。

几根穷骨头撑起气运;

两个大眼孔看倒乾坤。

侠烈一层,刚傲一层,愚拙一层,懒惰一层,屈指世间谁似我;

功名相厄,银钱相厄,疾病相厄,患难相厄,伤心命运不如人。

对联故事(十三)

再发几则民间的春联故事——

老中医撰的丧气联

纵观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贴春联,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是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叫范文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丧气春联,一副贴在自家大门,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另一副贴在自家卧室门上: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夕迎新之际,不求自家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尽说自家的丧气话,真是世上少有。

普天同庆举国若狂

春节,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在一家乐器店里,两个青年伙计敲锣打鼓,吸引了许多顾客。老板见此情景,高兴地对俩伙计说:“咱再大门上贴副春联吧,要突出行业特色,你们能写出来吗?”

两个伙计虽读书不多,倒也聪明伶俐,满口答应。其中一个望着手中的鼓槌,灵机一动,说道: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另一位伙计受了启发,瞧瞧手里的锣槌,脱口而出: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巧用谐音,读来如闻锣鼓,听者无不称妙。

公元2134年的春联

福建石狮有位胡毅雄先生,很善于写对联。他有个习惯:每年都写一副含有公元纪年的春联,而且是上联嵌两个数,下联嵌两个数。当然,“0”是不能用的,它无法组成词语。

但当龙年到了的时候,他刚一构思,就遇到麻烦了——1988,重复了两个“8”,对联是不允许的。再细一想,从1990年到1999年都不行。便索性往下推算,看到何年才能接着写下去。这一推算,好家伙,只有到了2134年才能写好带纪年的对联。胡先生一想,到那时要等150年,自己早不在人世了。何不把2134年的对联写好留给后人呢!于是他写道:

二蝶穿花,一梅映雪;

三春斗艳,四海争流。

这副春联如果能传到那时,到了2134年,人们是否会记得早在150年前,就有一位老前辈把春联给写好了!?

(0)

相关推荐

  • 土财主为母亲祝寿,上联:“天增日月妈增寿”,下联让人捧腹大笑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一,它讲究的是对战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成,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到了明清两朝尤其盛行,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娱 ...

  • 中国古代对联故事 中国古代对联故事集锦

    大家从小到大肯定听过不少故事,那大家听过关于中国古代的对联故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对联故事,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对联故事摘抄 第一: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请先生,一连数载, ...

  • 少年解缙之奇联战群儒

    解缙家出门不远便是赣江河堤,谢缙九岁那年的除夕夜,吃过年饭,他独自一人站在门前遥望赣江夜色,触景生情.口诵一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细细玩味尚有意境,遂用红纸把这幅 ...

  • 才女出上联“月月相思三十日”,书生的下联让她感动落泪

    造纸术没出现之前,古人基本是在柱子上写字,秦汉时期还都是竹简.对于普通人来说,闲来无事的时候,喜欢把一些对偶语句刻在木头或竹子上,算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对联文化.在众多传 ...

  • 三七等于多少二十三? | 济语

    从前有位秀才和一位农夫 因为一件事情争执不下 秀才说 三七明明等于二十一 农夫说 不对,三七应该等于二十三 两个人谁也不肯相让 无奈只能对薄公堂 找县太爷评理 县太爷问清原委之后 当即下令打秀才二十大 ...

  • 不出名却文采飞扬的3副对联,水平很高,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时间匆匆,一些好对联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读者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文采飞扬的3副 ...

  • 古今对联故事欣赏系列 6 。

    45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 ...

  • 十则对联故事,妙语连珠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守感叹道:真是满腹经纶呀!于是, ...

  • 十则对联故事,妙语连珠,太有才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守感叹道:真是 ...

  • 自作多情的私塾先生(对联故事)

    欧阳询<千字文>行书 从前有个老员外,生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和一个小儿子,老来得子,视若珍宝,姐姐已到待嫁年龄.因儿子还小,便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来教他.从<三字经>讲起,接着&l ...

  • 八个有趣的对联故事,文雅又幽默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联又称楹联,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联,今天小编总结八幅精彩的对联故事,不论真假,且品一品其中的趣味吧! 唐玄宗的宠臣 ...

  • 古今对联故事欣赏系列 7 。

    49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 ...

  • 趣味对联故事(3)

    18.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 ...

  • 四个才子与知府斗对(对联故事)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剧照 明代万历年间,抚州府(今江西省)临川县有四个秀才,叫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都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有"临川四才子"之称. 汤显祖 ...

  • 解缙对联故事大全

    一.以狗嘲举人   年纪尚小的解缙,早已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有神童之称.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其中有一个并无真才实学的举人对解缙道:&qu ...

  • 古今对联故事欣赏系列4

    14  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除夕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