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姚红梅:【读书▪成长▪故事】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三  /
秦  /
文  /

读书▪成长▪故事

文/姚红梅
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书籍不仅帮助我们获取信息、占有知识、拓展思维、开阔眼界,也默默地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哭书
我有一个哥哥,他比我大三岁。我是他的跟屁虫,也是常常被他戏弄的对象。小的时候,他曾拿着一本画着一个穿白衣服小人儿的书说,他要教我自卫防身术,我信以为真,结果我就成了那个陪练的“沙袋”,一次次被摔在地上。甚至有一次,他把我关进了木板盖就的炭炉坑里,那时我大概三四岁,个头矮爬不出来,直到爸爸下班才把我“解救”出来。
这样的哥哥,我依然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因为他有一大箱子的宝贝——小人书,每次我被他一个“背摔”动作摔倒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时候,他就会贴着我的耳朵说:“妹妹,别哭了,我有本好看的小人书给你看。”于是,在哭声里我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水浒传》《大闹天宫》《隋唐英雄传》《孔雀胆》等小人书。这些小人书里我觉得最好看的还属电影版的,比如《义侠佐罗》《平原作战》等等。这些黑白版的图画书成为我最初的绘本读物。故事其实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那黑白勾勒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色彩。
借书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很羡慕哥哥有一个红色的小本儿。这个小本子并不大,大约有我们现在的一部手机一半大小,红色的塑料外壳上写着金色的“借书证”三个字。凭着这个小本子,可以到县图书馆借一本书来看,每5天内免费看,超过一天一毛钱。我哥常常很神气的在我的面前拿着一本厚厚的散发着潮湿霉味的书,有模有样地看。每次我移步走去,他就微微抬起下巴,朝我挥挥手说,“过去过去,小屁孩儿看不懂。”可他越是这样,我越要朝跟前凑,我常常就这样像一个没头苍蝇似的“嗡嗡”地围着他。谁让我是一个好奇心重的人呢?于是最终用五角钱的借用费,我获得了一次借书的机会。要知道那五角钱,可是我一周的早点钱,当时那小碗大的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米浆馍,只要一角钱一个。忍饥挨饿一个周,我从哥哥手里换了一次借一本书的权利,哥哥把我带到图书馆门口就笑眯眯地走了,应该是拿我的钱去买玻璃弹珠了。
我战战兢兢地走进有些昏暗的借阅室,只见里面一排排黑漆斑驳的木架上摆满了一本本泛黄的书籍,就像一棵棵大榕树的枝桠上蹲坐着无数个小精灵,它们是那样高大,我仰起头来,它们一个挨一个地俯视着我,那书脊上大小不一的字,忽闪忽闪的像极了许多小眼睛,我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差点就要跑出去了。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响了起来:“小姑娘,你是来借书的吗?”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穿着瓦蓝色的确良小翻领衣服的阿姨,她烫着和我妈妈一样的“绵羊毛卷”头发,让我稍微不那么紧张了,我于是嗫嚅着,使劲地点点头表明我的来意。“你的借书证呢?”我拿出了那个红色小本本,“我拿我哥的借书证,可以借吗?”“哦”她打开借书证看了一下,“孩子你想看什么?自己去找吧!”我顿时如释重负,立马冲进了那书的森林,我在那林中穿梭着,手指从和我差不多高的书顶上轻轻划过,高矮不一的书们发出“嚓噗嗤嗤”的回应声,让安静的图书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我也不再害怕,那书脊上忽闪的字,不断逗引着我亲近它们。我抽出一本书,翻看几页,又送回去。再抽出一本,翻看几页,再送回去……我最终抽出了一本灰蓝色封皮的书,它很厚,比我哥看的任何一本都厚,关键是他的封面画有一个线描的古装的女子,和我的小人书里的人物一样,我想一定会很好看。我只认得封面四个字里的“林”“外”两个字,我心里想不认得有什么关系呀?回家慢慢看,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嘛。于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从图书馆借回来的就是《儒林外史》。理所当然我是看不懂的,只能跳读,所幸它是半白半文的,我选自己勉强能看懂的片段,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靠着五角钱的借用费我看了《镜花缘》《三侠五义》《警世通言》等半白半文的书,但我最喜欢的是荷兰人高罗佩写的《狄公案》,直到现在我都对铜钟案里的那副插图“大铜钟”记忆犹新。书里每一个案件都有着错综复杂的情节,而作者如剥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让真相大白,让人从超凡的逻辑推理中享受推理的快感。若干年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和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上映了,虽然画面异常精美,但是我觉得都不如读《狄公案》时脑力激荡过瘾。当然这些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囫囵吞枣,但是等我上初中时,我突然发现语文课上的文言文对于我来说并不很难,无论是诵读还是释义都很轻松,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时候这些书培养了我的语感。
站书
图书馆的书大多有点陈旧,对于孩子来说,新书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摩挲新书发出的“沙沙”声更迷人,于是我们家对面的、县城唯一的一家新华书店就成为我读书的另一个好去处。对于口袋里没钱的我来说,去新华书店买书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假装”去买书,每次等书店里人多的时候我就钻进去,小声地对售货员说:“阿姨,我想买一本书。”得到售货员的允许后,我躲到里面去,在书架上快速地翻一翻,找到感兴趣的就驻足阅读起来,把握一个时间,大概5—10分钟左右,把书赶紧放回去,放的时候在心里数一数,默默地记住放书的位置。边记边小声地嘀咕说:“唉,咋没有我想买的书?”然后就走了。第二天,又去,同样的套路,先虚晃一枪装模装样的在前排书架抽出一到两本书,假装选书,然后径直走到昨天牢记住放书的位置,直接从昨天读的地方继续往后读。可是把控时间这点有点难,因为一旦入迷就会忘了时间,常常站在那里一直到腿酸,于是我会单腿交换重心,开始读时把重心放在左腿,右腿轻轻勾住左腿站立,过一会儿左腿酸疼了,把重心移到右腿,左腿轻轻勾住右腿。直到听到“小姑娘,看书时注意不要折出印子来了,这书还要卖的哟。”这才抬起头发现,人都不见了,书店里只剩下我和卖书阿姨——我“暴露”了,脸一红,连忙跑了出去。多年以后读到林海音的《窃读记》,不禁会心一笑。
这样的操作方式使我读了不少书,读的最多应该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历史类书籍,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发掘了很多古墓,突然就刮起一股考古热,我记得我站了三天看完了《香妃之谜》这本书,里面有发掘出来的棺椁、发辫、头颅、陪葬品的一些照片,清晰而真实。马王堆汉墓女尸的照片也是在书上看来的,还附有马王堆出土传奇的故事。而一本《中国古代十大美女》,让我认识了“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夏姬,改变了我对传统美女的印象,于是从图书馆借了《东周列国志》进一步了解这段史实。当别的同学在作文中谈到理想是“老师、科学家、画家、舞蹈家、作家……”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挖坟掘墓的“考古学家”。等大了以后,才知道考古学家除了田野发掘调查工作,其实还要做很多事情。考古学家当然没有做成,成年以后只能在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节目中满足我小时候的愿望,这个栏目经常带我一起身临其境去往古墓发掘现场。这段读书经历让我从此对黑暗、死亡不再畏惧,这段阅读经历也同时奠定了我初中历史成绩的优异。常常在历史考试前,一群同学围着我,我带他们一起复习,连课本也不用看。
租书
当满大街穿着健美裤,放着迪斯科的时候,出租录像带的小店也像雨后春笋般地钻了出来。我经常去那里,因为可以租书,因为一般的出租录像带的小店都顺带出租当时流行的书籍,这些书籍是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所没有的。比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琼瑶、岑凯伦的书,那些书通常都被千百次地翻过而变得厚厚的、鼓鼓囊囊的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比如油炸味、香烟味,甚至臭脚丫子味,但是这些书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种几乎可以说已经摆脱了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的侠士精神让我深深地折服和向往。书中侠客们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对于我们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就是对那些道貌岸然、不可一世的权威进行挑战。侠客们的江湖在我们的雄奇幻想与心理期待中建构成一个非凡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侠士多情重义、少有束缚,以武力及法术匡扶正义,救人于危难。相比较琼瑶卿卿我我的言情小说,我租的更多的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他们所精心构建的江湖,彼时已成为我心灵深处的田园牧歌:江南,塞外,沙漠,海岛,高歌纵饮,策马奔腾……虽处江湖之远,而秩序与侠义并存,生动鲜活,情义拳拳。
啃书
进入师范学校以后,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楼,一道圆形的拱门,隔开了青春的躁动。我记得楼前是一方小小的荷塘,上面座落着一道精巧的小石桥,旁边有着几棵倒垂的杨柳,在四溢着荷尔蒙的校园里,这里显得格外清幽。三楼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的书比我们县图书馆多多了,而且分门别类,特别好找。为了读更多的书,我常常是1—2天读完一本书,课间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有时候读到精彩章节,甚至上课也悄悄从桌屉里拿出来,察觉老师走过来或是注意力向我这边,就赶快推进去。这样频繁一推一拉,书页有时不免受损,每次还书的时候,图书管理老师总是说:“同学,你又还书了,你怕是在啃书吧。”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她意思是说我看得快哩,还是怪我损坏了书页。反正,她看我涨红了脸,总是挥挥手说:“快去找书吧。”在这里我读到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同学在操场上打排球、打羽毛球时,我在《巴黎圣母院》里游览,在《悲惨世界》里观望;同学手牵着手在操场上漫步的时候,我在《复活》里体会《苔丝》《茶花女》的女性悲剧,去《呼啸山庄》里体会什么是内心的坚强,还有敢恨敢爱的《简爱》,在《金银岛》上跟随《基督山伯爵》一起走上周密的复仇之路,在《红与黑》中走近《约翰.克利斯朵夫》他们这样的“个人奋斗者”。高尔基说:“资产阶级社会砍掉了于连的脑袋,但这个爱慕虚荣的年轻人在欧洲与俄国最伟大的作品中以别的名字复活了。”这些名著里的人物虽然个人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他们与命运努力地抗争,使得青年时代的我懂得: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与自我弱点的斗争,一个人的高贵,并不需要依赖外界,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这份高贵可以选择,可以做到,可以被任何人拥有。哪怕你身处污泥,地位低微,只要品德高尚,也可以灵魂飘香。
读书
2019年有幸加入了达德书院,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我从随性的读书慢慢开始变成有思考的读书。2019年7月27日,应该是我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晚上,我们的师父——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国庆教授,与我们去西北大学学习的十几位达德书院学员们一起座谈。在座谈中,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是个人优雅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读书学习的时代,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落伍,他鼓励我们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外国文化的书和个人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书籍,并提醒我们读书要有计划,要抓住一切碎片化的时间。
哈维▪麦凯说:“我们的生活通过两种方式在改变着,一是通过我们交往的人,二是通过我们所读的书。如果你不结识新的人,不读新的书,想想看,你就不会发生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不会成长。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很感谢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那些伴随着我前行的书和人,因为正是他们如烛如火沿途相伴,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再胆怯、不再孤单。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方式,我想我将坚定地用这种方式继续行走在人间,用它给予我的能量去热情拥抱生命中每一份美好馈赠。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姚红梅,安康高新区第一小学教师,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爱好读书、旅行、看电影,热爱生活,喜欢文字。作品见于《安康日报》《社会保障报》等。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252期)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251期)

【三秦文学】诗歌群:【诗歌精选】(第190期)

【三秦文学】诗歌群:【诗歌精选】(第189期)

【三秦文学】诗歌群:【古风精选】(第七期)

【三秦文学】诗歌群:【古风精选】(第六期)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刘  生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吴风平     莲  生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