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十釜即为一钟,一钟即为十釜,是中国古代中三国时期的“齐国”的度量单位。

春秋时齐国的“公量”,以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上父下金),十釜为钟。《左传·昭二年》:“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锺。

意思即:1钟=10釜,1釜=4区,1区=4豆,1豆=4升。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度 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 克,一两重 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

汉代政治经济制度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和条理,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