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光教授专题之[出生缺陷](2)结节性脑硬化综合征

周伟娜 河北省保定市中心医院:

王教授您好,我有一患者面容是如下图这样的,她自1岁后发现癫痫,现智力较差,其父亲也是该面容。请问是什么问题呢?

(点击上图可以放大查看!)

王若光教授解答

周医生您好,这个病例可能是较典型的综合征,即:结节性脑硬化综合征(错构瘤样皮肤结节,癫痫发作,斑痣性错构瘤病,骨骼损害)。

1

常见异常

1)脑部和眼部

脑皮质和白质出现神经胶质瘤-血管瘤。导致癫痫发作(93%)、智力低下(62%)、行为障碍或自闭症,放射检查提示颅内矿化者占51%,多见于基底神经节和脑室周围区。在早期的临床病例中,脑室周围区损害是持续存在的。视网膜或视神经错构瘤占53%,其中50%为双侧发生。

2)皮肤

83%有纤维血管瘤病损,颜色可从肉色、粉色、黄色到棕色,多发生于鼻唇沟、颊部等部位。白斑可分为四型:“拇指纹”样斑;“披针状”卵圆形斑(一端圆钝,另一端尖)或称为“桉树叶”形斑,以及“分叶状”斑(1~3mm的微小斑);牛奶咖啡斑(这个病例可以看到胸前区有);纤维瘤状斑块和结节。

3)骨

66%的指(趾)骨部分出现囊变区,放射检查显示骨膜增厚区有硬化样改变。

4)肾脏

45%~81%的患者出现血管肌脂瘤,通常为良性多发,肾小管管状扩张伴囊性变,肾小管细胞增生。

5)牙齿

牙釉质坑状缺损,前磨牙表面尤为明显。

2

偶发异常

其他错构瘤包括纤维瘤(多累及牙龈和甲下)、脂肪瘤、血管瘤、痣、鲨革斑(鸡皮疙瘩样)、心脏横纹肌瘤、心脏血管瘤、肺囊性变、肝和胰腺错构瘤、视网膜细胞瘤、直肠息肉错构瘤、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癌、性早熟、星形细胞瘤、淋巴水肿、高血压。

3

自然病史

在儿童早期错构瘤即明显存在,至青春期加重。50%的患者在5岁时面部就有结节性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在出生时或婴儿早期即已出现白斑点,通过紫外线灯照射检查即可确诊。错构瘤可能转变为恶性,约6%的患者有可能发生脑部肿瘤,但脑室周周围区错构瘤性变非常少见。

在儿童早期即有癫痫发作,最初症状为肌痉挛,随后发展为大发作而难以控制。87%的患者有脑电图异常,可见病变组织节律严重失调。

癫痫和智力低下,可能与错构瘤病在脑内进展有关。对于智力低下患者,100%有癫痫发作,其中88%的患者年龄小于5岁,而没有严重智力低下的患者中,69%出现癫痫发作,44%的患者年龄小于5岁时被诊断。除非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智力退化严重者少见。一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癫痫持续状态、身体虚弱、肺炎或肿瘤而在20岁之前死亡。

本病可能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和(或)智力缺陷,但并不都出现在皮肤损害的患者身上。早期可以观察到异常的患者,其病情进展较严重。

4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2/3的患者为新生基因突变,定位于9q34的TSC1和定位于16p13的TSC2基因突变与本病有关,二者分别编码错构组织和结节相关蛋白质,这两种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

该病例提示遗传自父亲,建议调查父母是否存在:脱色素斑或头发脱色,牙釉质缺损以及指甲下的错构瘤,视网膜错构瘤,并建议脑室周围病变的磁共振,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肾血管肌脂瘤。85%的病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诊突变,建议这个家系进行高分辨基因检查以明确,父亲应为TSC1和(或)TSC2基因突变。因为,携带TSC1突变的病例,其症状较轻,癫痫发作及中到重度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低,室管膜下结节斑及皮质结节较少,肾脏病变轻,无视网膜错构瘤、面部纤维血管瘤症状较轻,通常只有到成年时才能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该病例父母的基因检测确认十分重要,明确TSC1和(或)TSC2中哪一个基因异常,对于未来再下一代及家系携带追源有重要意义。

TSC1或TSC2基因缺失或大量缺失TSC2和PKD1(多囊肾)基因,都有风险发展为常染色体显性的多囊肾。有TSC基因携带的胎儿在孕早期心脏横纹肌瘤发现频率高达30~50%。在超声确诊心脏横纹肌瘤之后,TSC基因的突变检出率50~80%,如果有多种阳性表现时,则风险率更高。另外,已知的与携带TSC2突变的患者相比,发生TSC1突变的患者,其2~4级肾囊肿、血管肌脂瘤、前额斑块、视网膜错构瘤和肝血管瘤的发病率都相对较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