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病因概要: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病因,常见射线有X、γ和中子等;接触机会,战时核武器爆炸和核设施及幅射技术应用发生的意外事故;发病机制;电离辐射以原发和继发方式作用于组织器官。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详细解析:
病因:
射线体外照射是致ARS病因,常见射线有X、γ和中子等。
主要的影响因素:①射线性质;②照射剂量;③剂量率(dose rate);④受照时的位置;⑤受照时的屏蔽条件;⑥受照时间;⑦受照时的年龄;⑧受照时身体状况。
以上因素明显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相同剂量下高剂量率导致的损伤重于低剂量率;儿童,特别是小于12岁的儿童,对射线的敏感性高于成人;相同年龄也会表现出个体差异等。
接触机会:
(一)战时核武器爆炸
1945年日本广岛上空爆炸一颗1.5万吨核武器,造成15万人伤亡,死亡人数达75000;据估计,广岛所有幸存者实际受照剂量低于3Gy。最近报道资料表明,在没有医疗条件下,使受照者在60天50%死亡(LD50/60)的全身受照剂量的范围为3.25~4.0Gy;在有治疗条件下,LD50/60的剂量为6~7Gy。
核爆时常造成热烧伤、冲击伤、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外污染等多种损伤,故称其为复合伤;空爆时复合伤发生率为30%~50%,地爆时约60%~80%。
(二)核设施及幅射技术应用发生的意外事故
l,核电站
1986年/1月26目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因反应堆设计不周密以及工作人员违犯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导致核电史上最惨重的事故,造成大范围污染和大规模人群受照。当时有500多人住院,134人被诊断为ARS(受照剂量为0.8~16.0Gy)。28人于照后3个月内死亡。
2.核燃料处理或回收
如1999年9月30日日本JCO公司东海村事故,3名工人在进行核燃料处理时,加入的铀溶液大大超过要求的加入量(要求加入的铀溶液2.4公斤,实际加入16公斤)造成临界事故,三人分别受到15、8和2Gy照射。最严重的两名受照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分别生存82天和210天,表明移植成功,但最后仍死于严重的其他并发症。
3.加速器
1967年10月美国匹斯堡加速器的三名工作人员误入正在进行加速器照射室,受到大剂量照射,造成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4.辐照装置
1990午6月25日,上海某大学有7人误入正在照射产品的钻源室搬运物品时,受到大剂量照射,造成2人发生极重度骨髓型ARS,5人发生重度和中度骨髓型ARS。1992年11月13日武汉某单位4人误人正在工作状态的钴源室,提取已经照射灭菌的医疗输液器而受到照射。4人中l例为中度偏重的骨髓型ARS,2例为轻度骨髓型ARS,1例为过量照射。
5.放射治疗
1972年12月武汉某医院钴60治疗机发生故障,放射源脱落于地面,使20名肿瘤病人受到意外照射,15人发生了ARS。
6.放射源丢失、误捡
由于放射源应朋十分广泛,数量急剧增加,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易造成放射源丢失,误捡着受照,导致急性放射损伤。
7.医源性照射
因医疗需要,病人接受大剂量照射使骨髓造血抑制,以进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8.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接受大剂量照射导致急性放射损伤。
发病机制:
电离辐射以原发和继发方式作用于组织器官,导致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乃至全身损伤。主要病理特点:①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常累及各个组织器官,特别是敏感的组织细胞,如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生精细胞、肠上皮细胞,其损伤病变往往同时发生;②血管反应和出血,全身性出血是急性放射病常见和严重的病理学变化;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细动脉、细静脉都属于射线敏感的组织,照射后数小时立即出现小血管扩张、充血、血淤滞、微血栓、水肿和出血,血管内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出血以血管丰富、代谢和功能活跃的脏器多见;③继发感染是急性放射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