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县、天津府、天津专区,各时期出现的各种天津到底都是哪?
天津市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早就为大众所熟知。但实际上,“天津”这个名字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一直到1973年,都并非只能代表一个地方。其实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都同时有两个甚至三个“天津”同时存在。
明朝时的天津卫
清朝:天津府和天津县共存
如人们所熟知的一样,“天津”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设立天津卫,但是“卫”并不是国家行政区划,而是军事机构。以海河为界,今天的天津市区北部属于武清县管辖,南部属于静海县管辖。
天津府的设立标志着天津史上头一次成为了地级行政中心
这种情形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终于发生了改变。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直隶州,同时设立了天津县,管辖今天天津市区、四大郊区和滨海新区海河以南,天津终于头一次有了地方政府。到了雍正九年,又升天津州为天津府,天津史上头一次成为了地级行政中心,管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开始了180多年府县并存的两个天津的时代。
实际上在清朝,除天津府和天津县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天津道”,领天津、河间二府。但是“道”本身只是省的派出机构,代表省里管辖地方府州县事务,不能算是一级行政区划。
清朝末年,天津又成为了直隶总督驻地,即直隶省省会,使天津进一步上升为省级行政中心。但是天津本身仍然只是作为“府”这一地级行政区划存在。
民国:天津市和天津县共存
北洋政府废除了“府”,在省下设“道”,作为省和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到了民国成立,袁世凯主导的北洋政府开始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当时都全国裁撤了同名的府县,天津府被撤销,只保留了天津县。
国府时期的天津院辖市,管辖范围也就相当于到今天的快速路,出了这就是河北省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在天津建市,管理当今市区的地方,193030年又升为行政院直辖市,使天津本身第一次成为了省级行政区。而原“天津县”则迁移县治到了灰堆,继续归河北省管辖,管理现天津四大郊区的地盘,天津市区和郊区首次在行政上开始分别管理。
民国时,“天津”仅能指代一市一县之地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北洋时以天津为治所的地级行政区称为“津海道”,国府时河北省的地级区划被称为“第N(数字)行政督察区”,不再有以天津冠名的管辖数县的地级行政区划,“天津”一词专指九河下梢一县一市之地,“天津”的指代范围的面积达到史上最小。
新中国:从三个“天津”共存到重归“一统”
1949——1954年,是史上唯一三个“天津”同时存在的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续保留了天津直辖市的地位。同时又把河北省紧邻天津的地级行政区划以天津命名,称为“天津专区”。这样一直到1954年,这五年成为了史上唯一的三个“天津”同时存在的时期。他们分别是:天津市,管理现天津市区;天津县,管理天津郊区;天津专区,管理河北省与天津距离比较近的县。
1954年,已经划入天津市管辖的天津县被拆分成了东西南北的四个郊区,从雍正年间开始存在了220年的天津县成为了历史;1973年,天津专区(地区)下辖的五个县划入了天津直辖市,天津专署迁往廊坊办公,天津地区随后也改称廊坊地区,天津地区也成为了历史。
伴随着县级和地级两个层面的“天津”先后消失,天津这个名词开始专属于天津(直辖)市。不过,时至今日,仍然有广义和狭义的天津之分,广义的天津指天津市行政范围,狭义的天津专指天津市区,部分郊县人民仍然会称呼去市里为“去天津”,这也是漫长的两三个“天津”并存的历史在今日语言环境中的遗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