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皇宋光宗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孝宗禅位给被他认为是“英武类己”的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赵惇自乾道七年(1171)被立为皇太子后,随即被任命为首都临安府尹,这期间他表现得中规中矩,还算是个称职的地方官。淳熙十五年,孝宗又命太子赵惇赴议事堂“参决庶务”。从这一系列的安排来看,孝宗对光宗精心培植,对其即位还是有相当高期望的。
宋光宗即位时已年逾四十,他因为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可在位仅五年便由自己的儿子继位为皇帝,自己也成为一位无权无势的太上皇。“光宗朝的政治,以他绍煕二年十月发病为界,前、后分为两个段。发病前,光宗在朝政的处理上循规矩,尚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史书称其“绍煕初政,宜若可取”,评价还是较为公允的。光宗多次减免赋役,在一定程度上轻了百姓的负担;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整顿吏治,在用人方面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刘亚玲《正说大宋十八帝》)
然而,宋光宗也是一位被传说患有精神病的皇帝。“在朝政处理上,狂躁、遗忘、偏执、猜忌等精神病症状,光宗都有明显的表现。”“精神病者常见的怔忡恍惚、怠倦遗忘,让光宗常把重大朝政忘诸脑后,今日迁延某事,明日迟某事,丢三落四是习以为常的。”“最苦恼的是延仪卫,光宗经常晏朝,有时列仗已毕,只待皇帝临朝,忽然传谕'皇帝不上朝了’,仪卫们只能撤班。”(虞云国《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病情使得他很难接受不同的意见,处理政事全凭一己之欲,显然他的政绩不会好到哪去。与此同时,光宗有违明君之德的毛病也逐渐暴露。他对优伶歌舞、市井段子渐感兴趣,时时将之召来演出,乐此不疲。光宗原来就嗜酒,即位以后更是宴饮无度。
光宗作为精神病患者的猜疑心理,也严重影响到他与太上皇孝宗的关系。光宗先是无中生有地认为孝宗迟迟不确定嘉王赵扩(后来的宋宁宗)的皇太子地位,是对自己皇位的威胁;随后又在李皇后(李凤娘)的挑唆下,使其对孝宗的猜忌不断加深。“从发病到退位的两年半里,由于这种疑忌心态的支配,在一月四朝重华宫的问题上,光宗固执己见地延、推托、拒绝;而群臣则敦促、讽谏、谴责。君臣互相争胜,过官风波愈演愈烈,成为绍熙政治史上一出大戏。”(同上)
绍熙五年孝宗得病,而光宗置若罔闻,一次也没有入宫探望。面对亲生儿子的如此冷落,孝宗心中抑郁不已,病情急转直下。当年六月,孝宗病逝,光宗仍不顾百官奏请,连丧事也不愿主持。“事实上,赵惇内心深处仍然畏惧孝宗,他不相信孝宗已死,认为这是个圈套。他不仅安居深宫,宴饮如故,不为孝宗服丧,并且担心遭人暗算,时刻佩剑带弓以自卫。然而,正当这位不孝的皇帝终日提防自己已故父亲的时候,他却万万没有料到,皇位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取代。绍煕五年七月,嘉王赵扩在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大臣赵汝愚、韩侂胄等人的拥立下即位。”(刘亚玲《正说大宋十八帝》)
光宗被迫禅位后,他的病情更严重了。光宗经常神情恍惚,疯疯癫癫地在宫中跑来跑去,宫女和内侍都怕撞见他,私下里叫他疯皇。庆元六年(1200)八月,光宗去世。王夫之曾在《宋论》中评价“光宗之视晋惠帝,差辩菽麦耳”,考虑到他的精神病症,对其的挖苦与批评显然都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