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目录:
******************************************
61.邱家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
62.焦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63.汶阳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64.岗上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滕州市
65.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66.呙宋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至汉 山东省寿光市
67.梁堌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山东省曹县
68.刘台子遗址
西周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
69.曲城故城遗址
西周至北齐 山东省招远市
70.高密故城遗址
东周至东汉 山东省高密市
******************************************
61.邱家庄遗址
邱家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邱家庄村,主要分布于村北丘陵台地,探明遗址堆积分布总面积。邱家庄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是胶东地区典型的贝丘聚落之一,是确立胶东史前文化谱系的重要环节,其文化属性被有的学者称为“邱家庄类型”或“邱家庄时期”,为胶东新石器文化四大时期之一。
1956年,邱家庄遗址发现于烟台市福山区东南兜余镇邱家庄北高丘上,省、地、市文物部门进行过多次调查。1979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烟台地区文管组联合对邱家庄遗址进行发掘。
邱家庄遗址文化层堆积厚2米左右,有柱洞、灰坑和墓葬。发掘出的物品有石斧、磨盘、骨锥、骨针等。器类有鼎、筒形罐、钵、小口罐等。其中筒形罐和小口罐多有对称的蘑菇状或鸟首状把手,是胶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遗物的特征。遗址与白石村二期文化相当,距今约五六千年
2019年10月7日,邱家庄遗址由省级文保被国务院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南面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处。焦家遗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并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汉代的遗存。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历城区境内。1987年发现,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试掘,出土及采集大量石器、陶器等。
2016—2017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重要发现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也是其精彩所在,发现了夯土墙、壕沟、墓葬、祭祀坑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大汶口文化为龙山文化的直接源头。
遗址文化堆积厚约2.5米,色灰,其上覆盖着0.2~1.1米厚的黄褐色耕土及扰乱层。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以及鹿角、蚌壳等。石器的器形有斧、锛、铲、镰、刀等。陶器中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有 、鼎、壶、背壶等,均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物。陶色有灰、黑、黄褐等色。器表装饰以素面、素面磨光最为多见,亦有附加堆纹、捺窝纹、锥刺纹、篮纹等。
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鼎、罐、杯、器盖等。岳石文化遗物发现较少,采集的陶器标本中有盘内和柄部带凸棱的浅盘豆等。属于商代的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罐及泥质灰陶豆等。属于汉代的有绳纹砖、筒瓦、板瓦等。遗址保存较好。
2019年10月7日,焦家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3.汶阳遗址
汶阳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遗址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00多米,台高出四周平地2.5米左右,表面呈鱼脊形,文化层在地下0.3米左右,厚约0.5米至1米。近年来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器、蚌器,玉器和陶器等千余件。在陶器标本中,以黑陶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蛋壳陶。其中有夹砂褐陶扁凿形鼎足,夹砂褐陶腹部有凸旋纹、口沿外有附加堆纹盆形鼎,泥质灰陶双耳罐陶片,泥质磨光黑陶镂孔豆足、盆底、弦纹圈足、泥质磨光薄黑陶片,夹砂白陶实足尖,夹砂红陶按窝鼎足,还有石锛、花岗石磨光石斧、石圭及蚌镰等。据分析,部分陶器与大汶口文化的特点相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轮制黑陶,又具有龙山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其中的蛋壳陶、鬼脸足最富有龙山文化的特点。以此判断,汶阳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大约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5500年。
汶阳遗址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延续时间较长,为我们研究汶河上游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汶阳遗址地建起了遗址公园,更有力地保护有遗址文物。
2019年10月7日,汶阳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陈岗村东,北留路北侧,地理环境属于低缓丘陵地带,因分布在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而得名。1956年6月进行文物普查时的,1961年夏,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文化风貌,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联合组成考古试掘小组进行发掘。
遗址位于村东里许隆起的高地上,当地群众呼其地曰“桃行”,其余部紧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岗上遗址与徐时村遗址(其地现属山亭区)隔河相望,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从河岸西侧的断崖上观察,土层中暴露出大量灰层堆积,并夹杂着许多红烧土粒,人骨、兽骨、陶器残片等。“文革”中,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在中心部开掘了一条东西向水渠,破土时,发现了许多完整的人骨、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绿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纹玉饰特别精致,其长3cm,宽3.6cm,用阳线刻划人面轮廓和椭圆形眼眶,眶内刻短线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横线表示,人面神情含蓄恬静,具有明显的宗教意义。
紧接城墙内侧,发现夯土城境,宽度在10-18米之间,包含物极少,层次不甚清楚,但质地坚硬,有比较明确的城墙及走向,另外,西城墙有一处不连续现象,缺口宽7米左右,通过探沟1发掘,城址的时代应为大汶口文化晚期。
这件人面纹玉饰,不仅为研究史前雕刻艺术,同时也为探索东夷部族的原始宗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这个发掘过程中,历时半月,共清理墓葬八座,灰坑一个,开凿探沟一条,获得文物、标本百余件。根据发掘资料分析,此处遗址的年代,最早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并含有龙山、商周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在遗址中采集的含炭标本,经放射同位素炭14测定,其年代距今6000~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约2000年。
2019年10月7日,岗上遗址由省级文保被国务院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该遗址是典型的堌堆遗址,由北部的堌堆遗存和西南、东南的两块岗地构成,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有的地段高出地面2~3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和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遗址曾多次被洪水淹没,上部普遍覆盖0.7-2.1米厚的淤积土,由中部向周缘淤积层渐厚,至边缘处可达3.5-4.5米。文化堆积平均厚达2米,最厚处达3米多,尤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晚期的遗存最丰富。堌堆的边缘存在一周夯土墙,东部及南部遭破坏,其余部分夯土断断续续,经北部探沟解剖,夯土墙可分早、晚两大期,早期可能为岳石文化时期,晚期约到东周时期。在堌堆南部的东侧、南侧发现断续的三段夯土墙,被汉代墓葬打破,时代约为东周时期,其性质有待进一步认证。墓地分布于南部及东南部三块高台地上,时代为汉代,主要为小型长方形砖椁墓。
2019年10月7日,十里铺北堌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6.呙宋台遗址
呙宋台遗址,位于山东潍坊市境内寿光市城南7公里孙集街办辖内,呙宋台村以西、郑家村以北一高大土埠上。此埠,呙宋台村称其为“西埠岭”,郑家庄呼为“北埠岭”,呙宋台村全部、郑家庄北半部覆盖于遗址之上。面貌为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北头谓“台顶”,南端呼“鳖盖子”。
呙宋台遗址台顶由一条东西向深壑隔离,鳖盖子被葫芦峪(东西大沟)割断。遗址为斜面堆积,西翼平缓,延伸较长,东翼系陡断崖,深6—8米。遗址周围,地势平坦,一片沃野。东濒弥河,距约1000米;其西230米有一条南北向故河道。其文化层堆积北、东、南面均在5米以上,西面较薄,约1米左右;北、东、南面断崖暴露大墓6座,自深4—5米,宽2—3米,其中一座深达7米;东南角为小墓区,有的并列,有的叠压,异常密集,不足20米的一段断崖暴露出大小骨架30余具。在1、2号墓西旁出现灰坑2个,坑内堆积为二层,上层厚约1米,夹有草木灰、红烧土块、鬲裆、簋口沿及座等,下层厚约0.55米,夹有灰土、罐口沿、豆柄等。
呙宋台遗址之上,灰坑连片,陶片成堆,俯拾皆是,搜集和采集各类遗物数百件,其时代历经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和南北朝;其出土文物有贝币、石器、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等。
呙宋台遗址绝非一般的村落遗址,以“帝丘”标准衡量,可称得起“营丘之墟”。这对研究和探讨齐国及先秦一系列的历史问题有重大学术价值,从而引起了我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我国考古界权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曾于1978年专程到此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呙宋台遗址与姜尚始封的营丘有关。
2019年10月7日,呙宋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梁堌堆遗址
梁堌堆遗址,位于曹县侯集镇梁堌堆村北,西距曹县约17公里,遗址东南部被供销社门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经钻探得知,遗址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一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由于群众多年来取土,使地面以上堌堆大大缩小,形状极不规则。现堌堆南北约33米,东西约39米,总面积1287平方米,高约5米,土色黑灰,上植有柏树数株。保存基本完好。
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西侧试掘,开了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了大量的各时期陶器残片。从这些标本看,龙山时期的遗物有泥质方格纹灰陶罐、凿形鼎足、器盖、釜、罍、陶纺轮、石镰;商周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质灰陶缸;汉代有泥质细绳纹陶片。
2019年10月7日,梁堌堆遗址由省级文保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8.刘台子遗址
刘台遗址位于曲堤镇刘台村西约150米处,系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南端,东南距黄河10余千米,北邻徒骇河2千米。墓地坐落在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遗址上,呈高台状,高于地面约2.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东省、德州地区、济阳县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对该墓地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清理、发掘4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铜、陶、玉、石、骨和蚌器。六号墓是当时山东地区所见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铜器组合最全、玉器种类最多、保存程度完整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33件青铜器和大量玉器,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有极大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2019年10月由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曲城故城遗址
曲城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东曲城村南,城址地处傍河台地,东侧有淘金河转向西流淌。城内外分布有从西周至汉代各时期的墓葬、井、殉马坑、灰坑、建筑构件等文化堆积等,从采集遗物有西周中期青铜重器,且较多属于周代、并有个别属岳石文化时期来看,曲城故城在建城之前的商周时期,已是一个重要的中心聚落。
经2012年勘探调查,遗址东西最长约800米,南北最宽300米,面积约20.6万平方米,包括城外东南、盛家村北的南窑遗址区,面积约2.4万平方米,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地表、断崖上陶片堆积较为丰富。现已出土的文物和史书记载充分证明,曲城的历史远远早于汉代。自1958年以来,城址范围内外还多次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西周铜器有“齐中簋”和“姜作”鼎、盆、盘、甑、壶等。
2019年10月7日,曲城故城遗址由省级文保护单位,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0.高密故城遗址
高密故城,即城阴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始筑于东周,西汉为胶西郡国、高密国都城,东汉为北海国属县、侯国,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处受典型古齐文化影响并以之进行城市规划的西汉郡国都城。遗址城址方向南偏西9°。城址基本为长方形,北城墙1.92千米、东、西城墙1.79 千米,南城墙1.85 千米,总面积337.415万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现了城墙、城壕、城门、古道路、手工业作坊遗址、建筑基址及疑似护城河古河道、点将台等构成郡国都城的基本构成。
高密故城受周文化影响巨大,其与临淄齐城布局一样,在建设时从城墙走向,到宫室、建筑的布局,全都向西微偏,而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布局。在城市规划方面,对西周礼制等级城邑制度有较大的突破,体现了齐文化崇尚开放、追求务实的思想,全面继承齐国管子“因天材,就地利”的营国思想。在城市选址上,背山(巴山)靠水(潍河、渠河);在城市形态上,“北边略长于南边”,非绝对的正方形;在城市防御上,用“城墙和城壕、护城河”使城池“固若金汤“,与潍河水系贯通,形成封闭的水系和防御线。
城阴城始建时间已无史料可考,但应不晚于公元前600年的战国时代,毁于北齐时战火。城阴城是高密的前称,有文字可考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乐毅打败齐国后,其子孙为避秦祸“亡之齐高密”,可见城阴城在战国时已经叫做高密。秦朝时在此正式设置高密县,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夷安县。
2019年10月7日,高密故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020-10-24 16:44:42)
-
(2020-10-20 15:49:03)
-
(2020-10-17 23:21:29)
-
(2020-10-14 17:43:53)
-
(2020-10-11 17:13:51)
-
(2020-10-09 23:26:21)
-
(2020-10-07 20:28:57)
-
(2020-10-05 19:29:15)
-
(2020-10-04 12:20:34)
-
(2020-10-03 13: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