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近代哲学之八:梁启超

中国近代哲学之八:梁启超

梁启超(1879-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他早年在广州万木草堂听康有为讲学,是康氏最得意的弟子。他追随康有为,积极从事变法维新的宣传和组织活动。1896年,他任著名的上海《时务报》总撰述,撰写了《变法通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重要文章,阐发和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次年又在湖南任时务堂总教习,创办《湘学新报》、《湘报》,提倡新学,鼓吹变法。1898年,他与康有为倡导并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协助康有为、谭嗣同等主持新政。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新史学》等论著,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宣传改良主义,并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起了广泛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后来他的思想趋于保守,主张保皇,投身立宪运动,公开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相对抗,还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梁启超著述甚丰,大部分汇编为《饮冰室合集》(148 卷),另有各种专集20多种。

为宣传变法维新,梁启超也主张变易进化哲学。他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变" 是" 古今之公理"。他说:"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若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 变易,是宇宙间的客观规律," 人之为" 是无法阻遏的。

由此,梁启超强调中国必须变法维新,他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弛骤之。"

这里,梁启超提出中国要变法,要主动变,自觉变,把" 变之权操诸己" ,这样才能保国、保种、保教;如果被动地、被迫地变,把" 变之权让诸人" ,那就会受人束缚,受人驱使,其境遇将会十分尴尬的。因此,他强调中国只有走" 自变" 的道路,才能独立自强,不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瓜分。

他分析世界各国变法的途径有四:" 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政而代变者也;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也;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 突厥(今土耳其)、印度、波兰,尽管情况不同,但都属" 代变者" ,代变,其结局总是不妙。惟独日本为" 自变者" ,自变,才能独立富强。梁启超这一" 自变" 论,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洋溢着浓厚的积极进取精神。

梁启超把进化论应用于历史领域,认为" 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 。梁启超批判了中国古代从孟子以来的" 治乱相嬗"的历史循环论,认为这是" 为螺线之状所迷,而误以为圆状,未尝综观自有人类以来万数千年之大势,而察其真方向之所在" 。在他看来,历史虽有螺线状循环之像,但按其总趋势和发展方向来说,则是进化的。

那么,历史进化的动因是什么呢?梁启超将其归结为物竞天择,他说:" 竞争者,进化之母也。" 有竞争必然导致有破坏,而破坏旧的,才能建设新的。他指出:" 随破坏,随建设,甲乙相引,而进化之运乃递衍于无穷。"

梁启超发挥了康有为" 三世" 说的历史进化论,把" 三世之义" 视为" 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进化,就生产工具的发展来说,曾经历了石器、铜器、铁器等时代;就经济发展来说,则" 由渔猎而为畜牧,由畜牧进而为耕桑" ;就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则有" 三世六别"。

他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中,具体阐述了他的" 三世六别" 论。他写道:" 治天下者有三: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多君世之别有二:一曰酋长之世,二曰封建及世卿之世。一君世之别又有二:一曰君主之世,二曰君民共主之世。民政世之别亦有二:一曰总统之世,二曰无总统之世。多君者,据乱世之政也;一君者,升平世之政也;民者,太平世之政也。此三世六别者,与地球始有人类以来之年限,有相关之理。未及其世,不能躐(超越)之,既及其世,不能阏之。"

他认为,当时中国的任务是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即从" 一君为政之世" 的第一阶段" 君主之世" 转变到第二阶段" 君民共主之世"。他坚信,将来的中国必将进入太平世即" 民为政之世" ,他说:" 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吾知不及百年,将举五洲而悉惟民之从,而吾中国亦未必能独立而不变。"

梁启超这一" 三世六别" 的历史进化论,固然脱胎于康有为的" 三世" 说,但他具体地指出" 据乱世" 即" 多君为政" ," 升平世" 即" 一君为政" ," 太平世" 即" 民为政" ," 三世" 中又有" 六别" ,比较接近于历史事实,也较容易为人所了解。但同康有为的" 三世" 说一样,梁启超的" 三世六别" 说也是不科学的。

梁启超的进化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认为,社会是由" 心理" 的作用造成的,社会历史的进化过程就是" 社会心理" 这一实体发动、演变的过程。

他说:" 全世界者,全世界人类心理所造成;一社会者,一社会人之心理所造成。" 并认为,在无数历史事件的波澜起伏中,存在有共同性和一贯性的东西,即" 民族意力" 为其动因。他说:" 史迹有数千年或数百年为起迄者。其迹每度之发生,恒在若有意识若无意识之间,并不见其有何等公共一贯之目的,及综若干年之波澜起伏而观之,则俨然若有所谓民族意力者在其背后。"

虽然他并不否定" 物" 存在与影响,但他坚持认为历史是" 心对于物之征服" ,人类文明是精神的创造。他明确地说:"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精神既具,则形质自在;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 梁启超坚持唯心进化史观,必然认为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

他直截了当地声称:"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虽然他也有"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的二元论的说法,但实际上始终把" 英雄造时势" 放在第一位。他说:" 英雄之能用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 在他心目中," 时势造英雄" 仅是英雄利用时势而已。

由此,梁启超进而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进化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生来" 愚昧无知" 的" 群氓"。他以此为反对" 共和" ,坚持" 立宪" 的改良主义作论证,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 ,所以只能实行" 开明专制"。

梁启超的哲学思想,基本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在《自由书.唯心》一文中,大讲" 一切唯心所造" ,认为只有" 心"才是实在的。他说:" 境者心所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又说:" 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 他十分推崇王守仁的学说,鼓吹天赋观念论。他说:" 吾本心固有之灵明,足以烛照事理,而不为其所眩;吾本心固有之能力,足以宰制感觉,而不为其所夺,即吾先圣所谓良知良能者是也。" 在他看来,人心生来就有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受外物和感觉的迷惑;真理本来就在我的心中,不必依靠经验,不必外求。

为了论证" 天赋观念" 论,梁启超从西方搬来了康德哲学。他认为,康德哲学" 以良知为本体" ,同王守仁的学说" 若合符节" ;又认为,康德的认识论同" 佛教唯识之义" 可以" 互相印证"。康德所谓" 人为自然立法" ,就是佛教所说的" 一切唯识所现"。在这里,梁启超否定了康德哲学中关于" 物自体" 的唯物主义因素,强调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还说:" 由我五官及我智慧两结构而生知觉,非我随物,乃物随我。" 这样,他就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坚持了一条主观主义的认识路线。

总之,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戊戌变法前后具有很大影响。他为宣传变法维新而在哲学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当时起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但是,总的来看,他的哲学思想是比较肤浅的,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到后来,他在哲学方面就几无新的贡献了。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丨《李鸿章传》梁启超:李鸿章这个人啊,不学无术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李鸿章传>,真的是佩服梁任公,梁公学贯中西,对古今中外之人物,之事迹,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一代大家,果真是不同凡响. 梁启超,一时之伟人也,其与康有为联手发动百日维新,寻 ...

  • 戊戌变法相关知识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中国走上君 ...

  • 历史书里的维新领袖,竟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清朝末年,列强欺华.各地索款,蛮不讲理.无奈实力就是一切,面对列强的种种无理之要求,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 面对山河危难的现状,一群有志青年勃然而起,进京面圣,要求维新. 从历史课本上,我们知道,这群一 ...

  • 老师,您为何要这样对我?

    这几天,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对战轰轰烈烈,大家也是搬好了小板凳来看热闹. 其实,老师和学生开战,在历史上早已屡见不鲜了.而且,比这更惨烈的,还有很多. 一. 汉末大儒.刘备的师伯郑玄年轻时,在马融门下学习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八:罗吉尔.培根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八:罗吉尔.培根 阿拉伯文明的传入,导致了经院哲学内部的一场大论战.尽管托马斯主义很快取代奥古斯丁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要恢复到当年奥古斯丁主义的统治水平却是不可能的.还在托马斯时代,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八:托马斯.莫尔1

    人文主义哲学之八:托马斯.莫尔1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年),英国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对后世有着久远巨大的影响. 在他那个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可以分为几个类型:马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在理论上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因为古罗马思想文化的形成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也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历史的演变有密切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公元前99- 前55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知他出生于罗马共和国的末年,是凯撒的同代人,历史上未留下任何其他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2.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无神论者 从原子论出发,卢克莱修针对当时罗马现实思想斗争的特点,展开了对宗教迷信的批判,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就是要能用一切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各种宗教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从共和国的后期始,罗马人开始形成了几个唯心主义派别,如西塞罗的折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新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等.他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希腊各派哲学中拾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约公元前367-前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 皮浪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不是简单地复活柏拉图主义,而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神秘主义思想为基础,吸取了斯多亚派.怀疑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同时揉合东方宗教的某些教义构成的一种神秘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一:巨人汇聚

    人文主义哲学之一:巨人汇聚 文艺复兴时代有什么特点?对此,恩格斯有过一段精采的论述.他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