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国歌的发源地(组图)|义勇军进行曲

辽西的义勇军将领
活跃在新民、黑山、北镇、锦县一带的义勇军“红枪队”

  新闻导视 8月26日,记者采访了对国歌产生过程有深入研究的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洁,她十分肯定地说:“辽宁就是国歌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围绕这件事打造辽宁文化品牌。”

  说起国歌,有两个词与它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和“义勇军”。“九·一八”事变之后,辽宁义勇军在第一时间自发而起,迅速壮大,高峰时期达到58路,人数有三十多万,占东北义勇军的三分之二强。当时,东北大部分县和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都有抗日义勇军活动。1932年3月16日,远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机关报《红色中华》就曾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东北义勇军大举进攻沈阳”的消息。

  辽宁义勇军军歌是国歌创作源头

  1931年至1933年是辽宁义勇军全面抵御日寇侵略的时期,这也正是电影《风云儿女》和《义勇军进行曲》积累素材的阶段。可以说,辽宁义勇军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源泉。

  张洁介绍说:“九·一八”事变沈阳沦陷的当天,中共满洲省委连夜召开会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中共中央也连续发表宣言并做出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和军队起来救国。在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辽宁各地义勇军纷纷建立。1931年9月27日,辽西地区高鹏振(“老梯子”)率众竖起“镇北军”大旗,开宗明义抗日救国,10月10日,组建'东北国民救国军’。一些义勇军老战士至今还记得老梯子义勇军的军歌:“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还有这样的证据:1931年10月,辽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成立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爱国志士孙铭武、张显铭等人举起抗日大旗,成为辽东地区抗日劲旅,这支队伍高唱《血盟救国军军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几年前,孙铭武将军的遗孤、90高龄的孙起老人仍能完整地高唱这首军歌。

  张洁表示,经过比较,可以认定辽宁义勇军军歌是国歌的创作源头之一。

  打造辽宁的文化品牌

  专家认为,“老梯子”义勇军的军歌和《血盟救国军军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基础,虽然当时田汉身在上海,但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非常熟悉义勇军的军歌。因为,辽东地区著名的义勇军将领唐聚五将军1934年到武汉向张学良汇报工作,并接受了《抗战日报》主编田汉的采访。此时,田汉正在收集各种关于义勇军内容的创作素材,义勇军军歌自然会被他掌握。这年冬天,田汉完成了以古北口保卫战为背景的《凤凰涅槃》故事梗概,并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另外,1933年2月,聂耳来到热河,他一边慰劳义勇军,一边做抗日宣传工作。可以说,聂耳在热河亲眼看见辽宁义勇军冒着枪林弹雨的抗日战争场面,对义勇军军歌有所了解,这些为他后来谱曲《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了感性认识。

  对此,张洁建议,国歌的创作沃土在辽宁。我们应对辽宁独有的历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在辽宁建立国家级义勇军纪念馆,把分散的展品集中展示。宣传内容上侧重“辽宁是国歌发源地”的定位,积极打造辽宁文化品牌。在国歌的旋律中弘扬辽宁的文化底蕴,以扩大辽宁在全国的辐射力和感召力,这也是增强辽宁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最好广告。

  本报记者 陈凤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