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2346 法华义疏
敦煌写经
法藏 P.2346
法华义疏
尺寸:28×2182厘米
说明:
存药草喻品第五及授记品第六之前半。
法华义疏
(一)凡十二卷。隋代吉藏著。
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本书系吉藏以三论宗之立场注释法华经。
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讲大智度论、法华经,且引用多数经律论疏加以注释。全书初立部类不同、品次差别、科经分齐等三义,概说法华经大要,次解释序品以下二十八品之文义。其中,部类不同者,明示诸经之部类凡七例,而以此二十八品本为具足本;品次差别者,其下更开立生起次第、明具义多少、论品前后、明品有无、别释序品等五义;科经分齐者,列举各种关于经的分科之异说及己见。其次解释二十八品,卷一至卷六乃解释序品以下三品,第七卷释信解品,第八卷释药草喻品以下三品,第九卷释五百弟子授记品以下六品,第十卷释安乐行品以下六品,第十一卷释随喜功德品以下六品,第十二卷释所余五品。其中,独缺普门品重说偈。本疏义解恳切,援引颇多。虽基于三论宗之立场,然仍予法华经甚高之评价,为研究法华不可或缺之文献。
(二)凡四卷。日本圣德太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又作上官法华疏。本疏亦在解释法华经之文义。卷初先叙全经大意,次释经题,举三分科经,再次解释序品以下至普贤劝发品等二十七品。其释意及分科等,主要以梁代法云之法华义记为依据。
(三)凡八卷。为法华经义记之异称。
敦煌本P.2346号《法华义 疏》较好地保留了隋代吉藏《法华义疏》其书原貌,可据以订正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法华义疏》中的诸多不足之处。
日本书法自古以来都深受中国影响,这在日本留下的很多书法珍品上都有所反应。日本现存最早的墨迹,是出自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所写的《法华义疏》,以写经体书写。这卷写经藏于日本皇室,其珍贵程度自不待言。
推古天皇元年(公元593年),圣德太子20岁,被拥为太子,一跃而为推古天皇的摄政官,成为实际的最高施政官。公元595年,高丽僧人慧慈到日本,圣德太子随即从慧慈学习佛典;又从觉哿习汉籍。
圣德太子积极建立与隋和新罗的外交,并于公元607年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出使大隋;大量派遣留学生、留学僧,来我国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中华文明。
由于圣德太子的努力,先后在日本兴建了四天王寺和法隆寺,使得佛法在岛内广为流传,一派兴隆景象;更有甚者,他还著有《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义疏》。
公元622年,圣德太子49岁,殁于斑鸠宫。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