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读错的人名(唐代篇)
尉迟恭(Yùchí Gōng)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拜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昭陵。后世与名将秦琼一起,成为受人尊崇的“门神”。
辅公祏(fǔ gōng shí)
辅公祏(?―624年),齐州临济(山东章丘西北)人 ,隋末唐初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大业九年(613年),辅公祏跟随杜伏威亡命为盗,起兵反隋。杜伏威攻占历阳后,势力渐渐强盛,于是自称总管,任命辅公祏为长史。
武德二年(619年),辅公祏与杜伏威归附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唐朝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同年,杜伏威派辅公祏率领数千精兵攻打李子通。
起初,杜伏威与辅公祏很要好,视他为兄长一般。后来,杜伏威逐渐猜忌辅公祏,暗中夺取他的兵权。辅公祏得知后,便假装和左游仙学修道之术来掩饰自己。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辅公祏守卫丹阳郡,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祏的副手。杜伏威走后,左游仙劝说辅公祏反叛,辅公祏夺取王雄诞的兵权,并将王雄诞杀死。然后假称杜伏威送信命他起兵,于是大肆装备武器,运粮储备。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设置百官,并与张善安联合。
不久,唐朝派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辅公祏分派兵力抵抗唐军。武德七年(624年),唐军屡次击败辅公祏军,接连攻克辅公祏所占据的芜湖、梁山、丹阳等地。唐军到达丹阳时,辅公祏畏惧而带兵逃跑,唐军在后追击。辅公祏逃到武康时,当地农民将其抓获,送到丹阳。李孝恭将辅公祏处斩,传首长安。唐军分捕其余党,全部处决,江南地区全部平定。
李勣(Lǐ Jì)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武士彟(wǔ shì yuē)
武士彟(yuē)(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
隋朝年间,武士彟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李世民即位后,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奖。贞观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定。
武士彟先后娶相里氏、荣国夫人杨氏,后者生下武则天。武则天受封皇后以后,武士彟先后被追赠为周国公、太原郡王等,改谥忠孝。武则天称帝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唐玄宗先天年间,削除帝号,降封太原郡王。
李岘(Lǐ Xiàn)
李岘(709年~766年),字延鉴,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
门荫入仕,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刺史,两度出任江陵尹,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多有功绩,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梁国公。居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宣宗大中初年,图形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