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书>之六:与焦虑共生,知止而后有定

亲爱的小芯甜:

你好呀!
今天妈妈与你分享一本意外的好书——《别让你的生存本能杀死你》。书中核心讲述了“焦虑、不安、被激怒等情绪产生的原因,加剧的机制以及如何能够缓解这些情绪”。
我不知道现在开始看信的你是否能够理解这个话题的必要性,虽然你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一个急性子宝宝,连热奶的时间都等不得甚至还会因为奶慢了跟奶瓶生气,但是妈妈还是希望母女二人负负得正,你未来会是一个中正平和的小姑娘的,不过也没准妈妈被你培养的更佛系了。
现代社会,衣食住行的条件都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幸福感却未必,甚至抑郁症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一度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病呻吟,认为这是吃得苦太少了等等,矛盾的根源就在于这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到底是否能够被理解,应该被理解和如何缓解和解决。
这本书很好的解释的以上问题,焦虑的产生是客观的生理的问题,甚至其加剧也是客观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不带主观情绪的去看待和干预缓解这些问题。
书中概要的介绍了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情绪脑的作用。它在人类曾经长期的生存中起到的是示警作用,例如当人们看到或者感知到危险和不适,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从而促使自己远离危险,这比思考来的更快也效果更长久,使人类这一脆弱的生命体得以趋利避害地存活到了现在这个日常危险已经降至非常低的年代。
但是现在,情绪脑依然在发生作用,即使我们的理性脑一次次告诉自己,不过是被妈妈说了两句、不过是手头的工作多了一些、不过是要当众演讲了,不危险的,我们的情绪脑依然会让我们恐惧、紧张、焦虑。这正是因为一般而言,当情绪脑与理性脑对立,还是情绪脑胜出。
一时的焦虑没关系,但是如果我们长期处在其中,我们就会面临:
  1. 以上情绪反应愈演愈烈,我们焦虑的时间越来越长,强度越来越大,刺激焦虑产生于阈值越来越低。

  2. 我们为缓解以上情绪,易对一些不良习惯上瘾,一旦焦虑就吃零食/看视频,阈值继续降低,更依赖于不良习惯,而我们知道这个习惯是不好的,成瘾再次带来焦虑,且强度越来越大。

  3. 以上情绪逐渐表现在身体和行为上,失眠、多汗、呼吸困难、抗拒情绪源,心理问题演化为身体问题。

所以这不是我们是否被娇惯、太脆弱,这些情绪只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从生物的进化上还没有跟得上这几百年物质社会的飞跃,是本能与理智的斗争中,本能占据了上风。我们只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客观问题,努力的干扰作用机制就可以,不必批判,不必调侃,不要忽视,措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降低刺激源: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回归一些手工手动的静生活,例如你爸爸的乐高和我的书;专注,不再要求自己争分夺秒的利用时间,看书就是看书,吃饭就是吃饭,不刷手机不看电视;不拖延,有任务,马上行动;

  2. 加强对情绪脑的放松的控制,真正的控制力不只是能让他紧张起来,更是能放松下去:呼吸训练,单独的呼吸训练或者瑜伽、太极等形神兼具的运动,妈妈最近了解的八段锦特别推荐;冥想,放空思维,加强对身体的感知;双重感知,在放松的同时感知不适;

  3. 优化精神世界:找到感兴趣的好习惯,例如音乐、跑步、誊写,坚持长一点,形成习惯;记录每天遇到的幸福的点滴,记手账;吾日三省吾身,透彻的反思有利于直面和更早地真正解决问题。

妈妈希望你早一些接触这本书,这样你能够认识到焦虑、不安、恐惧、被激怒这些压力反应是正常的客观情况,并且是可以改善的,甚至可以很简单的改善,当你真的有一天情绪紧张,状态不对,不必害怕。
生命和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妈妈不希望任何一天出现,你的压力让你焦虑到突破心防,所以妈妈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君子不立危墙,不让自己处在压力过大的环境里;也能管理好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应对生存本能的阈值,不要太纤细敏感,建立起逆商。不要害怕挫折与风险,要相信万事可改变,相信努力,相信时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希望你能更早的知道,一旦出现这些情绪,你可以怎么办,怎么摆脱恶性循环;希望你可以更早的找到你喜欢的面对自我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你将受益终身;希望你对陷于情绪中的人,常怀一颗关怀的心,也能够更好地陪着你爱的爱你的人走过那段时间。
《大学》中有一句话,让我们共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必会与焦虑共生,只要随时都有一颗能放下的心,就是一个新的循环。希望你与内心中的你一起,平和地面对人生,任尔东西南北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