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书26:如何成为想成为的人?
亲爱的小芯甜:
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心理学同时我认为也是哲学书籍,是一位阿德勒心理学家与一位困惑的年轻的讨论和对话集,讲述的核心就是要从自己出发、过好当下,人人都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
首先,我们从不幸出发,也就是那个【我想成为,但是 】里面的但是,导致我们不幸的到底是什么?
绝大多数心理学会讲这源于过去,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原生家庭一定会给每个人留下烙印,过去的人生经历、阅读经历和思维旅程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在,或是不幸,或是不足的,都可以在过去中找到根源。
是的,我相信,妈妈曾经也试图如此与自己和解。
但是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有人画地为牢,有人走出深山,决定我们现在是谁的是过去,决定我们现在做什么,未来成为什么的确是现在。导致我们不幸的与其说是“过去的痛苦”,不如说是我们面对“过去的痛苦”的态度。
而如上态度的问题,一如一切烦恼,来自于的是人际关系。听起来很绝对,等你上学就会有一种蒙题方式叫做凡是绝对的基本都是错的。但是在这,妈妈是被说服的、因为精思细想,哪怕只是举一个例子,我也想不到一个烦恼,会与人际关系无关但是也成为了烦恼。
所以,如果真的想改变,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们该做的就是从心底告别过去,告别他人,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出发,不怕人际比较,不怕被人讨厌,不怕不完美,勇敢的做自己。
时间的复利效应可怕到神奇,不要小看努力,更不要小看时间。最简单的每天努力的方式就是将这养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的努力,毕竟偷懒是人的天性,虽然上进也是。
这本书就是从生理、心理以及很多个领域的经验中讲习惯如何发生作用的,以及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和戒掉一个坏习惯。整本书的介绍非常体系化,化繁为简,行文布局逻辑清晰,简洁易懂,非常实用。
我们今天简单聊聊作者列出的养成好习惯的四大定律:
1让它显而易见:不要低估一个漂亮的日程本、提示贴
妈妈觉得这个提议很棒,妈妈一直是一个宁可吃苦的执拗鬼(这点真的习自姥爷,但是好在我好一点不会自讨苦吃)。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性格,也不会带来多好的体验,所以还是作者的建议比较好。
在养成一个新的习惯的过程中,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一些,利用喜好的绑定来强化需要重复的动作,加入那些把这个动作视为正常行为的群体,创立一种激励仪式,在低频行为之前做一件特别喜欢的事。
例如,妈妈在几年前刚结束特别累的工作时,一度比较难坐得住椅子看书,就会在每次拿起书之前花还挺长的时间给自己准备一份水果茶,然后一边倒茶喝茶一边看书,这是让行为更有吸引力。也会多读一些阅读量大的作者的书,看一些推荐书单,这是加入那些有同样习惯的群体。而且妈妈还刻了一颗“会意小讲”和“贰零壹捌”的闲章,每次看完就在书上扣一个印,特别喜欢这种感觉,看完书是一件低频的事情,但是可以盖印,就一下子变成每天都期待的事情了。
妈妈在怀你之前,曾有一段时间内分泌紊乱,体内激素和胰岛素都很混乱,不仅容易引发肥胖、烦躁,长期还容易导致糖尿病。所以妈妈那段时间在医生的建议下集中精力恢复锻炼,减重。运动消耗能力真的很痛苦,还有同时开始的饮食调整,满身大汗还胖了两斤真的是人生不想重新体验的崩溃,曾经妈妈坐在瑜伽垫上冲着爸爸哇哇哭。
之后慢慢坚持下来,就是靠着把瑜伽垫、瑜伽砖、小哑铃、拉伸带放在每一个触手能即的角落,不让自己闲着但是也不逼迫自己高强度必须练多久。还有跑步,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换上衣服和鞋,自然而然就会下楼运动了,也累积了足够的运动量,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瘦了10公斤左右。
在养成习惯的路上,有一种情况很可怕,就是已经坚持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意外中断后却再也没有提起来的欲望,于是搁浅。
习惯需要大量地重复才能够成为自然而然,如果我们抱着很累、很厌恶的态度,重复就是烦躁和折磨,所以学会在完成之后即时奖励一下自己。学会在避免坏习惯的时候,也让自己立即享受一下“避免”的好处。追踪自己的习惯,绝不要连续中断2次,在这样的心态下你会更容易应对生活中的不完美,获得更长期的持续与进步。
妈妈一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宝宝,可以想得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下一步,妈妈想告诉你的就是,想清楚就要敢做,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别害怕,人生不是为取悦任何他人而存在,包括我和你爸爸。拥有不完美的勇气,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放心大胆地去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成为想成为的人,需要努力,需要时间,需要从每一个当下做起,更有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掌控人生,做时间的朋友。
妈妈祝福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享受自己想要拥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