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期A/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9《我的伊甸园》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每次割草,涛大得儿都带着我。凡好去的地方有好草,他就先让我,他再另找地方。从沟底下上来,坡路陡,他就让我在下边等着,自己先把草箩筐背上去,然后下来,再把我的草箩筐背上去。那些年,经常是他在前边走着,我在后边跟着,就像他的小尾巴。后来,我到渭南上学,假期回家,看见我,他就远远笑着,我回他一笑,他就走开了。十年前吧,涛大得儿也去世了。唯有五叔八十多岁了,还活着。

堂叔们,一天繁星,晨曦里,已是散尽零落了。

《我与世界》第一部 

《我的起源》之“童年天籁”一

我的伊甸园(上)

世间花,最富贵的是牡丹,那样的雍容美艳,醉卧花丛。李白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牡丹也是杨贵妃,富贵之态,是只有杨贵妃与之比得;最心高气傲的是梅花,林逋欣赏的是她那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孤傲自赏,陆游欣赏她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持节气高,这样子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妙玉了;最洁身自好的是荷花,凌波开放,水中玉立,该是花中仙品,而周敦颐却因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他是花中君子;最散逸的是菊花,于乍起的寒风中,“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便是陶渊明也作了一丛菊花。

以上的这些都是极名贵的花,名贵得如高人,如逸士,如贵妃,如君子等等。可是在我们乡间,这样的花一样也没有,只有一种菊,还是野菊,黄黄的一片,杂在草丛里,尽管闲适,却没有人将它比作山野的孩子,或朴实的农民什么的,秋绽冬枯,第二年再开罢了。且是在乡间那各样的果木都有花,品种繁多,春花秋实,一任其自在。想起来,便是这些极普通的杂花,陪伴了我的成长,尤其我家的那一园花实,更是装点和滋养着我的童年。

我家的这个园是在我家场面的北边,开始的一片是我家的拴牛场,是我家的那头黄牛耕地回来或喂过了休息的地方。拴牛场边上,有个红薯芽池子,用土坯砌的,长方形。每年暮春时节,先在池中垫一层粪土,上面密密的摆一层红薯,再复一层粪土,草簾子盖了,经常洒水,夏收才罢,将草簾揭开,一池的红薯苗儿,红嫩红嫩的,非常可爱。村子里家家都这样,这时候,一村的人都忙着在麦槎地里栽红薯了。红薯芽池后挨着的是我家的茅子,一个用土坯围墙,禾秆复顶的小草棚,茅子的斜前方是牛槽,槽后一棵椿树,原先这地方搭着个简单的棚子,叫牛棚,椿树长大了,落下一大片树荫,牛在槽上吃草,像高高的举着一把伞,就成了一架天然的牛棚。槽旁是粪坑,积着一坑的粪土、杂草和落叶。从这儿开始才是我说的我家的园,宽数丈,却很长很长,一直长到北边的一道土坎下。园的一边是我二爷家的院墙,一边是我的先祖那位读书人郭颖悟子侄辈两家连院的一长排房脊墙。本来,这个园也是我家的荘基地,因我家无力盖房,就始终空着,成了一个园。据说还有个原因,就是尽北头二爷家的那个窑院没有住人,一共四孔窑,北边两孔,一孔我家放喂牛吃的麦草,一孔二爷家也放喂牛的麦草,窑口是敞着的。东西各一孔,东边那孔安有门,进门下几个台阶,就是窑里了。窑壁抹泥平整,放着些二爷家的农具之类,夏天,人还可以在里边歇晌。西边的那孔,窑口破的很利害,狮子大张口,里边安着一盘石磨,也是二爷家的,我和母亲经常来这里磨面。这样一来,说是如果我家要在园里盖房修院,按风水院子后边不能是空的,必须把这个破窑院填了才行,当时我家就更没有这个力量了。

中学时,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十分向往鲁迅笔下的那个百草园,草丛里那么多的虫鸣和虫趣。鲁迅说那是个“很大的园”。前几年我在绍兴鲁迅故居参观,慕名来到百草园,发现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是个只有几分地的院落,管理人员种了几畦青菜,院落就占满了。那段著名的短墙只是昔日与邻人隔墙用砖石砌成的墙根脚,长长的,半米来高,一尺来宽,上边罩着层绿色的萝蔓很蓬勃。这萝蔓或许就是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吧,下面肯定藏着少年鲁迅心仪的蟋蟀、蜈蚣、油蛉以及后窍会喷烟雾的斑蝥了。

我家的园里,也生长着许多杂草,秋季里虫鸣一片。只是我小时候,不曾像鲁迅那样着意于草中的世界罢了。另外,我家园后的土坎下,更是片密密的蒿草和枣刺,高得埋过了我的胸部。记得夏天的中午,爷爷带我在小屋里歇晌,我睡不着,待爷爷打鼾了,便悄悄从床上溜下,跑到那片蒿草丛里捉蚂蚱。太阳毒时,蚂蚱也会叫,是把大腿曲起来,像人的二郎腿似的,不断摩擦一侧的翅膀发出的声响。俯下身,猛地用手一拍,飞了,在空中乍乍的又响,土黄的长翅下,便露出粉红的短翅来,很像是今天女孩儿的衬裙。除此之外,我便没有更多的对草虫的记忆了。不过,与百草园比起来,我家的园子要大多了,足足有一亩地大小。

我家园里 ,主要的是果树。

从牛棚开始,粪坑的那一边,靠着二爷家院墙根儿的,先是棵杏树,杏树的枝叶一半在园里,一半伸进了二爷家的院子。杏树下是个红薯窑,井似的。窑壁上开有两排脚窝,供人上下。从我记事起,每次下窑里拾红薯,都是爷爷用绳子系着笼,我坐在笼里放下去的。窑底相对着两孔窑洞,一孔大,一孔小,红薯主要在大窑里放着,小窑是备用的。我家地少,每年大窑都放不满,小窑便很少派上用场。窑里冬暖夏凉,红薯能一直存放到第二年夏收前夕,下红薯芽时才结束。窑里偶尔会有蛇,拾红薯时吓人一跳。我们那儿常见的蛇是小小的和土一样颜色的那一种,尺把来长,夏天,小孩子在场上玩,经常在土里碰到。赤条条的光身子,露着小鸡鸡,不断用手将蛇往自己的胯下把拉,那蛇便斜行的蜿蜒着挣扎。大人看见了,一声断喝,随即用锨把蛇铲起来,端到很远的地方,撂进草丛里去。蛇是不能打死的,打死了,别的蛇要来报仇的。那次,我到窑里拾红薯,就碰到了一条蛇,却不是平时那种土颜色,是条红黑两种颜色相间的彩蛇。我拾红薯,每次笼里带着一盏煤油灯,灯光摇曳中,只见那条蛇在地上盘着不动,我以为是段盘好的绳,伸手去拿,中间的蛇头,忽然昂了起来,蛇信一伸一缩的,米粒大的小眼睛,亮亮的看着我。我吓了一跳,立即大声喊:“爷爷,一条蛇。”爷爷叫我不要动,他急忙下来,很小心的将蛇铲进笼里,吊上去,放进了草丛里。有一次,春二三月,我又下去拾红薯,只拾了一笼底,红薯就没有了,我向爷爷喊:“爷爷,红薯没有了。”爷爷觉得这是句很不吉利的话,没有了怎么度春荒哩?爷爷说:“别胡说,多着哩。”我说:“爷爷,真没有了。”爷爷下来一看,果然没有了,再也没有吭声。那年月,青黄不接,其实就是我家的常态呀。

杏树的斜前方,园中央的是棵石榴树。开始的那一棵,似乎树身弯着,古杆虬枝,是棵古树,但印象比较模糊。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是死了还是砍了,树根处就发出一丛新枝来,嫩绿嫩绿的,爷爷就把别的枝条儿杀去,剩下两根茁壮的,将它辨起来,冬天,外面包着干包谷杆,春天去掉。这两根嫩条长得很快,数年间,便交缠得藤也似的,长成了胳膊粗又结石榴的树了。

石榴树向北,是两棵枣树,一棵高大,一棵矮些,高的那棵,又直,粗得房檩似的,比东邻的房脊还要高,一树浓密的枝条,就是团飘不走的绿云。小的那棵也有人腿一样粗,枝条被那棵大树罩着,像个小兄弟。盛暑天,我家的牛就拴在这棵矮枣树上歇凉。牛缰绳把树磨破了一圈皮。爷爷说,人怕没脸,树怕没皮,这棵枣树长不高大,就是皮被磨破了的缘故。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树皮磨破的地方,得用泥糊起来,慢慢就会长出新皮来。这棵枣树因为要拴牛,就没办法了。枣树再往北,就到了墙根脚,那是道石砌的坎,横在地上,上下石缝里生着杂草,如果要圈园盖房,石根脚上就是院墙。根脚外,还有一大片空地,也是我家的。靠石根脚的地方,还有棵枣树,因土质不好,枣树叶子发黄,总也长不旺,树梢上有干枯的枝,像铁棍似的,喜鹊、白脖鸦飞过来落在干枝上,长尾巴一翘一翘,倒很是生动起来。在这片空地中间,当初哥哥出外学打铁以前,曾经从别处移来一棵桃树,正开花,十分鲜艳,哥哥在桃树下浇了许多水,用土围起来,但风一吹,那一树桃花却纷纷飘落,一瓣一瓣的雪花一样,桃树下很快就落了一层。可能是移栽迟了,这棵树终于没有活,生命在最灿烂时消失,真像哥哥的夭亡一样。后来便想,这树桃花,是有关哥哥的谶语了吧。

(0)

相关推荐

  • 人间烟火之二十四:枣树

    枣   树 作者:沙鸥 老家的小院子里有一棵枣树,算起来,到现在大概有四十年了,那是父亲从山上移植的山枣嫁接的家枣树. 老家的枣是出了名的又脆又甜,我家的枣更好吃,核小肉厚,有山枣的酸有家枣的甜,现在 ...

  • 李爱民 | 老院沧桑

    老院沧桑 剑客爱民 世界上一切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都有自己从新到旧,从从小到大的过程.我家老院也是如此,它见证了我家近八十年的变化,见证了我家几代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家位于陇海铁路北百米处.我的 ...

  • 心香一瓣 | 枣树情

    朋友送了一些红枣,新鲜的,是她从网上选购的.看她之乎者也的夸栆样,我仿佛也被感染. 洗净后的鲜枣,表面光滑不沾一点水滴,亮晶晶的,很可爱. 摆放桌上,数了数,十六枚,正好组成一个心形,我从中挑出一个最 ...

  • 我家的老枣树

    我家的老枣树 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枣树 已枯几年了 像胡杨那样常年不腐 毅然守护着那早已荒废的家 昨夜月光清洒 我香甜地做了一个梦 梦见到了老枣树与我对话 老枣树还是那样 碗口粗的弯曲树杆 枝叶繁茂小枣垂 ...

  • 305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6《 爷爷的兄弟们》下/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老弟兄四人中,除了我家日子艰难外,六爷家是不穷不富,二爷和四爷家日子过得最好,至于三爷和五爷家,自我记事起,堂四叔是过继给了三爷,五爷的两个儿子,堂三叔和堂八叔也都成人.四叔.三叔娶妻立业 ...

  • 306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7《堂叔和堂姑》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晚年,爷爷从渭南回到家乡,四爷当时在河底下的沟里种菜,菜地旁有个小窑洞,爷爷时常到四爷的小窑来坐,俩弟兄再也没有不和过.爷爷臨终前的一段,四爷爷天天过来,黙黙坐在爷爷床侧,直到爷爷去在. ...

  • 307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8《堂叔和堂姑》下/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以上是我对堂姑们的点滴记忆.事实上,我的这些众多堂姑,或长或短,或胖或瘦,或活泼或沉稳,出嫁前,同处于大大的一所窑院里,喜怒哀乐,熙熙攘攘,虽不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那群女孩子 ...

  • 309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0《我的伊甸园》下/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石榴树向北,是两棵枣树,一棵高大,一棵矮些,高的那棵,又直,粗得房檩似的,比东邻的房脊还要高,一树浓密的枝条,就是团飘不走的绿云.小的那棵也有人腿一样粗,枝条被那棵大树罩着,像个小兄弟.盛 ...

  • 313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2《逃学》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时想想,我的这名字还真的是好,一是重名少,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人世间,少一些重复,便是多了些清净.二是,这个名字或许还标志着那个书香时代的结束和目下这个世俗时代的开始,我 ...

  • 314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3《逃学》下/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母亲说:"还不快吃了上学去." 我就放了碗上学去,正往学校走着,村头碰见了高年级同学张光元,他叫我: "匡燮,上学走." 按常规,我该说" ...

  • 315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4《三人行》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谁知便是最后补的这个零,让我瞎猫撞住了死老鼠,全班唯我一人考试全对,一百分.一江春水拍岸流,我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突飞猛涨起来.自二年级第二学期起,到我四 ...

  • 316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5《三人行》下/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我已经懂得审美,觉得她是我们班的女生中,最好看的一个.大家谈论我时,她不多说话,只一旁静静地听着别人说. 有人说:"你看他眉心的那颗痣,长得多 ...

  • 319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6《割草》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这期间,我曾收到过宁肖的一封信,他不知在故乡如何得知了我是"第三梯队"的消息,信中询问说,听说你当省长了,有没有这回事?弄得我哭笑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