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五种口味
书目:《正义之心》
心得:
1、情感是主人,理性是仆从。
在交往、谈判和沟通中,可以以理性为手段,情感为催化剂,利益为诉求,达成最终的目的。在面临大事或做重大决策时, 则要反其道而行之,以理性为主,情感为辅。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海特讲到人的道德口味也不同,至少有五类,这些道德口味最早都源于演化过程中人类遇到的挑战,而在后天的学习中又强化了这些观念,使之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分别是
关爱:来自父母对子女,推己及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要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尊重少数人的权利;
公平:起源于人们的相互合作,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群体生活中人们最看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状态。
忠诚:源自帮助和回馈,为了减少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道德情绪引导我们去痛恨背叛和欺骗。
权威:尊重等级秩序,一方面便于管理,减少内斗和纷争,另一方面是克服群体决策的盲目性;
圣洁:源于人类是杂食者,什么都吃。一方面让人类适应力更强,但另一方面可能可能让我们食物中毒致死。所以人类会本能的远离不干净的食物。
自由:这是新加的一种道德口味,源于工业化时代,书中作者说很多保守派关心的并不是平等,而是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美国源于其自身历史的特殊文化。当然现在已然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同时亦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能的诉求。
针对五种不同的道德口味,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悬置道德判断,不要让自己的认知固化,随意掉进关于道德惯性思维的框架。五种不同的口味,每个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面对与自己道德观不同的观点时,要先了解,再理解,最后结合自身看是否有益,而不是一旦观念不一致,便非常蛮横粗暴的做道德评判。
3、道德感可以凝聚人心。因为人们渴望归属于一种比自己更伟大的群体,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换得一种归属感。共同的目标激发人的群体意识。在团队中树立共同目标和愿景,可以打开人们的“蜂巢开关”,激发人的群体意识,让人们更加乐意合作。像那些我们经常宣扬的英雄人物比如邱少云、黄继光等都是受群体愿景的感发,为了群体利益牺牲自己的典范。
4、如何与道德观念不一样的人和平共处?书中告诉我们,理解了道德的来源,我们就会用更平和的观点对待别人。人与人道德观念的不同,首先来自基因,其次来自经历,最后才是所受思想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跟别人相处,我们应该增加好奇心,保持对道德不同口味的感知力,换位思考,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总结: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存活的一种工具。海特作为社会心理学家,非常厉害的一点是根据西方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褪去道德神圣的外衣,将道德进行分类,让我们更好的体察自己的道德观念,从而避免陷入对他人的道德谴责和道德绑架。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道德更适合自律,而应该把他律交给法律;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泾渭分明,世间便能少却不少纷争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