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说牡丹 凉血活血有丹皮(上)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了国花的桂冠。

中国的牡丹蜚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以中国牡丹的人工栽培创造新品种为例,作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学说”的论证材料。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珍爱牡丹,在八世纪,中国牡丹传入日本,1330年传入法国,1656年传入荷兰,1820年进入美国,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牡丹。

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牡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自此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号。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明朝时,山东曹州(蒲泽)的牡丹又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牡丹,又称富贵花。花本高近3米多,最低也有2.5米左右,花大如盘,有玫瑰色、红色、白色和紫色,雍容华贵,为群芳之首。

但是,在群芳斗艳的季节,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来迟。当它鲜花怒放、独领风骚的时候,众花都已凋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花》一诗中就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牡丹花花市的盛况:“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株百朵红要值五束素,相当于当时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税粮,可见牡丹的高贵。所以宋·李格非撰《洛阳名园记》时称誉牡丹为花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