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39期:让我们认识那个贫穷而看不到希望的非洲
《血钻》(又译作《血腥钻石》或《滴血钻石》)是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又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最后却铩羽而归的影片。这是我看过的极少数既具有娱乐电影的一切元素又深刻刻画人物、针砭时弊的影片。
这些年,我们看过太多好莱坞娱乐大片,紧张、悬疑、震撼、刺激,但影片中的人物却往往很单一、片面,缺少个性和深度,出了电影院就忘得差不多了。而《血钻》则完全不同。
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非洲白人丹尼·阿切令人过目难忘。他出生在种族隔离时期的罗德西亚(即独立后的津巴布韦),少年时父母双亡,19岁起就跟随科兹上校开始了雇佣兵生涯,出生入死,并从事军火、钻石走私。他和科兹上校为塞拉利昂叛军提供武器,然后帮助塞拉利昂政府军镇压叛军,从两头获取巨大利益。阿切在监狱里偶然听说钻石矿场的黑人所罗门·凡迪手里有一颗粉红大钻石,便千方百计想得到它。来自美国的记者麦迪·伯恩是一个喜欢冒险的理想主义者,正在采写发生在非洲交战国家的沾满鲜血的钻石交易内幕,希望阿切能够提供信息。出狱后的所罗门·凡迪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被判军打散,被送去邻国几内亚,而大儿子迪亚则被判军抓去当兵,急切地想把他们找回来一家团聚。为了不同的利益,这三个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一场为了粉红钻石的冒险。
《血钻》的不同在于丹尼·阿切这个人物的塑造。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既表现了阿切作为一个钻石走私者的贪婪和狡猾,雇佣兵的经历使阿切果断、敏感、灵活、残忍,在塞拉利昂这个炮火连天的世界混得游刃有余;又表现了阿切心中残存着的人性本能,善良、同情、正直、无私,使阿切的性格得到升华。影片的情节安排很有说服力地把这两者结合了起来。起先阿切想得到钻石,麦迪想得到新闻线索,而凡迪想找回亲人。正如阿切所说:“我在利用他,而你在利用我,做交易就是这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麦迪和凡迪的影响下,阿切终于发生了变化,用自己的生命和这颗钻石成就了麦迪的事业,成全了凡迪的理想。一个唯利是图的走私者最终成为了无私的圣人。这使我想起科兹上校那句话:“这是红土,融入你的手中。修纳人说,流血冲突把这土地染成了红色。这儿是家,你永远不会离开非洲。”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把这个过程演绎得非常自然,水到渠成。据说,小李给自己设计的非洲腔英语都十分象。也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小李从靠帅气吃饭的偶像派演变成靠演技吃饭的实力派,表演能力得到电影界一致的认可。所以,他因此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是,后来此奖却被主演《末代独裁》的黑人演员弗雷斯特·惠特克获得。虽然惠特克的表演也很不错,但我和很多电影爱好者都认为,其实惠特克不如小李优秀。
《血钻》的另一个看点是,让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贫穷而看不到希望的非洲。片中丹尼·阿切对麦迪·伯恩有句话:“政府官员只想在当权的时候捞足油水,然后流亡到别的国家,而叛军其实并不想接手,谁愿意接下这烂摊子?反正,TIA!(This is Africa这就是非洲)”这句点睛之语确切地指明了非洲动荡的实质。不管政府军还是叛军,都打着崇高的旗号追逐自己个人的利益,使无数民众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非洲很多地方依然还如此。影片还用科兹上校的形象抨击美国和西方世界对非洲“援助”的“掠夺”本质,最终是为了在非洲谋取利益。影片对钻石业的抨击更是直截了当,指出从战争国家走私进口“血腥钻石”的不人道行径,引起全世界钻石珠宝行业的强烈关注。这在娱乐电影中也是不多见的,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