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崛起之路:优质的食材、创新的技艺,春秋战国人的美食攻略|蔬菜|美食|水果|春秋战国|美食攻略
在文人雅士眼里,生活处处是诗篇。同理,在热爱美食的人眼中,眼见之物皆为美味佳肴。“榴莲菠萝蜜,芝士玉米粒,鸡汁土豆泥,黑椒牛里脊,黄焖辣子鸡,红烧排骨醋酱鱼…”正如歌曲中唱的这样,人生在世,有几人能扛得住美食的诱惑呢?就连古人都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毕竟,唯有这人间的烟火气,最能抚慰世俗的孤独,又有谁能不爱呢?
在历经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变得越来越成熟、健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食品加工的技术,能够使初级的食品原料通过加工变成多种多样的美食。但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他们究竟是如何加工的呢?
一,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食品
1,主食的丰富
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的主食通常都是粟,麦、稻等,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吃的小米、大米、面粉一类的。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主食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不再仅局限于米和面,像菽、赤豆、薏苡等成功登上了主食界的历史舞台。
菽是豆类的总称,多指的是大豆。这一时期,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遍种植大豆,人们渐渐发现了大豆的独特魅力,逐渐开始喜食大豆,又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大豆成为了和麦、稻一样的百姓的基本口粮。
大豆成为劳动人民最喜爱的主食之一,我认为当之无愧。毕竟,它可是一种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的农作物!
众所周知,好吃的食物不一定是健康的食物,比如看电影的标配——爆米花和可乐。但是我们大豆不一样,它不仅美味,而且健康,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不仅能当粮食,还能当蔬菜食用;不但营养丰富,造福人类,而且耐旱适应性强,还能肥沃土地。能靠“美味”,偏偏要靠“才华”,用途如此丰富,适应性如此强,这样一个“主食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怎么可能被埋没呢?
因此,随着菽、赤豆等这样优良的农作物登上历史舞台,人们的主食也就日渐丰富了。
2,蔬菜瓜果的增多
春秋战国时期,蔬菜水果的种类丰富,史书上曾有记载当时的蔬菜水果有二十多种品种,可谓饮食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曹刿论战》中有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侧面透露出在那个时代只有王公贵族阶级可以吃肉,百姓是不能食肉的。对于只能吃蔬菜的布衣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对美食的向往”,只能吃蔬菜对吧?咱们照样能给你吃出个“色香味俱全”。
《诗经》中曾谈到“七月烹葵及菽”,足以证明这一时期人们对葵的重视程度,可以和菽相提并论。葵有夏葵、冬葵、兔葵等品种之分,种植规模较大,它与藿、薤、葱、韭合称“五菜”,而葵正是“五菜”之首。
到了夏天,虽然像今天一样不能吃点西瓜葡萄什么的解渴消暑,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还尚未传入中国,但是咱们土生土长的桃、李、甜瓜等还是管够吃的,也能起到解渴消暑的功效。
这一历史阶段已经出现了以园圃种植水果为生的劳动人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本地的水果还是不必要为“供不应求”而烦恼的。闲暇时间还可以按时令吃点酸枣、杏、梨一类的,由此可见春秋战国人民营养还是很均衡呢。
3,水产品的不断增多
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篇文章在表达儒家的义利观的同时,也侧面体现出当时熊掌的珍贵,也说明了鱼类相比之下更为廉价。众所周知,供给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鱼类之所以价格较为低廉,正是这一时期水产品增多引起的。
首先,捕鱼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儿,再加上大自然的恩赐与人工养鱼的萌芽,鱼类品种更加丰富,有鲤鱼、鲂鱼、鲿鱼等,数量也随着各类品种的繁衍生息而大幅增加。这样一来,钓鱼变得更加容易,对于行家来说算得上是唾手可得,这使得市场上的水产品的比例迅速扩大,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盘中餐”。
二,食物种类多没啥用,加工的好才是关键!
1,如何对粮食进行加工?
首先选择优质的粮食
要想有优质的食品加工出来,前提条件是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假如你用地沟油来做菜,无论多么你挖空心思去烹饪,做出来的也只能是垃圾食品。
“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佳蔬。”这便是对粮食的一种评判标准。只有使用优质的粮食,才能加工出更优质、更健康的食品。
其次,选用工具进行加工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石磨是主要的粮食加工工具。在今天的大机器生产时代,我们很少再能看到石磨的影子,但在古代,石磨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出现给人们的饮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小麦要想变成面粉,就得需要石磨的加工;大豆想变成豆腐,也需要石磨的加工。石磨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将许多“平平无奇”的原材料通过加工,摇身一变成了美味佳肴。
三,高级加工,对食物施展美味的魔法
1,烹饪加工
烹饪,一种美妙的膳食的艺术,是对食品的高级加工。烹是“煮”的意思,饪是“熟”的意思,烹饪简言之就是将食物煮熟,但是这可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就比如说煮粥,水和米的比例要均衡,多加水就会变稀,水放少了又会变稠;火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唯有适中,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烹饪技术的普遍使用,推动了新的美食的出现——饼。 “饼”一经问世,就掀起了“主食界”的争霸赛。饼、粥、饭本是平分秋色,但为了争夺“主食界”霸主的位置,他们不断改良自身,为后世的糖饼、鸡蛋饼、葱油饼、八宝粥、黑米粥、卤肉饭、盖浇饭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创新烹调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烹饪发展到了新阶段,人们不仅仅会煮饭,还学会了“煎、炒、烹、炸”。
“煎”,我个人认为这种烹饪方法是为水产品而生的。鱼容易捕捞,且价格低廉,味道鲜美,古代人民非常喜欢吃鱼,但是经常用水煮鱼,吃久了也就腻了,于是他们发明了“煎”这种方法,将肉质鲜嫩的鱼放进高温加热好的炒炉里,加入调料,将鱼的两面煎至焦黄,方可拿出,这样一道美味的菜——“煎鱼”便诞生了。
“炒”和“烹”这两种方法也经常出现在我们今天的厨房。至于“炸”的创造和使用,不得不说这真是美食界的“开天辟地”之举。夸张的说——“万物皆可油炸”,早餐的油条、麻花,闲暇时间的零食炸薯条,逢年过节的炸春卷、炸丸子…这酥脆可口,光看看文字就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无一不是“炸”的杰作。不过食用过量的油炸食品有害于身体健康,油炸虽好,可不要多吃哦!
3,顶级的食物享受——微生物发酵
酒发酵的产生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描述宁静惬意的生活时,何时少过酒的陪伴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酿酒行业的革新,自此,开启了中国传统酿酒业的历史新篇章。
为了酿出更优质、更香醇的美酒,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制定出了一套详细且系统的酿造方案。从原材料的挑选,浸渍、蒸煮和酿造的过程火候的掌握,到最后盛放酒的容器的精挑细选,每一步都不可疏漏,更不可敷衍,事无巨细,步步详尽。
正因此,我们的祖先才能够酿出美酒,既能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也愉悦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结语:
所谓“食色,性也”,人生在世莫过于此。你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主食、蔬菜水果还是各类水产品等都较前朝更为丰富,在这样一个味蕾爆炸的时代,我们足智多谋的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可能不推陈出新,进行食品加工呢?
况且很多食物本身就美味,加工以后更别具一番风味,比如葡萄干、葡萄酒等等;有一部分食物呢虽然本身“平平无奇”,但经过加工以后摇身一变成“白天鹅”,依然能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食,比如粥、馒头、饼等。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古人对“美食”的执着热爱,是一种“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与此同时,这些伴随着中国传统美食诞生而逐步根深蒂固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实干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传承和弘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