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四)
在蜀国,诸葛亮、庞统辅助刘备复兴汉室,而在江东,鲁肃则辅助孙权维护东吴霸业,鲁肃是孙权的大谋士,他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卓识。鲁肃一直坚持为孙权谋划吴国的大计,深得孙权的器重。当时,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后,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类似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当时,孙权约见鲁肃时,和鲁肃交谈得很愉快,后来,众宾客都走了,孙权还留下鲁肃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如今汉王朝已有倾塌的危险,到处乱哄哄的,我继承父兄传下的基业,很想有齐桓、晋文的功绩,先生既然来了,如何辅助我呢?”鲁肃说:“当年高皇帝仅仅要尊奉义帝都不能如愿,就是因为被项羽所害的。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您以什么理由能成为齐桓、晋文呢?我私下推断,汉王朝已经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除掉,我为将军考虑,只有占领江东,形成鼎立之势,以静观天下争端,有这样的规模,也不必不满意了。为何呢?北方实在是很多事端,乘此多事端时,剿灭黄祖,攻伐刘表,把整个长江沿岸,占为己有,然后建号称帝,以图谋天下,这就像高皇帝当年建基业一样的。”(参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这就是鲁肃为孙权策划的吴国发展战略,这常常被成为鲁肃版的《隆中对》,足见鲁肃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谋略家。
鲁肃(剧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采纳鲁肃的策略,命令大将甘宁领军征西边,攻取江夏,斩了太守黄祖,然后准备乘胜夺取荆州。曹操本来无暇顾及南方,如今见孙权攻取了江夏,唯恐他进一步攻取荆州,成大气候,于是他在七月份领兵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急忙向孙权进言:“荆楚与我国相邻紧接,水顺流到北方,外面连带着江汉,里面有山陵阻隔,犹如金城一般牢固,同时,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如果能占据此地,是成就帝王的重要资源。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素来不相和睦,军中各位将领,也各有帮派。而且,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有矛盾,现在正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知道他很有能耐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他们能够协调,上下同心,则应该去安抚他们,与他们搞好结盟;如果他们矛盾加大了,应该分开来攻伐他们,以成就大事。”(参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于是,鲁肃向孙权请命,想到荆州去吊丧,慰问刘表军中主事的人,并说服刘备,去安抚刘表的众兵将,表示愿意和刘备他们同心一意,共同抗拒曹操。刘备也会很高兴的。鲁肃知道,如果能和刘备和刘表的力量协调一致,天下还可以安定,如果不迅速到荆州去搞联盟,恐怕会被曹操占领先机。孙权批准了鲁肃的请求。这里也表现了鲁肃很有大局的眼光,看得很远。
可惜的是,当鲁肃刚到夏口,听到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但当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投降曹操了。这时,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坡,鲁肃追上了刘备,说明了孙权派他来搞联盟的使命,并详细说明了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极力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抗拒曹操。刘备接受了鲁肃的建议,率部进驻夏口后,便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面见孙权。鲁肃在曹操强大兵力压向南方时,及时地创造条件,启动了孙刘联盟的应急机制,对于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贡献很大。
鲁肃与诸葛亮(剧照)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消息后,急忙召集众文武官员商议,江东的多数官员都劝孙权归降曹操,回到孙权身边的鲁肃却一言不发,当孙权去上厕所时,他跟在后面,孙权知道他有自己的意见要说,就拉着鲁肃的手问:“爱卿有什么话要说吗?”鲁肃回答说:“刚才我观察了众人的建议,都是要贻误将军您,很难与他们共图大事。如今鲁肃等可以迎接曹操,而将军则不可以,为什么呢?鲁肃迎接曹操,曹操会把鲁肃当成亲近的人,其名义地位,也不会太低,有豪华车乘,有官兵跟随,能交结士林,如做官,官位不会低于州郡。而将军迎接曹操,能得到什么呢?所以,愿将军能早定大计,千万不能采纳众人的愚蠢建议。”孙权听完,叹气地说:“这帮人的建议,很令我失望,现在爱卿有此宏图大计,正和我的想法一样,这真是上天把爱卿赐给我的!”(参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知道,孙策临终时曾对孙权有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更能说服孙权抵抗曹操,于是,他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回来后决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都督,统领吴军,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筹划和指挥抗曹的大事。终于,周瑜、鲁肃领兵,联合诸葛亮,在赤壁打败曹军。
赤壁大战中,刘备、诸葛亮与东吴联手,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战之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用荆州,吕范等劝孙权用计扣留刘备,周瑜也从外地呈来书信提类似的建议,只有鲁肃从大局出发,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进一步巩固孙刘的联盟,以继续联合抗曹。鲁肃对孙权说:“将军您虽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我们刚占领荆州,恩德信义尚未能广布与民众。假如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是很好的计策,因为由此曹操就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则多了一个朋友。”(参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曹操知道了很震惊。
后来,孙权认为鲁肃做了三件大事,一件是与他同宴密语,谋划成就帝王大业的大事;另一件是当曹操领大军压向江南时,当时多数的大官都主张孙权归降,只有鲁肃极力主张抗击。这两件是让孙权感到非常快乐,但孙权认为鲁肃做的第三件事是错的,即劝他把荆州借给刘备,但一个过错不能掩盖两件成功的事情。其实,孙权没有认识到,借荆州给刘备建议,更证明鲁肃的长远的眼光,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刘联盟是最重要的,只有联盟才能抗曹,才能稳保江东的基业。所以,鲁肃是孙权身边最有战略眼光的谋略家,为孙权做了高明的策划。
孙权身边,还有一个书生出身的大谋士陆逊。陆逊有三个方面令人称道的,第一个方面是,他属于江东的世家大族,祖父陆纤官做到城门校尉,父亲陆骏当过九江都尉,陆逊可以说是将门之子;第二方面是,他很年轻就当官,还当得挺好,他曾任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旱灾时开仓济民,督兴农桑。后来,降服贼寇,被拜为定威校尉。陆逊的功绩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孙权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陆逊成了孙家地位显赫的乘龙快婿;第三个方面是,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假装生病,欺瞒关羽,陆逊则献上了“骄兵计”,让吴军暗渡攻取荆州,使智勇双全的关羽狼狈走麦城,后来,陆逊任大都督,用计使刘备轻敌,并用火攻,烧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其中,用“骄兵计”和火烧连营,最能表现陆逊的智谋。
陆逊(剧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关羽水淹魏国七军,生擒大将于禁,乘胜围攻败退樊城的曹仁,一时威震北方。曹操采纳司马懿的计策,利用刘备拒不归还东吴荆州的事,派人劝东吴袭击关羽的后方,并许诺把江南封给孙权。此时,东吴大将吕蒙认为,关羽又兼并江南的野心,是东吴的大威胁,建议孙权趁机消灭关羽,以解除后患,孙权采纳建议。闰十月,吕蒙开始实施计策,他称病回到建业,以掩盖真实意图,迷惑关羽。在回去的路上,陆逊前去拜访吕蒙,说:“关羽正紧挨这我们这边,你如何能远远离开,难道不担忧吗?”吕蒙说:“确实是像你所说的,但我病得很重”。陆逊说:“关羽娇气十足,盛气凌人。现在有了大功,会更骄傲而意志松懈,只会筹划着向北进军,并未对我们产生嫌疑,如听到说你病了,必然更没有防备。如今应出其不意,自然可以将他擒拿。在下来见尊长,建议好好设计。”吕蒙听了大惊,但为了不泄露军机,便说:“关羽素来勇猛,已是很难与之为敌,而且现在已占据荆州,恩德信义大行于百姓,更兼现在有大功,胆势更威猛,不可轻易去动他。”(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此次的对话交谈,让吕蒙发现陆逊是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后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替他镇守陆口,指挥吴军,并对孙权说:“陆逊思考问题很深,才智足以担任重任,观察他的考虑筹划,终究是可以当大任的。而现在还没有大名声,不会为关羽所猜忌,少了很多麻烦。如果能用他,应当令他对外隐藏韬略,对内要注意有利形势,然后就可攻克。”(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同意吕蒙的提议,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陆逊到了陆口,立即写信给关羽。他在信中说:“您善于寻找机会而采取行动,善于以律法来管理军队,小小的举动就有大的胜利,实在很伟大!”赞扬后又说敌人被打败了,我们联盟很重要,要要和他共同努力,并谦虚地说:“最近我这不聪敏的人,受命来西边防守,非常仰慕关羽的光辉形象,很想接受他的好经验。”又吹捧说:“于禁等被抓获,您已名闻遐迩,广受赞叹,将军您有此功勋,足以扬名后世,就是以往晋文公的城濮之战、淮阴王的破赵战略,也相形见拙。”(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接着,陆逊提示关羽,说曹操狡猾,可能会增兵江南,劝关羽战胜后不能轻敌,请他周密计划,以争取全胜。陆逊谦虚地说他自己是一介书生,粗疏迟钝,非常惭愧,很高兴能感受关羽的恩德,实在是快乐无比。
在此,陆逊正是抓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信中以卑谦的语言辞,吹捧关羽,颂扬他的功德,表达仰慕之心他的仰慕,使关羽更加轻敌大意。果然,关羽看信后,很轻视陆逊,更为大意,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性。他把守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调到北方攻击曹军的前线,抗曹的前线是很顺利,但后方却处于危机中,守江陵、公安的将领靡芳、士仁因供应军资不及时,关羽要严惩,两位将领怕被严惩,顿生异心。
此时,陆逊见进攻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兵攻取荆州。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领兵直指荆州,不久,陆逊攻下荆州、南郡,孙权任命他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之后,陆逊又攻下宜都、房陵、南乡等,守城的太守,或逃或被擒,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知道情况后,勿忙从樊城撤军回救,这时,公安、江陵已被糜芳、士仁献给吴军。蜀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军心动摇。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不久,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出,被吴将潘璋部的马忠擒获,接着被东吴斩首。陆逊打破蜀军,被孙权拜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陆逊与孙权(剧照)
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决意出兵伐吴,命驻阆中的张飞率部前往江州与刘备的主力会合,张飞在途中为部将所杀。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守成都,令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亲统大军沿江东进。刘备大军压境,孙权欲讲和,遭刘备到拒绝,他转而与曹魏修好,曹操趁势离间孙权、刘备,封孙权为吴王。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5万兵将,抗拒蜀军。面对着刘备的复仇大军,陆逊采用了坚守不攻,诱敌深入的计策,集中兵力,待机破敌。刘备求胜心切,积极行动。他派吴班、陈式率领水军深入夷陵,封锁长江两岸。自己亲率诸将由山路进发,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指挥。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刘备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同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来自北边的袭击;命侍中马良率兵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蜀军频繁向吴军挑战,东吴众将气愤难忍,都争着要去迎击挑战,陆逊耐心劝止,吴军坚守不出。陆逊的目的是让蜀军疲惫劳累,削去锐气,然后再攻击。陆逊说:“刘备举军东下,锐气正盛,且居高守险,很难攻取。”(参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陆逊一面下令坚守,一面请大家出谋划策,待机破敌。诸将都不理解,以为是陆逊畏惧敌人,心里都很愤怒。一些老资格的将领不服管束,陆逊动用军法,严加制止。并说:“刘备是天下名士,连曹操都有所惮惧,今在其境内,是强硬对手。各位大人身受国恩,本应团结和睦,共同对付刘备,以上报国恩,而今则不相和顺,令人失望。我虽为书生,但受命于主上,之所以委屈各位归我指挥,实是因为我尚有些优点,我能够忍辱负重。”(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刘备设大队伏兵于山谷中,令吴班在平地扎营,诱吴军出战。陆逊认为有诈,仍不与战。刘备只好领兵从山谷中出来,陆逊说:“之所以不让诸君去攻击吴班,是揣测到此事很蹊跷的缘故。”(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吴蜀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到了盛夏时期,天气酷烈,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开始感到困乏疲惫,士气低落。此时,蜀军水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主动局势。蜀军在陆上,延绵数百里连营结寨,战线过长,补给困难。六月,陆逊知道反攻的时机已成熟,就上书孙权:“夷陵是个要害,是国家的重要关隘,虽然容易取得,但也容易失去。一旦失守,就不是损失一郡之地了,荆州也堪忧。”陆逊认为,刘备违背天意,不固守在自己的巢穴中,反而自己送上门来,败局已定。陆逊向孙权表示:“臣下虽非大材,但凭奉主上威灵,以顺讨逆,破敌就在近期。想想刘备领军作战,多败少胜。由此推论,是不足以为虑的。臣下当初是担心蜀军水陆并进,如今他们反而舍船登陆了,处处结成营寨,观察他们的布置,必然不会有大的变化了。住上可以高枕无忧了,大可不必担心。”(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各位将领说,攻击刘备应该在当初,至今已相持半年多,一些要害都被守住了,现在进攻是非常不利的。陆逊说:“刘备是狡诈之人,更加上经历的事多,蜀军初期集结时,考虑很周到,不可进攻。到如今驻兵久了,又得不到便宜,兵力疲乏,意志消沉,已无计可施了,擒拿此寇,正在今日。”
陆逊先进攻蜀军一营,但交战不利,诸将皆埋怨,陆逊则说:“我已经有破敌之计了。” (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用火攻破了蜀军的营寨,随后令诸军趁势发起攻击,迫使刘备撤退。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命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的东西两边,然后各个击破。吴军持续放火,火烧连营四十多个营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有的投降,有的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狼狈逃走。吴军大获全胜。这时,诸将才不得不折服陆逊的才略。陆逊在击败刘备后,并没有乘胜大举进攻,而是适时地停止追击,使北边的曹魏军队也无机可乘,很有全局的战略思想。显然,陆逊忍耐固守,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而后以火攻烧连营的计策,是当时打败蜀军的最佳的策略,如果按东吴诸将的想法,一遇蜀军,便凭毅勇拼杀,必然败于刘备,只有陆逊后发制人,以智取之,方能获胜。陆逊后来被孙权孙拜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并改封为江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