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与固步自封的顽疾
古往今来的哲学界有一共相,那就是大家总围绕不同派别学说的合理性问题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这说明他们彼此都只能沉浸于哲学的部分,而忽视了哲学的整体性,故而导致大家在做学问所最宝贵的求同存异的操守上的不能,着实可悲亦可叹!
哲学界这种不能求同存异的通病落在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身上时,又具体表现为你死我活的相互攻诘,他们还是一如两千年前的百家争鸣一样,鼓吹只有自己的学说能够真正拯救这个世界,却完全无视这个世界上尚没有任何一个学说能帮助人类实现终极解放这一基本事实,真不知这又该是怎样的舍本逐末呢?!任何哲学都应该以人为本,可他们似乎忘记了,所以他们在以追名逐利的本位主义为本,悲乎哀哉?!
我从他们的无谓争吵中看到的是,他们把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哲学思想仅能在局部有效的救世可能性直接错当成了没有影儿的拯救整个世界的现实性,这就是小知识分子们自以为是地固步自封于自己的狭隘于偏见的通病。这些人,可以表面上表现出对现实社会很不满,但本质上却是他们满足于现世虚假幸福所导致的对复杂人性的简单化错判。
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也有幸能在各个哲学群空间参与这样的争论,常见这样的伪哲们通过片面强调自己的思想能帮人实现天人合一之境界来招徕信徒,却从来不能得到我的丝毫认可,因为我在他们那儿看到的从来只是仅满足于个体性的思想解放,而完全忽略了人类整体解放初心。我觉得,这也可以算做哲学界整体性不自知的一个通病。哲学界只要一天不统一,我便要一直藐视这些固步自封的愚顽者。
当然,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整个哲学界,毕竟中国传统上早就有天下大同思想,并在汉以后实现了直至近代的社会整体架构的相对稳定,以我之肤浅,一直认为这是高于西方文明的和谐,只可惜并不是没有阶级的终极和谐。
我认为,中华文明所实现的社会和谐分别经历了原始社会基于天人合一理念的和谐,而后又在西周时期实现了礼治天下的贵族制和谐,再后来就是春秋战国消灭贵族制后,在汉代实现了儒家居中调和整个社会的初级共和制和制,而西方世界直到近代社会才实现民主共和制。正因为儒家这种士的阶层的独特存在,决定了我们秦汉以后的政体并不是封建制的,而是初级共和制的。
这其中,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对最后形成初级共和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外族入侵改变了原来由周王室统管一切社会文化的制度形式,结果导致原本分合有致的各职能部门分管的支脉文化各自散落民间,并逐渐自成体系谋发展,于是才有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时代。这种变革打破了自远古以来的文化垄断,可以理解成哲学平民化的开端,也是哲学普及化的开端。
而后之所以能在汉代实现罢百家、独尊儒,那是因为孔子的新儒家理论实现了对其他各派理论的系统整理和归纳,并不是绝对地排斥其他学说的合理存在,从而让中华文明建构起新的系统性。同时,这种新的知识系统的传播也因士的阶层的平民化而具备了哲学普及化趋势。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每种制度所营造的和谐局面都离不开一体化哲学的指导,这样的社会和谐普遍具有西方哲学梦寐以求的哲学王治世的特点。
可惜的是,这种种和谐毕竟仍是阶级性的,并不是终极性的,故而根本不可能持久维持,于是每每的礼崩乐坏便是必然(或许曾经的文化大革命便是一次刻意的礼崩乐坏),因为阶级性不平等的不合理现象终究是要被纠正的,只是这种人类史意义上的纠正的过程不可能太短,于是人类史必须以血腥和残酷写就。于是在这样漫长而艰难的(哲学)求索路上,因为创新难导致大多数知识分子常常陷于迷惘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