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装修大厦将倾,众生何去何从?8问装修公司! 「一周热点」064
真相从不伪装,只是我们经常故意忽略。
每当想到中国装修市场未来的种种可能,我常常阵阵窒息,震惊无语。
新闻太多,多到有时哪怕就在身边发生也会转眼就忘。
变化太快,快到我们甚至来不及去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真相之所以会被埋没:
要么是我们每天都在忙于救火,哪怕真相唾手可得,也懒得伸手。
要么是我们早已得知了真相,但却由于它太过于惊悚,不肯相信。
距离《大事件!优居客卷走2.4亿,齐家和土巴兔还有多远?炮轰互联网装修平台!》已有半年。
装修平台的「5大问题」和「3座大山」依然没有解决。
但比这更严峻的是,装修公司的卷款跑路、倒闭关门、违约失联层出不穷。
装修公司,到底是怎么了?
装修公司自己也不想,但身不由己……
1问
| 全装修来袭,
| 业主自装会不会消失?
住宅是个市场化的产品,开发商可以选择提供毛坯房,也可以选择提供全装修房/精装修房。
本来,由于家装难搞,很少有住宅项目愿意做。
但在房价限制下,很多地产商另辟蹊径,自己探索出了一条靠靠加装修提价的新模式。
政府虽然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为了暂缓地方财政压力,也为了加快住宅标准化进程,所以全力配合推进。
▲精装困局,揣着明白装糊涂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毛坯交房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同等交付量下,需要装修公司来完成硬装的新房,也会进一步减少。
本来已经逐步市场化的装企、材料商,不得不重回工程市场,以求自保。
虽然全装修目前只有地方标准草案,但每个新闻都让人心惊肉跳。
的确,现在的全装和精装是个大坑,基本就是「隐性提升房价」的工具。
但对照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真的是个方向,而且真的能解决呢?
当毛坯交房越来越少,装修公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就算新房依然毛坯交房,又能有多少新房?
2问
| 房地产走弱,
| 二手房是下一个增长点吗?
2008年,房价已然不低,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已有基本共识。
奈何经济危机突然袭来,中国为保增长直接抛出4万亿救市,最终导致2009年房价再度暴涨。
直到2016年底「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房价终于企稳,但新房交付量也开始大幅回落。
对于装修公司来说,之前会把80%的精力铺在新房上,但现在必须把80%精力放在二手房上。
当客户从集中的新盘里分散到全市各地,曾经的小区团购、区域扫楼、定向优惠等获客手段全都开始失效。
之前拿新盘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现在面对存量房就是「沙堆里挑米粒」,难以下口。
不仅获客难度大幅增加,施工更复杂,工地更难管,报价也更难控制。
常常同样面积报价要涨到新房的1.5~2倍,业主不开心,装企自己利润其实也不高。
抬头看路的早就看清了,前方就是一片修罗场!
3问
| 市场快速萎缩,
| 倒闭和消亡是常态吗?
2017年装修市场还算凑合……
2018年形势急转直下……
2019年哀鸿遍野……
直到2017年之前,中国的装修市场基本都是增长状态。
很多装企,之前误以为是自己天纵英才,之后又误以为是运气不好,其实不过是跟着大盘起落而已。
假定某个城市之前每年新增10万套装修住宅,有1000家大大小小装修公司,好的一年千八套,差的一年几十套,都能活着。
但现在新盘少了30%(剩7万套),其中只有一半是毛坯(剩3.5万套),哪怕二手房每年增加5000套(凑到4万套),这个市场规模,还能养起这1000家装修公司吗?
▲北京市住宅竣工面积变化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明年摔个大跟头,每家都希望明年能增长。
可市场规模都已经缩减了,增长要从何而来呢?
现在这道题就摆在大家面前。
市场从10万降低至4万,之前有1000家企业,哪种情况更接近真相:
A 企业数量还会是1000家,每家业务量只有原来40%,互相礼让,共度时艰
B 企业数量会变成400家,各种档次的装修公司有60%自动退出,给对手空间
C 先因业务减少死一批,又因行业大战死一批,最终不足100家能存活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一直都在经历!
4问
| 另类军备竞赛,
| 「获客大战」谁是赢家?
没有企业会甘心退出。
2016年还信心满满要助力「消费升级」,转眼就主动打起价格战,疯狂输出「消费降级」。
很多装企都会这么想:
不做这单,现在就死,做了这单虽然亏本,但至少还能活下去。
最终,活活把自己玩成了庞氏骗局,亲手促成了一桩桩倒闭卷款跑路!
我相信,90%以上的装修公司卷款跑路,最开始的初心都是只是为了「暂时活下去」。
他们在最开始决定亏损换生存的时候,想到的可能是断臂求生、卧薪尝胆、丢车保帅等「求生成功」的故事,但做出来的行为却全是「饮鸩止渴」。
无论是烧钱获客、低价获客、十年返还,这都是毒药,很多装企都闭眼喝了这杯毒酒。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市场萎缩到原来一半,绝不是算术题直接「除以2」那么简单。
有100%的市场时,这还是颗蛋,80%市场时,有些蛋还能靠弹性过关,但50%时,蛋就碎了!
貌似强悍的蛋壳下,只要现金流一断,任何企业都只能变成一地粘液。
▲2019年第一跑,天蒂家卷款4000多万
不仅市场在恶化,装企自身也问题不少。
5问
| 人口红利消失,
| 中国式装修还能走多远?
装修工人有两个来源。
第一波,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广东附件手艺比较好的木工,开始北上谋生,引发了全屋包木式的装修风潮。
第二波,农民工进城务工,散落在各种建筑工地和家装工地里,让低价装修称为可能,也给了装修公司整合工人盈利的空间。
现在,人口红利越来越少,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蓝领工人价格大幅上涨,低价装修越来越难实现。想靠整合廉价劳动力赚钱也越来越难,人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都迁移东南亚了,装修公司如何又能独善其身。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拉平城乡认知,并给了更多人从事脑力或轻体力劳动赚钱的机会。
装修工人这种又脏又累又没地位的活儿,未来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做?
如果廉价蓝领工人消失,中国式装修还会存在吗?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反思下,装修公司到底应该赚啥钱?
6问
| 设计?施工?整合?
| 装修公司价值何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装修公司的存在,所以很少去思考「装修公司为什么应该存在」,仿佛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装修公司这种生物一般。
但实际上,哪怕在装修公司攻城掠地的2010~2016年,真正选择通过装修公司完成装修的依然只是少数。
很多您觉得长得挺像装修公司的组织,其实不过是工长和工人的「小团伙」而已,还有另外一些则是设计师等散兵游勇。
在装企内部,最难管理的其实不是工地,而是走私单。
「走私单」,就是把本来装修公司能获取的客户,转变成设计师、工长的个人客户,消费者付款更少,设计师与工人则利润更高,可谓一拍即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消费者会不满于装修公司给配套的各种主材、辅料、家具、家电,希望可以用自己采买的产品来替换……
设计上,设计师一家独大,稍不注意就单飞或走私单。
施工上,基本都是分包管理,说是公司员工,其实都是雇佣军。
整合上,说好听叫一站服务,说难听就是捆绑销售,早已引发民愤。
设计、施工、整合如果都不成立,那装修公司到底是干啥的?
谁把装修公司带到大家面前的?
7问
| 所谓「互联网家装」,
| 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
事实上,哪怕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杆枪就敢叫「装修公司」,就敢按照699、888先收全款,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更早之前,很多工长/项目经理会主动和装修公司保持距离。
更愿意让大众消费者觉得自己不是装修公司,这样你来找我才是把钱花到刀刃上,才能真正帮你省钱。
但2014年开始,「互联网家装」概念横空出世,备受消费者追捧。
一时间,各种大小公司纷纷改头换面,名字也起的越来互联网。
我甚至还见过只有一个人就起炉灶的,不但要全款,还得预约。
所有事,只要有了「互联网」,似乎都高大上起来。
本来满是猫腻的装修公司,竟然也因为披了一张互联网的皮,在大众眼里不但一扫过去「面目可憎」的形象,反而还「自带光环」起来。
新公司,披了互联网的皮,不但都是全款,还订单接到手软。
老公司,穿上互联网的衣,换汤不换药,也能迎来第二春。
皮包公司,带上个互联网的帽子,就能全国卷走几百上千万!
你会相信未来没有装修公司吗?
8问
| 前途缥缈,
| 装修公司路在何方?
中国式装修大厦将倾,证据确凿:
1、开发商全装修交房,新房装修市场不在。
2、新房交付量持续走低,二手房改造难以为继。
3、市场大幅萎缩,活着也是一种奢望。
4、为获客,饮鸩止渴,结局早已注定。
5、人口红利消失,蓝领工人物以稀为贵。
6、装修公司盈利模式存疑,难免被肢解。
7、挂互联网就能瞬间高大上,乱象之始。
那么,未来装修公司还会存在吗?
已经被装修公司骗怕了的消费者,会不会彻底放弃装修公司?
比如设计:
业主如果自己有想法,找个「绘图员」做图即可。
业主如果想不出来,但又有钱,找个「设计师」实现也行。
如果有钱到一定程度,业内「顶尖设计师」可以专门为您家大宅服务。
比如施工:
如果要省钱,直接找「工人」来施工,一手雇佣。
如果还要省事,可以找个「工长」来管理,转个包而已。
如果需要更加专业,且不差钱,找有「施工资质」的装企开干。
比如材料:
很多主材辅材都开始提供「施工服务」,买材料带施工。
同样利用互联网,支持「标准化网购」的产品也在逐步增加。
而且,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施工」出现,比如水电公司。
路是人走出来的。
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但我相信,未来的装修市场信息一定会更对称。
所有想要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利润的,都必将被时代消灭!
┈┈┈┈┈┈┈
觉得写得好?
无需赞赏,来给新书捧个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