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其田而已。天下无道,世已乱矣,时有为焉,盗贼迭兴,干戈日起,不用兵马,乌能已乎?故戎马养于郊野,以待国家之需用。是马之却也为有道,马之生也因无道,马之关于天下大矣。呜呼!安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型仁讲义,敦诗说礼,长安有道之天乎哉?无如升平久而享用隆,嗜好兴而贪婪出,既得乎此又羡乎彼,而奇技淫巧之物悉罗列于前,鲜衣美食之不足又思乎琼室瑶台,千里邦畿犹不广复念及于万里圻封。吁嗟!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又益之以尚利急功,穷兵黩武,苛求不已,贪得无厌,内外侮乱,不亡何待?缘其故,皆由一念之欲肇其端也。欲心起而贪心生,贪心生而未得期得,既得恐失。若此者,纲常不坏,祸患不兴,国家不至覆败,天下不底灭亡,未之有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假使无欲,贪何由生?贪既不生,则苟合苟完苟美之风不难再见也。其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夫人既欲心不起,此志常满,此心常泰,无求于世,无恶于人,事之得也听之,事之不得也亦任之,祸从何而起乎?又曰“咎莫大于欲得”,人既知足,自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无谄无骄,不争不夺,率由坦平之道,长沐太和之风,又何咎之有哉?况真心内朗,真性内凝,修己以敬,常乐于中,素位而行,不愿乎外,自然有天下者常保其天下,有国家者常保其国家,有身命者常保其身命。所患者,欲心一起,不克剪除,卒至穷奢极欲而莫之救也,欲求天下有道,得乎?自古得失所关只在一念,一念难回,遂成浩劫,此罔念所以致弥天之祸也;存亡所系,介于几希,几希克保,定启鸿图,此克念所由造无穷之福也。如此则知一念之欲,其始虽微,其终则大,可不慎欤?故曰:“知足”。“知足常足”,彼不知足者,愈求愈失,因愈失而愈求,遂至力倦神疲,焦劳不已,有何益耶?岂知穷通得丧主之在天,非人力所能为,与其劳劳而日拙,何若休休之为得也。若知足者,顺其自然,行所无事,何忧何虑?不忮不求,又焉往而不臧耶?人其鉴诸!

  此以天下比人身,以马比用火炼丹。人如有道,则精盈气足,何事炼为?惟顺而守之足矣。如其无道,则精消气散,不得不用元神真息以修治其身心。但下工之始,养于外田,故曰“戎马生于郊”。俟其阳生药产,而后行进火退符之工、野战守城之法,收归炉内,慢慢温养,迨垢秽除尽,清光大来,一如天下乂安,国家无事,归马华山,故曰“却走马以粪”。但天下之乱、一身之危,莫不由一念之欲所致,若不斩除,潜滋暗长,遂至精髓成空,身命莫保,可悲也夫!凡人欲心一起,必求副其愿而后快,即令事事如愿,奈欲壑难填,贪婪无厌,得陇望蜀,辗转不休,有天下者遂失天下,而有身命者又岂不丧其身命乎?《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惟知足者可以安然无事而常居有道之天,不须工行补漏,但顺其自然,与天为一而已矣。太上戒人曰“罪莫大于可欲”三句,是教人杜渐防微、戒欺求慊工夫,与孔门言“慎独”、佛氏云“正觉”,同一道也。学者曾见及此否?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苏辙:天下各安其分,则不争而自治,故却走马而粪田. 原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原成: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行为上不干预万物,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

  • 《道德经》的奥秘:做到这3点,人则可以躲避“灾祸”!

    常言道"知足常乐",如果任凭欲望滋生,每个人穷其毕生之力也是难以实现自我满足的,所以人要对自己的欲望加以控制,做到适可而止,如此才能获得快乐人生."知足常乐"这 ...

  • 何为知足?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却,表示转折,即使,反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罪于纵欲,知足常足

    ​第四十六章 罪于纵欲,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天下有道,战马就回到田地耕田. 天下无道,战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乐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符合道,战马用来运粪种田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的第46章,请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硬笔书法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硬笔书法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