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科普(2021.1.30):肺结节患者如何正确理解医生的建议?

检查发现肺结节,有时报告单上只说建议随访,有时会建议几个月复查,也有时建议专科就诊咨询或者建议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当考虑恶性可能很大时,建议病理学检查或进一步检查或建议手术、穿刺等。作为患者,拿到报告,只要是有结节,再到就诊开单医生处咨询下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时候开单医生不是呼吸内科、肿瘤科或胸外科的专科医生,此时,到上述肺结节相关科室就诊咨询是正确的选择。不过,在真实世界中,许多医生因为门诊病人过多、繁忙而没有时间非常充分的解读和沟通,特别是三甲大医院,许多网络上的患者表示医生惜字如金,基本上就一、二句话,再问就不理或不耐烦了,这也是公众对医生最为不满意的地方:缺乏耐心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临床医生的一员,其实有时我们也有这种心态,觉得看病是非常专业的事,与不同专业同道沟通都不一定讲的清楚,还要详细与不懂医的患者讲仔细,反正也听不懂,有什么用?只要告诉病人该怎么做就行了。开刀或者观察!其实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容易焦虑,因为没有详细的沟通,即使你给出治疗或随访的建议,他还是会想东想西:医生有没有看仔细?有没有误诊?有没有漏诊?该建议是否可靠?开刀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如果暂时不开会有什么后果?生了这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后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等等许多问题在其脑子里萦绕。当然真医生有空与他都说一篇,他也未必能懂,但懂不懂是一回事,医生有没有耐心说是另一回事。

我经常有自己手术的病人事后反馈说,从来没有一个医生像我这样仔细与他沟通说明,所以一接触他就相信了我,决定让我为他手术!其实反思反思自己的看病过程,真正详细沟通的最主要是初诊时,我一般习惯把情况说的详细点,方便患者及家属决定。真收住入院后,特别是治疗过程都非常顺利时,也还是做不到都每天仔细与患者沟通的。
当患者对诊断仍有疑问时,因为目前发达的网络,首先想到的是百度、然后是网络问诊,而且肺结节患者有许多都是各个医院、各个医生反复问诊。对于一些小结节或随访结节的患者,有的甚至学习肺结节指南、学习影像知识、学习看片,以致有的网络问诊我的肺结节者能区分或说出血管征、胸膜牵拉、毛刺征等这么专业的术语。问诊时会要我回答CT值多少、病灶大小多少、有没有毛刺、是不是混合磨玻璃结节等等。科普文章多,大家能从更多渠道获得肺结节相关知识是好事,但我其实今天要表达的是:非专业的肺结节患者过于关注并纠结专业的影像特征却并不是好事!毕竟人是个整体,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也是要综合结节的位置、影像特征、发展速度、年纪性别、既往疾病史、生活习惯、家族生病情况综合考虑评判的,尤其是当影像表现良恶性难定时。况且临床上同病不同表现、同表现不同病,即中医的同症异病、同病异症都是挺普遍的现象。如果纠结于某一单独的良性或恶性特征往往会给患者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比如说结节密度不均伴毛刺。其实可能在医生看来考虑慢性炎而已,当然医生也不会与你说百分之百良性,建议随访。但患者从其他渠道得知密度不均是不好的,毛刺更是恶性的特征之一,他就容易想:完了!肯定得肺癌了!没的治了!治了也活不久了!医生肯定不给我说实话、肯定情况很严重!然后就失眠、到处咨询问诊。但我说了,医生谁会在没有取得病理依据的情况下来做出百分之百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呢?他不想被患者告误诊漏诊呀!
找一个靠谱的、有责任心、能有较多时间沟通的专科医生咨询,然后该随访随访、该穿刺穿刺、该手术手术便可。不必过多纠结影像特征的细节,那时专科医生该纠结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