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分享一张“救脑方”! 治疗脑萎缩, 化解健忘、脑鸣、痴呆
这个方子,无论是对中医业内的同行来说,还是对中医的爱好者来说,以及对普通病患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这张方子,原载于18年前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其创制者,乃是河南名医郑绍周教授。郑师是1938年生人,乃是中医脑病的临床大家。
现在,你来看看这张配伍——
黄芪、葛根、夜交藤、炒枣仁,赤芍,天竺黄、合欢皮,何首乌、沙苑子、淫羊藿、当归、石菖蒲、麦冬、全蝎。
所有这些药材,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治的是什么呢?我归纳,就是脾肾正气不足,痰瘀互结于脑窍,所导致的老年脑萎缩、痴呆。
因此,我把它叫做“救脑方”。
点击加载图片
围绕这个配伍,还有一张验案。我想写出来,和你一起分析。
当时有一位患者才60岁,男性。
竟然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
当时的主要表现就是记性特别不好,丢三落四,甚至不认识亲友,平时不爱说话,整天一言不发,晚上则睡不好觉。
家里人带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额叶萎缩”。这是一种常见的脑萎缩。
刻诊,见患者神情萎靡不振,伴随脑鸣、头晕,听力下降,视力模糊。尤其是就诊前的两个月,饭也不吃,衣服也不穿,整个人似乎是完全痴呆了。
仔细诊察,发现脉细涩,苔白薄而腻,舌边有齿痕,舌淡胖,舌面有瘀斑。
这时候,郑师立即用了上头提到的方子。结果,服药半个月,患者自觉精神很好,记忆力有所恢复。稍作加减,前后共用了两个月,诸证大减。最后,再用30剂,诸证悉平,生活基本自理,可以与人交谈。
这个患者问题,就如我之前所说,属于脾肾正气不足,痰瘀阻窍。
怎么理解呢?
读者朋友,你得知道,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我们脑功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和肾有关系。患者虽然是科技工作者,但是年到花甲,而且长期用脑,这就难免有耗肾精肾气。肾不足,脑髓失养,于是就出现痴呆、健忘、寡言少语、头晕耳鸣、反应呆滞这样的现象。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呢,你仔细看,这个人除了肾不足,还有脾不足的问题。怎么知道?患者食欲不振,舌淡胖,边有齿痕,脉象细涩啊。这些,是不是脾不足,舌体失养,痰湿内积啊。尤其是细涩的脉象,更说明患者正气不足,脉道不充。
脾肾不足,结果是什么?是痰瘀阻滞。为啥这么说?脾虚,气不足,不能帅血,故而血瘀。患者舌头上就有瘀点。脾和肾,都主水液的代谢和运化。脾肾不足,代谢失常,于是痰湿内积。痰湿淤血兼杂,这就有了痰瘀阻滞。痰瘀阻滞于脑,使得脑窍失养,就加剧了痴呆的表现。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培补脾肾之正气,然后除痰化瘀,开脑窍。
这里头黄芪补脾,淫羊藿、沙苑子、何首乌补肾。赤芍、葛根、麦冬养血活血化瘀(葛根有扩充血管之能),石菖蒲、全蝎、天竺黄清痰热而通络。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安神悦志。这就是基本意图,说起来也是层次分明。
我为什么对这个配伍格外重视呢?
因为在我看来,脑萎缩患者里头,正气虚弱,痰瘀互结者,不少。它体现了人体衰老,尤其是脑衰老的一般规律。不说别的,本文里头的舌脉,我是闭上眼睛,就能想到的。日常见得很多。这样的患者如何应对?我认为,此方所体现的思路,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它有实用价值。
我把这个道理给你讲一讲,希望您能重视。深受此病困扰的人,如果您要是感兴趣,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对此方进行借鉴。脾肾不足,是适应症的基本辨证要点。没有这个证,不要用这个方。专业读者,您不妨也仔细揣摩一下,说不定可以提供临床水平,为更多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