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风萧萧兮
风萧萧兮
春风骀荡,夏风和畅,秋风飒爽,冬季风笑傲于江湖,穿行于林莽,肆虐于山岗。关东的风,如同一个个追不上的背景,一重重凭空打来的巨浪。风花、雪沫、草屑、树叶,都被它卷裹着,汇聚成一股势如破竹的滚滚洪流。
关东的风任性。关东人的性格也任性。关东自古多豪杰,也多慷慨赴义的壮士。从燕太子丹刺秦王开始,一个个峻烈的关东汉子,把一部二千多年的中国史,搅得波涛汹涌,潮起云飞。虽然在史家的笔下,关东的历史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但在历史教科书之外,它独立地存在着,而且毫不逊色于一墙之隔的二十四史。关东走到历史的前台,还是在近现代。由于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它一直雪藏深闺。直到一代枭雄张作霖的粉墨登场,关东才惊艳亮相。
窗外又是一个新的春天了,虽然春寒料峭,但一场和着泥水的春雨,已实实在在淋浴过蜇伏的生灵。可我总觉得我们的心灵深处还有些什么至今未被唤醒。那就让关东的风乍起吧!关东的风,清楚关东的事,关东的风,懂得关东的人。
我出生的地方,是辽阳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明代即建堡,建国初即设镇,商脉悠久,富甲一方,然而,它却似乎缺席了我们民族的斗争史,缺席了我们国家的浴血重生。它让后人觉得,这里面曾经生活着一群无骨的行尸走肉,这里面充斥着市俗与铜臭,这里连起码的一点血性也不曾拥有。我为我的先人们感到羞愧!但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面孔,不应该只是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应该只折腰献媚。强烈的使命与好奇驱使着我去查证,驱使着我一点点走近绿林英雄——吴宝丰。
吴宝丰是风一样的汉子。1900年出生于辽阳县唐马寨镇小骆驼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六七岁时,到刘二堡王家村舅舅家窜门,出于好奇,弄枪走火,误伤表弟,而落草为寇。志书上有吴宝丰投靠辽西巨匪杜立三一说,但杜立三1907年已被张作霖诱杀,算起来吴宝丰刚满七岁,因此,此说未孚。兔子不吃窝边草。吴宝丰远离家乡,在辽中、台安一带做下不少大案、奇案,一时声振辽西。
“九.一八”事变,如同一道分水岭。雄霸辽台盘一带的项青山、“老北风”、蔡宝山、盖凌香等绿林好汉纷纷奋起抗日。受其影响,吴宝丰会同朱青山,举起抗日大旗,收编绿林,扩充队伍,迅速拉起一支2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并报号“三胜”。“三胜”如同关东大地变换的季风,猛烈地扫荡亲日的乡团、土匪,痛击前来围剿的日伪军。1932年初,“三胜”部被编为抗日救国军第三十八路军,队伍人数最多时达4000余人,下设10个大队,活动于台安、辽中、辽阳等地,司令部先后设在唐马寨和我的家乡刘二堡。
“三胜”是一股劲烈的风,来无影,去无踪,昼伏夜出,在辽鞍地界飘忽不定。据鞍山志记载:1931年底,吴三胜在唐马寨村伏击进犯的日军,毙伤敌数十人。1932年三四月间,配合辽阳和沈阳的抗日救国军,攻打过铧子沟煤矿,进攻沈阳市;多次参加袭击辽阳和海城的战斗;协助第六路军王全一部打败辽阳保安大队;在鞍山的魏家屯、山嘴子救援第六路军安全转移;在首山车站炸毁日本军车;在辽阳刘二堡附近的黄家屯伏击日军,毙伤敌军30余人。吴三胜率部在柳壕休整时,突遭日军包围。吴三胜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巧妙地带队突围。在与日军的斗争中,“三胜”多次立有战功,威震辽鞍一带,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汉奸卖国贼的肉中刺。而我的家乡却成为“三胜“的滑铁卢。
我的家乡刘二堡是鞍山日本“满铁附属地”的西部屏障。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刘二堡建立了600人的乡团,大练长名叫王旭东,智勇过人,枪法精准。“三胜”多次与之交战,不能取胜,进逼鞍山的战略意图始终不能实现。为了扫平障碍,“三胜”部里应外合,激战数小时,拿下了日本人和乡团据守的城昂堡之后,又亲自率兵相继击败黄沙坨、新开河、西佛牛录等地的地方武装,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
1932年夏进攻刘二堡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为了减少伤亡,“三胜”连施巧计,将刘二堡乡团大练长王旭东所率40余名骑兵,引诱至唐马寨。在伏击战中,打死王旭东及部下骑兵14人。
我一直不能理解我的祖辈们。国破了,家亡了,他们就顺理成章地认命了。他们麻木,他们胆怯,他们冷酷,他们阴狠,他们构陷……他们虽不把自己看作日本人,却默许了满州良民的另类身份;他们可以任满州国兵欺压,可以任日本宪兵欺凌,可以任土豪劣强搜刮,却不敢挺身而出,放手一搏。他们非但不能主动支援自己的抗日队伍,甚至于防范义勇军如同防盗、防匪。国难当头,覆巢之下,却极力想保有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憩园。在他们的意识里,似乎抗战是政府的事,是军队的事儿,政府、军队都跑了,老百姓就只能当顺民。对抗争者,他们心怀腹诽;对义勇军,他们敬而远之。因此,吴三胜们面临着重重围困与夹击。并不乐观的情势,逼迫他们必须突围,必须绝处求生!
中国是奇谋异策的故乡。鬼谷子甚至被称为外星人。他所创立的军事学说,直接影响了他以后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兵者,诡道也。日本侵略者经与吴三胜部多次较量,深感只靠武力难以征服,便处心积虑筹划起一个更大的阴谋。
刘二堡属辽阳县第七区,是方圆百里内的大镇子,七区和八区(唐马寨)一带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他们中有卸任的县长、当地的伪区长、商务会长、农会会长等),在日本宪兵队策划下,主动请吴三胜率队进驻,自愿交出武装,地方治安全由义勇军维持。
阴历八月初八日,吴三胜的队伍高举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军的大旗进驻刘二堡,周围百里之内,分兵驻防。不仅要求“农民照常下地干活,商店照常营业,学生照常上课”,而且申明“士兵不准抢劫老百姓,买卖公平,保护老百姓,镇压土匪。”得到休整的第五路军与第六路军王全一部多次联合打击日本侵略者,逐步在鞍山、辽阳之间立稳了脚跟。然而,一个巨大的阴谋,如同一块狂风卷积的乌云,从“鞍山满铁”压过来。
三胜在刘二堡驻扎不久,鞍山日本宪兵队派特务长田等即通过伪鞍山“日满联合会”会长高玉久诱降吴三胜。三胜手下的将领中,其父“老统带”,其弟“二统带”等主要头目,援引张作霖、冯麟阁投降升官的例子,极力主张归降日军。而以“三胜”部稽察处长薛宝胜为代表的一些人,则主张把部队开进岫岩,与邓铁海部合作,共同抗击日寇。而吴三胜却另有一番打算,他表面与田等、高玉久等人打得火热,内心却想通过改编骗取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待来年青纱帐起重竖抗日大旗。他不顾薛宝胜等人的劝阻和反对,答应了“取消抗日行动,改编现有队伍,担任辽海地区警备司令”的条件,归降了日军。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诈降早被日本人识破,当他在日本特务长田等陪同下,去鞍山日本宪兵队“谢委”时,先被以“治病”为名,软禁于医院,后又被转往沈阳。1933年阴历正月初四日,遭软禁的吴三胜被日本人送上了电椅。落得个和《水浒传》中被招安的宋江同样的下场。
三胜离开部队期间,鞍山日本宪兵队不断假传“三胜”命令,要第五路军集中训练,并以旧枪换新枪为名,令其将枪支分批送往鞍山。日本人用这一着,不费一枪一弹,解除了第五路军的武装。由于吴三胜迟迟不归,加之武器被缴,一时谣言四起,军心大乱,不日之内,队伍逃散一空。
时间的门关闭了,吴宝丰和他的抗联第五路军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这让我想起了琼瑶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是的,“三胜”已经飞过,就像天地间掠过的一缕狂飙,咆哮着、卷裹着、摇撼着、扫荡着……这是关东的风,是山鸣谷应的呼号,是除恶伏魔的精气,是匡扶社稷的大纛。在他们的鼓舞下,无数风一样的关东汉子,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最前线,走进了史诗般壮丽的铁血岁月,走进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伟大历程,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抒写下血染战旗红的不朽诗篇。
REVIEW
读而思
duersi
作者简介:郭升良,辽宁省辽阳县人,祖籍山东登州,现居鞍山,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涉猎,出版《响沙文集——留个愿望让自己想像》一部。
欢迎辽阳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平台简介:平台编辑王志胜。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