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游记:探访莱阳大姚格庄村的“神泉”

如今的乡镇名称,大多与驻地村相同。但在过去,人们则喜欢使用一些有典故的称呼。

以胶东半岛的莱阳为例,虽然明清时期该县的“乡”范围较大、数量较少,但当时就已经有“迎仙乡”、“嵯峨乡”、“桃花乡”等文雅称谓。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当时在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的数量骤然增多,用典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大野头、刘海寺一带盛产水果(樱桃、杏等),谓之“佳果乡”;河马崖、田家灌等村地处富水河大拐弯附近,谓之“河曲乡”;苏家、前后解格庄等与栖霞交界,谓之“临栖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说刚才列举的这些名字,大体还能看出是什么典故的话。那么,当时莱阳县第一区下辖的“圣水乡”,则长时间让笔者不明所以。

根据民国版《莱阳县志》的记载,当时的“圣水乡”共辖有以下村庄:张家沟、和尚庄(河上庄)、生宋家、张家院、大姚格庄、小姚格庄、邢格庄、南北花沟、绵远沟。

按照后来的区划,这些村庄主要分布在西留乡(后合并至谭格庄镇)和榆科顶乡(后合并至沐浴店镇)的交界处。由于这里地处沐浴水库的上游,蚬河自此流入莱阳地界,笔者起初以为“圣水”指的是“蚬河”。但经当地一位朋友提醒,方知这是一个与“泉眼”有关的典故。

听这位朋友介绍,“圣水”指的是大姚格庄、邢格庄附近的一处“泉眼”,其在民间传说中颇为“神奇”。笔者听闻之后很感兴趣,将此事记在了心里。前段时间从这里路过时,就前去探访了一番。

邢格庄和大姚格庄村均在西留通往榆科顶的公路沿线,前者靠西,属谭格庄镇西留片区,后者居东,属沐浴店镇榆科顶片区,蚬河在两者中间穿过。笔者当时是自西向东前行,因此先到了邢格庄。在该村一打听才知道,泉眼原来是在大姚格庄。于是,我们继续向东,跨过蚬河上的大桥,来到大姚格庄村。

大姚格庄村对于笔者来说,并不陌生。该村顾名思义,为姚姓聚居之村庄。大概在两三年之前,笔者跟朋友曾到此村拜访耆老,请教姚氏渊源与分布情况。但当时尚不知“圣水乡”之事,因此未能探访。

在大姚格庄的村口处,我们遇到了几位热情的大叔。他们不仅详细介绍了前往这口泉眼的道路,而且还讲了一些相关的传说。

按照他们的讲述,这口泉眼称之为“神水”(圣水),在老辈时,村民若有肚子疼等微恙,只要上山到泉眼处喝几口水,基本就可痊愈。过去的人们知识面有限,不知其中是何原理,只是觉得泉眼很神奇,故名“神水”(圣水)。到了后来,大家逐渐有了科学观念,就认为可能是水中的某些矿物质起了作用。听说前些年,有大学里的研究机构还专门来到泉眼处取样分析。只是结果如何?暂时不太清楚。

泉眼的位置,是在大姚格庄村东面的山沟当中。按照村民指引的道路,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走了过去。五月时节,山间已绿树葱郁,田野亦耕种一新,生机勃勃之景色,令游人也心情愉悦。

走了大约两三里的样子,我们来到了一处岔路口。在这里沿着有小溪流淌的那条路继续走,就可以来到泉眼附近。其实猜就能猜个差不多,小溪的源头,应该就是那个泉眼了。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这口泉眼终于出现在了视线里。它是在一处石硼中间,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潺潺而下。在石硼的底部,有一个碗状的石窝,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经人开凿的。泉水流到此处,恰好可以积蓄一些,想必不少先民都曾在此取水饮用吧。

在泉眼的旁边一侧,放置有一块白色的石碑,上书“神泉”两个红色大字,时间落款为2021年(今年)。在“神泉”上方的地崖边,还生长着一丛枣树,长势颇盛,令人疑为“神泉”之功劳。

时过境迁,有变化,也有不变。现在的村民或许已经不再迷信泉水的“神奇”,来这里喝水的人也已不多,但对于他们而言,这口“神泉”承载的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其与村庄,已融为一体,仿佛图腾一般。如今为之立碑,也更多是取其文化象征的意义。

而对于笔者来说,神泉到底“神不神奇”也并非考证的重点。旧志所载之典故,在现实中得以亲眼见闻,此行就已知足。故为此文,简叙其事,以作游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