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这场“土豆保卫战”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种植活动是幼儿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途径。幼儿对世界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而我园丰富的土地资源也为自然课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土豆的想法源于孩子们的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获取直接经验。本学期,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在种植区种植土豆,孩子们通过种植、养护土豆,认识了土豆生长的特点,开启了“土豆保卫战”之旅……
(*注:案例选编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启夏幼儿园胡凤玲老师《土豆保卫战》)
一天早上,跳跳突然跑过来告诉我:“胡老师,不好啦,我们的土豆苗死掉了。”于是,我决定和班级孩子一起去探秘。他们争先恐后地在土豆地观察,希望找出土豆苗“死掉”的原因,讨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踩了土豆苗“,“水浇多了”,“土豆苗被羊、兔子和毛毛虫吃掉了”……随着孩子们的讨论,我们的“土豆保卫战”也正式开始了。
如何让土豆更好地生长?怎样保护土豆?怎么做才能让土豆苗不被破坏?就这些问题引发孩子们激烈地争论。
一向有想法的豆豆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考画出来,然后一起分享讨论。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很多种方法,再选择大家都认为很好的方法。”小朋友们对这个建议纷纷表示同意,没过几分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画纸上呈现出精彩的画面。
紧接着,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式开启👇👇
灿灿说:“挖一个陷阱,里面放一些便便,别人一进去就会踩到。”
蔓蔓却说:“这样做不文明,会伤害到别人。”
瑞瑞马上激动地说:“在土豆地做一个木头机器人。”
……
天马行空的想法充斥着整个教室,每种想法都被我认真记录着,经过第一轮热火朝天的讨论后,我将孩子的思考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稻草人组、帐篷组、陷阱组、栅栏组、其他组(安装监控、喷水装置)。
有了初步的思考,接下来孩子们开始进行亲身操作和尝试自己的想法。稻草人组在艺术区认真设计稻草人制作图;帐篷组在孩子园到处搜集帐篷材料;栅栏组在各个角落仔细搜索木棍等材料;陷阱组迫不及待跑进了土豆地开始使劲儿挖土。但是,过了几天,小朋友们发现土豆苗越来越少,他们开始着急。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大辩论在教室展开,所有人都积极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辩论结果清晰可见,可是孩子们却表现出担忧的神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法都存在缺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豆被破坏的问题。这时跳跳大声说:“你们忘记了还有栅栏组的方法了吗?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可以给土豆做一个栅栏。”其他小朋友也开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我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建议他们分工合作,确定每位小朋友可以做的事情,来激发孩子们合作商量的愿望。
怎么分工呢?每位小朋友应该做什么事情?谁来给大家分配小任务?个子小小的再再把手举得特别高,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让我来给小朋友们分配吧。”大部分小朋友也同意让再再来分配。再再说:“第1组负责找树枝,第2组找固定栅栏的工具,第3组绑栅栏,剩下的小组配合我们。”
孩子们在养护土豆的过程中,遇到了土豆苗被破坏的问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想到了很多办法,这说明孩子在探究中已经形成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尽管孩子的思考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果,但作为教师,我始终支持、赞同每一位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讨论、畅所欲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当遇到分工问题时,孩子们很快想到按组别进行分配,并自行协商解决,我对孩子的想法给予了及时肯定,并且支持他们的想法。最后,在孩子们眼中,每组分工明确、公平,他们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毫无怨言。这种合作的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
明确了各组之间的分工后,小朋友们飞快地投入到搭建栅栏的活动中。当天下午,孩子们起床后就急不可待地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材料准备。
第1组很快找到积木和树枝作为搭建栅栏的材料,但遭到了七七的反对,她一脸惊讶地问:“你们要用我们班的积木来搭栅栏吗?天啦,那不是我们就没有积木玩了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附和着。轩儿说:“本来我们想用树枝的,可是孩子园的树枝太少了,肯定不够呀。”最后朵朵提议:“要不然就用奶粉罐吧,我们班有好多奶粉罐。”说着,就跑去积木区数奶粉罐,有23个。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认为奶粉罐数量充足、结实、好看,可以试一试。搭建材料由此确定。
第2组在艺术区拿来了透明胶、双面胶、毛线,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去问美劳课的刘老师,哪种材料比较结实,可以固定物品。刘老师介绍到,可以用尼龙绳试试,它不容易断,孩子们在刘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些尼龙绳。
材料准备就绪,接下来轮到第3组大显身手了。萌萌和可乐把两个奶粉罐左右对齐,用透明胶把奶粉罐粘连在一起。艾西则表示,想试试新材料尼龙绳。说干就干,她将奶粉罐一上一下的合在一起,诗怡用双手扶住奶粉罐,艾西娴熟地绑罐子,并顺利地将绳子两头系在一起。两人开心地给旁边小朋友炫耀:“看,我们绑好了两个奶粉罐,做好了一个栅栏。”边说边将自己的“战利品”举得高高的。
话音刚落,“叮当”一声,固定好的奶粉罐居然掉下来了。艾西立刻伸手捡起罐子,开始绑第二次,这次她用了更大的力气,将绳子拉得很紧,再次绑好了罐子。小心翼翼地将罐子放在一边,开始进行下一组栅栏的捆绑。
部分小朋友开始模仿艾西的做法,两人一组,用奶粉罐绑栅栏,很快他们就做好了几组栅栏,蔓蔓负责安装栅栏,但在搬运的过程中,几乎每组奶粉罐都掉落了,第一轮“栅栏行动”以失败结束。
怎样才能让罐子更好地固定在一起呢?孩子们尝试了很多的方法。有人尝试用透明胶将两个奶粉罐粘在一起,可一不注意罐子就会歪斜,还有小朋友觉得可以用布把罐子捆住……然而,这些设想都在孩子们的验证中被一一否定。最后,孩子们脸上出现难过、不开心的神情。
我启发道:想一想,为什么你们将两个一组的奶粉罐绑得很紧,但还是会掉落?可以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奶粉罐固定得更好?
孩子们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分组进行讨论,最后,他们认为奶粉罐不好固定是因为它是圆形的,绳子捆在上面容易滑动,所以会掉落。如果将奶粉罐底部钻孔,再用绳子固定,奶粉罐还会不会掉落?他们决定试一试。
孩子们开始想着给奶粉罐钻孔,新的疑问很快就出现了:奶粉罐比较坚硬,用什么材料钻孔?怎么钻?机灵的他们很快想到了维修孩子园物品的魏叔叔,他们知道魏叔叔有一个电钻可以钻孔。果然,在孩子们满含期待的眼神中,魏叔叔很快将所有奶粉罐底部都钻了孔。
孩子们开始两人一组,将两个奶粉罐上下合在一起,用尼龙绳穿过两个奶粉罐罐孔,再将绳子绑在一起。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做好的“栅栏”,这一次,栅栏很坚固,并没有掉落。哇,我们的栅栏做好啦。
孩子们再次露出笑容,他们兴致勃勃地忙碌着,绑栅栏、运栅栏、安装栅栏。整个过程中,在孩子们的配合下,显得格外和谐。不久之后,土豆地里出现了一排整齐好看的栅栏,孩子们拍手叫好,互相分享着劳动后的喜悦。
在做栅栏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耐心等待和观察孩子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我并没有立刻介入,而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经历固定奶粉罐失败后,孩子们气馁过,但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他们能够再次合作、商量、讨论、思考,调整方法,不断反思,最终取得成功,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保卫土豆的行动并未终结,孩子们还在继续用自己的方式细心照顾他们所珍惜的这片土豆地。每天都会有孩子主动告诉我:想给土豆浇水、施肥、拔草、站岗(防止羊/小朋友破坏栅栏)……甚至会趁生活环节时间,偷偷跑去土豆地将倒塌的栅栏重新搭建好;会在早晨入园时,三三两两拿着水壶给土豆苗浇水;会在无意间提醒我:土豆地里长了杂草,应该拔草了。
一天早晨,再再入园后便飞快地跑进土豆地,一个人在地里认真地拔草,没过多久,就拔了满满一袋子青草。突然,再再尖叫一声,哭了起来,原来他的手指被草叶割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一向怕疼的他脚步并没有从土豆地挪开,自己擦干眼泪又埋着头继续拔草。看到眼前这一幕,心疼的同时也有满心欢喜和感动。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快乐和成长远比我想象得要多。
整个过程,孩子们全程参与,体验到种植活动的种、养、收、尝每一个环节。在初夏的六月,我和孩子们一起将土豆收获。对这来之不易的新鲜土豆,孩子们格外珍惜,就连小到不起眼的土豆他们也从很深的土里全部拾捡出来,并仔细清洗,最后开启了一场属于属于我们的“土豆盛宴”,享受着土豆的美味,回味着成功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在煮土豆的过程中,孩子们突发奇想,将土豆一个个串在木棍上,拿着土豆在烟囱上耐心烤着,孩子们说:“我们在这里烤土豆,就像烧烤店烤羊肉串一样。”即使一直被浓烟熏着,他们也乐此不彼。孩子们很兴奋,我也露出了微笑,并由衷赞叹他们的想象力。
成功将栅栏做好后,孩子们依然在用心呵护土豆苗,期待它们的成长,然而这些养护土豆的很多行为都由孩子自发地完成,可见,他们对自然探究的热情是极高的。也许一开始他们是好奇心使然,但正是这份面对世界的好奇心,才让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难忘体验和人生经验。
在土豆保卫战中,孩子们能够想办法和同伴一起分工合作、克服困难,并且尝试利用身边的可用资源解决问题。我想,这是孩子们最宝贵的成长经历。
小结
在整个“土豆保卫战”活动过程中,我尽量管住自己的手和嘴,更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我会以观察者的身份,耐心等待并关注他们的想法;当孩子出现沮丧情绪时,我会提出启发性问题,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发散开,进一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探究发现的能力。
活动还在继续,孩子们对于自然知识的渴求也在相关活动中持续爆发,他们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和太多疑问,而我也会持续捕捉孩子的兴趣,以他们的兴趣为主,基于儿童视角,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发现、思考自然界中更多的精彩事物,更好地实现探究式学习。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