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詳探微 | 古璽章法的『常』与『變』(下)


   随物应机的巧妙构思:错 合   

玺印章法的生成,其首在入印文字形态的聚合方式。虽然古玺有着以行列为常态的章法构成方法,缘于文字间往往出现的结构上的繁简大小不一等原因,使得章法有了随物应机的变化需要。错合即是古玺中往常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
错,是用分离、移动等方法,改变原有的文字结构形态;合,则是在改变的过程中,使章法在整体上或回归到行列的秩序中,或达到印面形式上的统一和谐。《淮南子·俶真训》称:『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如藉以说古玺章法,则『阴阳错合』是外在形态;『宇宙』可视为玺印整体形式;『相与优游竟畅』是恰如其分、臻于精妙的变化方法。
古玺章法中错合的应用,拟可从两个类别来认识。第一类别无论是以某独立字形的移动、错嵌,或是局部结构的移动、错嵌,均使章法纳入分行布列的大秩序中,达到整体上的统一和谐。(图十二)这种错合的方法从表面上看,着眼的似乎是『错』、是『变』,实则目的在于『合』。这种缘『错』而『合』的手法基本上保持着章法上的纵向轴线。维系了行列式的章法形态,故而有着『常』的性质。
图十二
另一类别的错合,同样是以个别字形或某些局部结构进行移动、错嵌的,但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章法中的纵向轴线,使原本具有静态的纵直轴线趋向斜或弧形的姿态,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图十三)这种由『错』至『合』的目的,最先着眼的是局部章法的动态生成,进而打破整体章法的行列秩序之『常』,使印面产生了具有动感效果的变化样式。客观地看,章法中任一局部的结构变化都将影响全局的视觉效果。因此,这种局部之『变』,仍然统摄于整体之『合』中。
图十三
比较以上两类错合的方法与效果,可见其根本区别在于施用错合方法之后,章法中的纵轴线是否有所改变。而纵轴线的改变于否,则决定了章法所具有的静态特点或动态特点。两类错合方法虽然都有着随物应机的巧妙构思,前一类略呈直白显露,而后一类有着多层面上的变化与统一的追求,因此更具有『技近于道』的意味和高度。

   动静相生的至一境界:动 变   

动变即变动,变异。是在错合的基础上更具想象和创造的一种章法形式。动变相类于美术设计的打散构成。所谓打散构成,是将物象作一定地分解,再参以主观的理解与想象,重新构成图案的样式。其中,虽然打散在先,构成在后,而打散的目的却基于重新构成的结果。如此,就方法而论,与上节所说的错→合近同。与错合相异的是,动变着眼的几乎是对整个印面章法行列秩序的改变,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由『常』到『变』的章法构成样式。(图十四)
图十四
如图例附图所示,古玺中分行布列、纵轴平行的章法形式在动变的过程中演化成两个、或多个动态轴线的组合,并在这种组合中重构了新的动平衡,亦即章法的统一和完整。这种于动中求静(平衡)的构成难度远甚于在行列的秩序中求平衡(静),故有着深刻的技术含量及艺术表现力。
动变的章法形式在纷繁的古玺系列中并非主流样式,但在除秦以外的齐、燕、楚、晋诸系中皆可以撷得范例。因此,这种动变的手法恐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古人的无意之作,它客观地反映出彼时玺印的设计、制作者有着趋同的思考与探索,无疑是一种胸有成竹式的主观表现和精彩塑造。值得注意的是,在诸种动变章法的古玺印中,以圆形印面范例为多。究其原因,也许是圆形这种极具封闭意味的印面不易循常规套用行列式的章法样式,故而激发了前人的变通思维。如若以此审视诸玺印范例,则那些在方形或长方形常规印面上,能突破行列的秩序束缚,构成动变章法的印式,则更具艺术胆识。
古玺中的动变章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至于这种动变的缘起,今天只能是一种推测式的分析。不过,综观战国文字形态及玺印样式,我们还是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其一,战国文字结构多变,外观不甚整饬,故存在着『动』的因素;其二,当若干具有这种『动』态因素的文字组合成印面时,有可能纳入行列的秩序之中,也有可能无法使之秩序化,故而有了动变的需要。实际上,在齐、燕、楚、晋诸系中均可举出具有不同程度动变形式的范例。(图十五)如果将典型的古玺动变范例比作蝶化式的升华,那末大量蕴藏于古玺中的这些不同程度的动变范例,不妨看作是蝶之前的蛹和茧。再者,联系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人文环境来看,古玺章法中动变的生成自然有其思想和心理上的依托。
图十五
古玺章法中充盈着『常』与『变』的转换与交融,从以上所举行列、界格、错合、动变四个方面来看,行列、界格的『常』之中,又不乏『变』的存在与应用;错合、动变中『变』的目的则在于重构章法的完一。究其实质,也可归之为『常』。就两类玺印章法的外观形式来看,前者具有以静制动的效果,而后者有以动入静的特点。
包括玺印在内的古代图文样式在内,其构成原理皆统摄于古代哲学之中,或可归纳为二元相辅相成观。道家所说的阴阳、有无,拓展开看,其与常变、动静、方圆、虚实等皆可以一视之。与后来兴起的汉印形式相比,古玺章法貌似混沌而充满生机,而对于包括章法在内的古玺形式的探索与研究,尚有很多功课要做。(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篆刻入门:篆法与章法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篆刻技法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内容是篆法.章法和刀法,而这三者之中,关系"篆"的部分联系最紧密的是前二者,而刀法更多是"刻"的部分.而通常所说的&qu ...

  • 妙之写意花鸟画|浅谈花鸟画构图

    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在整幅画面中所涉及的形象.笔墨.色彩等部位的配合与统筹安排,更有利于突出主题及丰富画面之效果所采取的,一种措施,称之为章法或布局,即南齐谢赫六法中所提到的"经营位置&q ...

  • 古玺临摹:“变化”才是古玺章法的灵魂

    我们的古玺临摹课程已经到了后半段(因我们的古玺作业是50方,现在已经到了第36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如果说汉印的章法灵魂是端正.是浑厚,是老老实实,是稳定,是秩序,是安分与朴实.古玺的章法灵魂是什 ...

  • 陈同法:临“安北将军章”之体会

    我师从刘洪洋先生学习将军印."恣肆",是将军印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相信很多同道都有这样的体会:将军印比较难学,特别是很难择取理想的范例,面对满眼的乱头粗服,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我 ...

  • 究詳探微 | 古璽章法的『常』与『變』(上)

    古玺之名,一般概指秦统一前战国时期的诸国玺印.自李学勤先生提出战国文字分出三晋.秦.燕.齐.楚五系以来,古玺研究也多依五系之分展开.总括来看,诸系玺印或各具特徵,但缘于中国文字系出一源,诸国玺印又同处 ...

  • 赵熊:古璽章法的『常』与『變』(上)

    古玺之名,一般概指秦统一前战国时期的诸国玺印.自李学勤先生提出战国文字分出三晋.秦.燕.齐.楚五系以来,古玺研究也多依五系之分展开.总括来看,诸系玺印或各具特徵,但缘于中国文字系出一源,诸国玺印又同处 ...

  • 究详探微 | 六国玺印中的写意要素及思考

        引  言     相对于约三千年的中国玺印史和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史而言,写意篆刻的提出是一个十分『年青』的课题.何为写意篆刻(或写意印)?笔者在三十多年前的一篇小文中试图界定为『所谓写意印,是 ...

  • 究详探微 | 秦印的学习与创作(上)

        秦印构成形式浅析     秦印是中国古代玺印形式从无序到有序演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以鲜明的界格形式独立于战国玺印之林,并渐次以规范印章文字的方式奠定了汉印秩序化的基础,最终联袂汉印形成了人所 ...

  • 汉字探微(227):以食为天——释“食”(下)

    本文约37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27) 以食为天--释"食"(下) 朱英贵 (承接<以食为天--释"食"( ...

  • 汉字探微(056):其臭如兰——释“臭”(下)

    本文约4000字,阅读约需要8分钟 汉字探微 (056) 其臭如兰--释"臭"(下) 朱英贵 (承接上文) 四.含有"臭"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 ...

  • 《杏林探微-----张胜兵临证心悟》连载12(温上清下汤) [复制链接]

    中医鬼谷子 温上清下汤 干姜10克  细辛3克  杏仁10克  砂仁3克(后下) 冬葵子10克  大黄10克(后下) 治上焦寒而下焦热证见咳嗽饮冷或吸冷风咳甚,腹胀不适,大便干结,小便赤少,舌苔黄,脉 ...

  • 2021.4.27逸雲軒古璽印微拍

    逸云轩古玺印微拍"定于  2021年4月27日(周二)19:30举行,盛世成馨1.4群恭候您参与! 1 [敬] 材质:铜 枞横高:10.86*10.47*11.44mm 重:5.72.5g ...

  • 朱步先一六、食古期乎能化 裁制贵乎因时 ——柳宝诒学术思想探微

    一六.食古期乎能化 裁制贵乎因时 --柳宝诒学术思想探微 柳宝诒是清代杰出的温病学家,对伏气温病的研究尤为深邃,擅于运用扶正托邪之法.他治学崇尚实际,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在温热病的辨证中,不拘泥于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