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赏石文化走向何方?
进入新千年的20年间,我国赏石艺术经过摸索、磨练、洗礼,经历了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的过程。期间,从赏石理念到赏石标准,从赏玩方式到价值体系,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过去20年的赏石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顺应时代,引领未来。
一鸣惊人 | 来宾纹石
赏石理念百家齐放
赏石标准推陈出新
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看,赏石资源决定着赏石理念,赏石理念又反作用于赏石标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赏石资源,就有什么样的赏石理念,有什么样的赏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赏石标准。
大家都知道,宋代米芾针对造型石,其中又主要是针对太湖石类提出的“瘦、皱、漏、透”赏石理念,几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赏石标准指导着我们选石、赏石和评石。历史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得到继承发扬后,历久弥新。赏石文化也不例外。在赏石理念呈现多元化的近20年,“瘦、皱、漏、透”的赏石理念,依然被奉为品评传统石的经典标准。
无论哪一门学科,在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永恒不变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只有了解永恒不变的东西,才能把握发展的脉络规律。
雅韵清供 | 英石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各种文化、各种风格的交流碰撞,赏玩石种不断丰富,从原来传统的太湖石类发展到包括以形取胜的造型石类(如墨石、灵璧石),以图取胜的图纹石类(如长江石、来宾纹石),以质地取胜的玛瑙玉质类(如戈壁石、蜡石),以色彩取胜的釉皮类(如彩陶石、大化石)等在内的众多石种,这时,再用针对传统石的“瘦、皱、漏、透”标准来评价所有石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于是,在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形、质、色、纹”赏石观,这种兼顾形、质、色、纹各赏玩要素的赏石观,无疑极大地丰富了赏玩范围,并把赏玩方式从单一的、重形的传统石领域中解放出来,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形、质、色、纹赏石天地。
佛山瑞光 | 来宾石
融通 | 乌江石
赏玩方式多样化
价值体系多元化
玉壶 | 大湾石
二是从偏重形、纹,到兼顾质、色。过去,在观赏石的“形、质、色、纹”四要素中,南方石友注重的是观赏石的造型变化,北方石友则关注图案的观赏效果,至于观赏石的质和色,只在局部区域如广东等地被关注。
近20年来,珠光宝气的质地、富丽吉祥的色彩越来越受亲睐,石友们从对造型或图纹的单一追求,转变为对“形、质、色、纹”的多维要求,甚至首先关注质和色,其次才论形和纹,大化石的崛起和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例证。
圣洁 | 大化石
以上两个赏玩取向,同时也导致了小品赏玩的崛起。原因很简单,与标准以上尺寸的观赏石相比,小品石从取材到创作,都有更大的选择和创作空间。
同时,与大型石相比,小品石更容易形成质润色艳的效果,如戈壁玛瑙、黄龙玉、大湾石等,在继戈壁玛瑙之后,黄龙玉、大湾石等小品,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市场神话。
蛙 | 冰彩玛瑙
丰收 | 葡萄玛瑙
四是从纯艺术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赏石无国界,多年来,当我们沉醉于传统赏石的艺术之美时,西方正沉迷于矿物化石的科学之美。科学中有艺术之美,艺术中有科学之真,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助于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境界。
漏月 | 九龙璧(华安玉)
五是从“孤芳自赏”到融入主流文化。在赏石活动发展史上,真正意义的赏石活动,从唐代的发韧,到宋代的繁荣,几度湮没,又几度中兴,再到现代的鼎盛,赏石艺术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或与古董雅玩相伴,又或与中式园林共存,或与根艺相提,又或与盆景并论。虽然,在现代赏石活动中,赏石不乏与收藏、园林、根艺、盆景等诸多相关门类、艺术交流融合,偶尔也与诗词、书画沾边,但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孤芳自赏”的地位,离主流文化仍有相当一段距离。
近20年来,赏石界越来越热衷于赏石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理论探讨,并致力于赏石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当中,实践的具体表现为:赏石文化传播的载体日益规范化和多样化,其中既有众多的正式书刊应运而生,又有新兴的网络媒体粉墨登场,既有各地石展辐射传播,又有赏石艺术馆定点交流,尤其是博物馆型或美术馆式的赏石馆,更是将赏石艺术更高层次推进。可以预言,在今后的赏石界,谁最先打开通向主流文化的赏石之门,谁就最有发言权。夸张一点说,就是“得主流文化者,得赏石天下”。
何谓“得赏石天下”?有两个层面,一是从自我价值实现层面看,在赏石历史上将拥有一席之地;二是从市场价值层面看,观赏石所沉淀的人文价值将在价格中越来越得到体现。
骆越春秋 | 右江石
丹凤朝阳 | 大湾石
顺应时代要求
引领赏石文化的美好未来
自在佛 | 灵璧石
党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站的高度,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站在历史的高度,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以此为指导,赏石文化的发展也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留下为历史认可的精神财富。
以此为指导,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以下几方面工作将成为赏石文化发展的方向:
一是加强赏石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赏石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赏石文化传承体系。
二是完善包括鉴评标准、价值评估等内容在内的赏石评价体系,促进赏石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神兽 | 太湖石
三是完善赏石文化激励机制,鼓励赏石文化的理论建设和优秀的赏石文化作品的创作,鼓励各级组织和各方面人才多出优秀成果,真正实现赏石文化的空前繁荣。
四是构建赏石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赏石文化产业格局,推进赏石文化与科技、赏石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扩大赏石文化消费。
五是加强赏石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于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照夜白 | 灵璧石
故乡的云 | 大湾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