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30回(上)——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那天“漫漫谈”结束后,六年级的小何跟我聊生活中的想法,说黛玉根本就没报答宝玉啊,总是跟宝玉闹别扭。
我顿了顿说:有一种情感,深爱对方,即便对方受尽折磨,也要让自己来实施这种折磨。那时候我脑海里满是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过把瘾》。很多情节记不清了,但当时整个影片看下来不停碰叩我心门的是方言和杜梅之间吵吵闹闹背后的相互牵挂与眷念。
爱之深恨之切,若没有至真至切的深爱,一切变得无所谓的时候,争吵当然就无必要。大凡不断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被爱都属于这一类真情。
这么说,黛玉和宝玉应是这类情感无疑。因为真情,因为追求完美,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没有沙子也总是疑神疑鬼弄出些沙子来。
宝玉觉得所见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心中早有主意,却又从不向黛玉直接表白,变尽法子也只是暗中试探,偶尔含沙射影借用诸如“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之类的触及爱情,黛玉却也假情受欺,即便宝玉说“你死了,我去做和尚”,“你还只是哭,我的五脏都碎了”也只解得黛玉一时之疑惑。
让宝玉心里没底的是,有时候黛玉划清与宝玉的界线,表明自己只是宝玉的姐妹,弄得宝玉七上八下。黛玉才貌双全,是宝玉心里的女神,断不能像对待金钏儿等丫头们那样随意动手动脚动口的。宝玉与黛玉相爱,却从未有过身体上的调情。
吊诡的是,宝玉明明是自己心中的王子,黛玉却要处处用金玉一说试探宝玉,即便人家登门道歉,也要犹抱琵琶全遮面,将宝玉拒之门外。所以本来两颗炽热的求近之心,就这样弄成了疏远之意。事实上谁也少不了谁,吵完后悔自责,和好后又开始试探争吵,循环往复。“不是冤家不聚头”,宝玉黛玉之间说到底实在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到深处只有折腾才足以表达对情的在乎和真心,人世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
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宝黛之情是一种方式的爱,凤姐直截了当大大咧咧又是另一种方式的爱。要是都像凤姐,爱情会增添几许生猛,不过凤姐也有柔情款语。
小何不太理解我的解释,她认为黛玉身为绛珠草时就已经爱上了宝玉的前世——那颗顽石,所以才要跟着一起到人间。在她看来,为他人做一些切实的事情才叫报恩,而黛玉不但没有,反倒折磨得宝玉不是长叹就是赌咒发誓赔不是。但我不能否定小何的看法,或许是,绛珠草要来人间总得有个理由,而没有比报恩更好的了。我也断不能判定丁丁的意见就一定可以说服大多数人,他认为黛玉只要是因宝玉流泪,不论是宝玉伤害她还是感动她,流泪本身就是报恩。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必然以自己的认知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是人就有欲望,除了要将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同人的欲望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伤害或许就是这样发生的。印象中宝钗从不发脾气,没想到宝玉说她像杨妃却惹得勃然大怒。不论胖与不胖,比作杨妃总还过得去,那就只有一条理由了:没能被选进皇宫成为宾妃,颜面过不去,戳到自己的痛处,加上还在黛玉面前受奚落,叫她情何以堪!这么看那天湘云说戏子长得像黛玉,黛玉伤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不是吗?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能读懂每个人秘藏的历史,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发现他的哀伤和痛苦,所有的仇恨也就放下了。黛玉本为情而来,看到宝钗受窘,心中着实得意。但宝钗毕竟是宝钗,用“负荆请罪”反唇相讥,最终三人各自讨了个没趣。
黛玉小心眼,宝钗也并非总是行为豁达,曹公笔下没有完美的个性,只有真实的人性。宝玉看到在地上画字的女孩,想着人家外形都愁苦成这样了,内心不知怎么个熬煎,恨不得替人家分忧。六月阵雨淋得全身湿透竟浑然不觉。乍听有点做作,细想来却是人之常情,恰如我们看到苦难中的人猜想他的背景他的家世一样。正是:千古情人独我痴。“情痴”的意义再明白不过了。曹公之所以拟定题目叫“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大凡人都无法逃脱悲欢喜乐的定律,苦痛与快乐互为阴阳,无须为苦痛烦恼。
不过,曹公似乎一直诠释“淫虽一理,情则有别”,宝玉对黛玉之情,对袭人之情,对金钏儿之情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不静心体会,大概很难认得“情”字真面目。
但宝玉也有令人沮丧的时候,明明是他惹得金钏儿被扫地出门,替贾环背黑锅的勇气和担当却不不见了踪影。“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竟破天荒打起一个丫头,后来又看不得晴雯妩媚轻佻,两条人命结束在自己手中,这如何说起?贾家的败落,从此“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了。
本回思考:
1:梳理之前及这一回凤姐出场所表现出来个性和语言风格。
2、一向很会做人讨人喜欢的宝钗为什么因为宝玉把她比作杨妃而勃然大怒呢?
3、试想王夫人曾生气发脾气的事由,想想吃斋念佛,一向慈悲为怀的王夫人为什么要把金钏儿赶出贾府?你是怎么看本回中宝玉在金钏儿面前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