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若为天,教育排老几?
近日,有校长反映,假期学校里即没老师也没学生了,安全检查照常进行,这种重视是不是有点形式主义?实际上,近年来,确实存在一个学校出点安全事故,所有学校都买单吃药的现象,过度的下压安全责任,是推责而不是负责的态度。
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以安全的名义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以安全的名义绑架了孩子的成长,这种把安全奉为“天”,其他一切工作都得让路的做法,教育在学校到底算老几?
“生命高于一切,没有安全何谈教育”,这种认识本身并无不妥,但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学校以安全的名义,取消了一切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体育项目、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连春游这种最常规的活动也不敢组织了,“生活即教育”“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究竟哪里安全?上路不安全,水边不安全,运动有风险,活动有风险,吃饭有隐患,用电有危险……一切为了安全,那就什么也别干了。在过度强调安全的今天,安全犹如时刻高悬在校长头顶的一把利剑,成为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让校长时刻如履薄冰、如踩刀锋,教育的位置自然会遭到排挤。
讲安全肯定没有错,但必须分清意外事件与安全责任、个别事件与普遍问题、管理责任与非管理责任。学生群体如此之庞大,出点不安全的问题都是小概率事件,甚至是必然而不是偶然,不管你的措施多么的缜密,在这一点上家长和社会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一个孩子在家里也会出不安全的事情,这是所有家长都亲身经历过的,为什么在学校出点轻微的意外就成了天大的事呢?
有生活就免不了有伤害,走出家门就存在危险,公路上天天都有事故,交通管理部门并没有采取封闭公路,甚至干脆不再制造汽车的做法,而是路越修越好,车越造越好,只不过是在容易出危险的地段,加强了提示,限制了速度,尽可能做好安全服务工作。谁都不愿意有伤害,但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安全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绷紧,最大限度的减少危险而不是消灭危险,不安全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就要积极救助。
学校教育回归常态,就应该将安全责任做好有效切割:
一是意外事件与学校安全责任无关。比如,对学生走路不慎扭伤了脚、上体育课不慎擦破了皮、举办运动会扭伤了腰等这类意外,还有在野外参加活动被蚊虫咬伤等极个别事件,学校安全工作即使做得再细致、再扎实,这些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将意外事件从安全责任中剥离出去。
二是非管理责任与学校安全责任无关。要明确校长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内涵,明确具体责任是什么,这样校长就可以对照自己的责任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非安全管理责任不能强行让学校背负。
三是次要责任担责适当比例的责任。有一些安全事件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比如,一所学校按上级要求明令禁止学生骑电动车上学,同时对中小学生不能骑电动车上学的宣传教育也很到位,并且对每一位家长都进行了告知。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如果学生因骑电动车而发生了安全事故,家长监管不力的责任是主要的,学校是次要甚至是没有责任的。
怕出安全事故,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抓安全,一个天天怕出事的学校,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天字号”工程上,教育必然要退位,一个不把教育排在首位的学校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来吗?只有理清责任的有无、主次、大小,并有明确的处理规定,校长心头的安全压力才可能大为减轻,才有心思和精力去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从而做到教育与安全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