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系列 | 大陆新武侠:沧月,小椴,步非烟

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大陆形成一个武侠小说作家群,代表作家有沧月,王晴川,凤歌,小椴,步非烟,沈璎璎,红猪侠,时未寒,杨叛等。
他们以其大量的作品在中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创作阅读圈,成为了新时期中国武侠小说的主要作家群。
这一次挑了沧月,小椴,步非烟三位作家,讲大陆新武侠小说的特点。
之所以挑选这三位作家,是他们对什么是侠都提出了自己是见解,而这个见解与金庸等人提出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观念有所不同。
沧月其人
沧月,1979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台州,原名王洋,浙江大学建筑学硕士,现为职业建筑师。因喜爱唐代李商隐的律诗《锦瑟》,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首句作为笔名。
沧月中学时开始武侠创作,其间一度中断。就读于浙江大学后,再度开始武侠创作。2001年开始在于榕树下、清韵书院等各大武侠BBS上发表小说,并陆续在《今古传奇》,《大侠与名探》,《热风武侠故事》等杂志上发表武侠中短篇,之后转为奇幻创作。
其武侠作品主要有听雪楼系列∶《血薇》,《护花铃》,《荒原雪》;
鼎剑阁系列∶《大漠荒颜》,《帝都赋》,《曼珠沙华》,《幻世》,《剑歌》,《七夜雪》等等。
沧月作为当下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武侠作家和网络武侠创作的代表,其作品文字华美瑰丽,注重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具有动漫化的倾向,受到大批青少年的喜爱。
《东风破》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年第7期,后作为沧月奇幻作品"镜系列"的番外篇附在《镜·破军》中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出版,并入选过多部年度武侠小说精选作品集。
侠是什么,侠是只论结果,不论过程,这是《东风破》的主题,可以总结为政治对人的异化。侠是什么,这个主题在许多前辈作家尤其是金庸的笔下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演绎,但在沧月的手中,又有了新的风貌。
小说的主人公夏语冰,是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非武之侠。他本是个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的儒者,他的恋人慕湮说,"学剑有成,最多不过为百人敌,而语冰在朝堂上如果能将太师一党连根锄去,却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这也正是夏语冰的志向,在这里,他的侠义同样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境界。
但是与金庸小说中的那些大侠表现出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不一样,沧月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只是最终的目的,至于过程则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达到目的,他牺牲了自己爱情,尊严,良知,甚至生命,伤害了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小说更为令人思考的是,结果真的像夏语冰想象的那么崇高么?最后真的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么?
并不一定,结果不过是帮一群贪婪的官僚完成了一次肮脏的政变,连他的死也被用来鼓动民心,巩固新政权。
他想荡尽的奸佞之气,不但毫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夏语冰的名字,出典于《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子谈论冰,比喻时间限制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以这样一个典故为他命名,作者应是语带讽刺。
不过读者很难去谴责夏语冰,因为他确实是情非得已,所作所为完全是环境所造成。
小说的结尾很有意思∶"何为正?何为邪? 何为忠奸,何为黑白?堪令英雄儿女,心中冰炭摧折。"异化的政治制度之下,本就没有正邪黑白可言,就连"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很难真正地落实,也许就是一种理想与口号罢了。
小椴其人
小椴,出生于1973年2月2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原名李氘(dao)。常居湖北随州,偶居深圳。做过裁缝、推销员等工作,1997年开始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给妇女和青年类杂志写文章,情感故事,随笔,杂文。2000年时开始创作《杯雪》,随后致力于武侠小说的创作。
主要作品有《长安古意》系列、《杯雪》(又名《乱世英雄传》),《洛阳女儿行》,《青丝井的传说》,《隙中驹》,《借红灯》,《魔瞳》,《开唐》系列等。
他的创作大致以历史和武侠的结合为主线,行文流畅富有诗意,坚定地以自身的独特思考来构建作品深度,个人风格非常鲜明。
《杯雪》以《乱世英雄传》的名称首发于2001年创刊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分上下部连载在试刊号,创刊号和2003年的四月上半月版到五月下半月版,2005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更名为《杯雪》。
《杯雪》的故事,起源于一个杯子,而这个至关重要的杯子,却在故事快结尾的时候方才有所提及。这其实是小说所选择的特别的叙事方式。小说的主人公骆寒在全篇正面加侧面出场的场景,不过占篇幅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这个少年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骆寒不再是之前那些天赋英才屡逢奇遇一鼎江湖的武林宠儿,他虽然拥有来自塞外永闭武库的绝顶武学,却不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他所在的江湖,已不是以前的江湖。
小说讨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侠是什么,侠是取最适合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抱负。
这就是这部小说的结论。从公案小说中作为名臣能吏的下属为之驱走的侠客,到民国武侠中杀尽贪官污吏甚至揭竿而起的义士,侠之于国家所能做到的,无非是尽匹夫之力。
至于《射雕英雄传》里坚守襄阳的郭靖,却是将武侠小说理想化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在侠客没有个人能力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制度的前提下,《杯雪》所提供的几条道路非常值得玩味。首先是中州大侠耿苍怀,这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意义上的完人,一生忠君爱国光明磊落未曾有丝毫有愧于心的行为,是个纯粹的大侠。
然而武功绝世的他一生中所能做到的全是拯救个别细民的微末小事,并没有得到大的抱负。
其次是袁辰龙。他出身寒微,屡经挫折,身具绝世武功、无双才干,靠自己的魄力赢得了许多坚定的支持者,起码可以称为枭雄。
袁辰龙品行虽然不是无懈可击的,是个有瑕疵的大侠,但是相对于耿苍怀而言,却更能够有所作为,在当时的局势下也更具有现实性,从这个人物的身上,更多的显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范。
第三条道路则是易杯酒,凭一己之力聚集义士经营淮上,军饷不够就四处借贷甚至劫富。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选择的其实是和袁辰龙一样的路,只不过更艰辛,因为他同样要在政治势力的夹缝中取得生存,却没有诸多势力的支持,最后还是和敌手妥协,颇有些英雄末路不得不低头的意味,是个妥协的大侠。
而骆寒,即使是心机敏锐,一开始却只能看透他们做了什么、要做什么,却无法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做。他从当初的格格不入,到最后成长为代表淮上与他所不喜的敌手结盟,其取向更是不言而喻--侠在这样的江湖中,如果不是妥协和合作的话,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这种种人物最后的选择,揭去了武侠小说理想性的面纱,却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即∶大侠一定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有作为。
步非烟其人
步非烟,1981年7月11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原名辛晓娟,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后在北大中文系继续深造,获得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在人民大学教书。
2004年起,步非烟在武侠刊物《今古传奇·武侠版》,《武侠故事》,《新武侠》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至今已出版作品10余部。
武侠作品主要有《华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栈》系列,《剑侠情缘》,《修罗道》等。现主要进行奇幻作品创作。
步非烟作为女性写作武侠的代表,却提出"中性武侠"的概念,她不承认自己是女性武侠代表人物;其武侠作品文字功底娴熟,情节带有奇幻色彩,想象力汪洋恣肆;她善于借用异域文化元素,笔锋变化多端,极受青年读者的欢迎。
《修罗道》分为上中下三部连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2006年4月上半月版、4月下半月版和 5月上半月版,2006年11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什么是侠? 在古代,侠被总结成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公平正义的代名词。在当代,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梁羽生说∶"正义就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而侠的职责,就是维护正义。"这些观念,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成为侠义思想的主流,武侠小说永恒的主题。
然而步非烟却说∶"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认同,在儒家之侠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侠客。这种侠客也许并不以为国为民为己任,而是遁世而出,逍遥天地之间。这是另一种侠,道家之侠,逍遥之侠。"
侠是什么,她认为侠是一种理想的自由生存状态,对于人对其他的社会存在所应负有的义务,是不宜强调的,高扬实现个人价值的大旗,这才是侠的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修罗道》是步非烟的侠义观的最好注解,也是她最优秀的武侠作品,因为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动力,正是十二位杀手对自由的渴望。她所写的就是她理想中所谓的自由自在的逍遥之侠。
《修罗道》的名称来自于佛经。小说具有双重的故事结构。
第一重结构是在唐代裴洲所编纂的传奇小说集《传奇》的基础上进行的经典重述。
《传奇》这本书早已散佚,但其中名篇很多,小说从中精心挑选了十三篇妇孺皆知的传奇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并随着情节的进展将《传奇》中的故事和小说人物对应起来,甚至让编撰者裴钾也以画师非衣和剑客钾的形象直接出现在故事中,如真似幻,令读者分不清是传奇还是小说。
第二重结构则是悬疑故事的层面。从小说的第二章起,一个非常复杂的"暴风雪山庄"的大致轮廓就已显露无疑。从裴航的出场开始,读者随着人物的视角,开始惊心动魄的逃亡生涯。
作者融合了比拟杀人的特点,将故事组织得密不透风,高潮迭起。十二个杀手的相互狙击,过程机巧百出,令人目不暇给。
没有一个情节不是出乎读者的预料,没有一个悬念不令人穷尽心力想要探究根底,不容阅读者放松一刻,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读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过程。这是悬念小说的优秀结构,也是悬念小说的优秀作品。
侠是什么? 沧月认为那种纯粹理想化的大侠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小椴认为大侠要与现实结合才能实现理想。步非烟认为大侠就是自我逍遥。
他们都试图在金庸等人塑造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外,提出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也许只是他们自己的尝试和探索,却也是在大陆新武侠的作品显示出的一个特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