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
01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文天祥本人一生为国家赤胆忠心,坚贞不屈的写照。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吉安)人,1236年出身于一个书香人家。他的父亲文仪一生未曾为官,但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而闻名。文家德行高尚,在乡间很受尊重。
文天祥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历史上的英雄忠烈尤其景仰,立志成为像吉安籍先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那样名垂青史的人物。
19岁那年,文天祥参加了乡试,取得庐陵县第一名的成绩。后来他到白鹭洲书院读书,得到南宋名儒欧阳守道的指教,获益良多。如今吉安市内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上,这个当年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齐名的著名书院仍在。
就在这一年,文天祥来到京城临安参加了科举考试。竟然一举而中,成了皇帝钦点的状元。在殿试时,文天祥一万多字的策论以史为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他的文采和见地让宋理宗和考官非常欣赏。这一年同登进士榜的还有同为宋末三杰的盐城人陆秀夫。
文天祥高中状元几天后就回乡了,因为他的父亲猝然离世。
守孝三年期满后,文天祥开始踏入仕途,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此时正是国家危亡的多事之秋,蒙古军队兵分三路发动全面进攻。南宋朝政却被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把持,国势衰败。
02
这年九月,忽必烈率中路蒙军包围了鄂州(武昌)。如果蒙军顺长江而下,临安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宋理宗和满朝文武百官惊慌失措。内侍宦官董宋臣提出放弃临安,迁都去福建四明逃避战祸。宋理宗同意了,朝中也无人敢提反对意见。
文天祥认为这是动摇军心之举,他随即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误国的董宋臣。可是昏庸的宋理宗宠信董宋臣,不仅不加采纳,反而就此疏远文天祥。文天祥愤然请求免职回乡。
后来文天祥又被朝廷召回,但仕途一直不顺。他做过刑部郎官,出任过瑞州(江西高安)知州。在被召回临安任职军器监时,又因为起草诏书中讥讽贾似道,得罪了这个奸相而被罢官。
文天祥回到家乡隐居了三年后,再度被朝廷起用,到湖南任提刑官。一年后又被调往江西赣州任知州。
1273年,荆楚战略要地襄樊被元军占领,第二年武昌陷落,接着沿江一线的黄冈﹑蕲州﹑九江和安庆的守将相继投降,只剩下郢州(钟祥)的张世杰在坚守。元军沿江东下,直逼临安。
1275年二月,贾似道率军朔江而上阻击元军。安徽铜陵丁家洲之战,南宋7万精兵被元军击溃,贾似道乘船逃往扬州。南宋朝廷风雨飘摇,急忙下诏书要求天下将领率兵勤王救驾。可是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只有赣州的文天祥和郢州的张世杰立即起兵。
03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随即在吉安等地招募了3万义军准备前赴临安。朋友劝他,你带着这些临时凑合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元军,无异于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搏斗,怎么能行?文天祥坦然回答,自己之所以逆势而为,是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保卫国家。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财作为军费,排除种种质疑和阻扰领兵来到临安,屯兵西湖边。
此时元军统帅伯颜已经率军渡过长江,分兵三路攻向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文天祥带着义军去苏州防守。元军从建康出发直取临安北面的独松关,文天祥又奉命退守独松关。可是刚离开苏州,独松关已经失守,再想回到苏州驻守,苏州也失守了,文天祥只好退回临安。
元军已经离临安只有30里了,朝廷一片惊慌。左丞相留梦炎等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都溜走了。皇太后与右丞相陈宜中急忙派出官员带着国玺和投降书去元军营中求和。
元军统帅伯颜指名要求南宋的丞相亲自去谈判。陈宜中害怕被元军扣下,不敢去元营,竟然私自偷偷地逃往温州。而张世杰因为不愿投降,一气之下带兵乘船去了定海。
谢太后无奈,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去元军大营谈判。文天祥带着大臣吴坚和贾余庆到了元营,根本不提投降之事,而是痛斥元军的侵略,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伯颜见无法让文天祥屈服,于是让其他使者先回临安,将文天祥扣留下来。
谢太后听了回到临安的吴坚等人的回奏,依然执意投降。她随即改任贾余庆为右丞相,再去元营求降。
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谢太后抱着五岁的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赵显随后被掳往元朝大都(北京)。
04
文天祥也被押着乘船北上。路过镇江的时候,文天祥与随从杜浒等人,乘夜伺机逃出元营,来到北固山下的长江边,乘船过江逃往真州(仪征)。
真州守将苗再成听说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将文天祥一行迎入城内。两人共商抗元大计,策划联络江淮南宋兵马攻打建康和镇江的元军。
文天祥好不容易虎口脱险,不料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却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来劝降的内奸。他命令苗再成杀掉文天祥。苗再成相信文天祥的忠义,不忍心杀害他,但又不敢违抗命令,于是将文天祥骗出城外,给他看了扬州的文书。
文天祥只好带着随从连夜赶往扬州,想见到李庭芝分辨忠奸。第二天清晨,文天祥一行到达扬州城外等候开城门时,听到路人议论纷纷,知道李庭芝正在加紧悬赏通缉自己,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文天祥不得已北上高邮寻求落脚。当精疲力竭的文天祥一行路过一个积满马粪的土围,走进去和衣而卧休息。忽然有大队元军骑兵奔驰而来,众人屏住呼吸,紧贴墙根,唯恐被元军发现。正在千钧一发时刻风雨大作,元骑离去,方才躲过一劫。
在高邮城下,文天祥依然受到防备不得进入。只好雇船东去,经泰州换船到达通州,由长江口沙洲入海,从海上到达浙江沿海的椒江,辗转来到温州。一路上颠沛流离,险象环生,历尽千辛万苦。
在温州,文天祥听说张世杰﹑陆秀夫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即位。他非常振奋,感到大宋仍有恢复的希望,决定马上赶往福州效力。
文天祥被新的南宋朝廷复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向左丞相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却遭到陈宜中的排挤和反对。
见此情形,文天祥坚决辞去右丞相,自愿以枢密使身份到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在东南一带招募义军,抗击南下的元军。
05
第二年,文天祥率领招募来的义军移师福建汀州,曾一度收复了广东梅州。进军江西后,在赣南的于都大败元军。此后收复了赣州和吉安两地的十余座县城,一时间人心大振,江西各地抗元武装纷纷响应。
就在这时,元军攻打福州,知府王刚升开城投降。之前在临安不告而去的左丞相陈宜中再次逃之夭夭。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护送宋端宗赵昰一行乘船从海上逃奔广东。
元军开始调遣主力进攻文天祥所部宋军。文天祥设在兴国的大营遭到元军左副都元帅李恒的袭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文天祥寡不敌众向吉安败退。
元军一路追击至空坑,宋军损失惨重,猛将巩信等人战死,招讨使赵时赏等大批将士被俘。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两个女儿也被元军抓走了。文天祥率领残部退回汀州。
1278年春末,宋端宗赵昰在湛江硇洲岛病死,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再拥立6岁的卫王赵昺即位,并且将南宋朝廷迁到新会南边50多里珠江口的崖山。
十一月,文天祥率军经循州﹑惠州移师广东潮州,意图凭借山海之险驻守,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潮州盗贼陈懿暗中勾结元军元帅张弘范,引导元军逼攻潮阳。文天祥被迫率部转移到海丰北边的五坡岭,正在吃饭时突然受到元军袭击,文天祥和众多将士猝不及防都被俘虏了。兵部侍郎邹洬刎颈自尽,文天祥吞食冰片自杀未成。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张弘范的大营,他拒绝行跪拜之礼。张弘范将他带到崖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还劝别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多次强逼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珠江口外时所作《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下作为答复。
不久崖山被元军攻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入海中,毅然赴难。张世杰突围后,在台风中拒绝登岸避风,任凭风浪袭来将船打翻,溺水殉国。偏安一隅的南宋就此灭亡了。
06
张弘范一再对文天祥劝降,提出只要回心转意可以当元朝的丞相。文天祥表示,国破家亡,自己绝不苟且偷生。张弘范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去元朝大都。
半年后到达元大都,文天祥起初受到优待,美酒佳肴伺候。南宋前丞相留梦炎和被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赵显先后来劝降,均被他拒绝。留梦炎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后来投降元朝当了礼部尚书。文天祥见了将他一顿痛骂,留梦炎只得灰溜溜离去。
文天祥随后被关进了监狱,过起了囚徒的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文天祥一待就是三年。无论是百般的折磨还是威胁利诱,他始终是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抒发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
元世祖忽必烈也欣赏文天祥的气节和才能。1283年1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想做最后的争取。文天祥见了元朝皇帝依然不肯下跪,只是作揖示意。忽必烈提出让他当宰相,文天祥不为所动,表示自己是宋朝的宰相,绝不侍奉两朝,但求一死。
第二天,在大都柴市的刑场上,文天祥神情自若,面向南方数拜之后,对监斩官说:我的事做完了。随后从容赴死,终年47岁。
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忠贞不屈,受到中华民族万世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