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1:预习文章,自学字词, 2朗读课文,弄清文意。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思维能力。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三、整体感知,台作探究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识记,
2自学①默读课文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段):人类宣称“---------” 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 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得出----------------的结论。
②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能谈谈你的看法吗?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练:结合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讲述主要内容,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作1给加点字注音 或按音写字: 蓬蒿 精巧绝lún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咫尺 深suì 狼jí斑斑 混淆
2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③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第二课时
预①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
②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意,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③试从课文中找出三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
学
一出示目标1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二探究品味自学1这是一篇以--------为主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找出两句简析。
3文中运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找出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拓展交流: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练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作1.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D.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3反复阅读语句,下面空缺处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毕竟不是大海,___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因此
B.如果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可是
D.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此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B.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D.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
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四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1)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原句比改后的句子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2)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原句比改后的句子语气更强烈,更加突出了对宇宙生命力的赞美。
12.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提示:此题要注意每段的段首中心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作答。
13.
(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干旱,极易使庄稼枯死,且容易引发各种火灾。
提示:此题只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或课外知识作答即可。
14,记叙说明了南极的大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
提示:说明文中的举例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它是说明的支撑句,因此从前文中找出例子的说明中心句即可。
l5.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16.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人类。
提示:因为文段是写气候的威胁,但是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探索,并力争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最终达到“趋利避害”,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