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红:如何“逆城镇化”支持乡村教师
近日,中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表明,国家终于开始重视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了。但是,纵观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采用的对策,还是让人难免担忧。
目前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特岗教师的设置。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近两年全国招聘的13.2万名特岗教师中,有95%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
特岗教师的招聘和乡村教师的流失,不禁让我想起了小学数学中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的问题,一面是乡村教师的流失,一面是特岗教师的招聘,似乎教育部门并没有想到把“出水孔”给堵住。在指导学生小学数学的时候,学生常问,谁这么傻,会不关出水孔而打开进水孔呢?现实告诉我们,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至少在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采用的措施是这样的。
由于教育是个长周期的工作,用新聘特岗教师充实农村教育,来替代流失的经验丰富的教师,短期内会引起农村教育质量的下滑。
所以在特岗教师的招聘问题上需要时刻警惕,这只是对于乡村教育的缓兵之计,只是治标之策,在“城镇化”大趋势之下,需要找到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使得乡村教师的未来有所保障才是标本兼治之策。
其次,关于农村教育师资薄弱,教育主管部门采用了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用来缓解农村以及城市部分城区择校问题,把这个作为教育资源均衡的一种良策而进行推广。
很显然,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具有很强的临时性、流动性,否则会给轮岗的教师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笔者家乡十几个轮岗的校长已经有4个家庭破裂。在城市实行教师和校长轮岗,由于交通便利,或许负面影响不大;但在乡村实行校长、教师轮岗则会给教师家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乡村教育事业未必是好事。
再次,由于城镇化进程过程中,不少农民工子女在家乡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由此促进了各地寄宿学校的急剧扩张。在寄宿学校扩张的过程中,以河南省某县为例,地方政府把教育当做了城镇化的拉手,利用公众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城镇民办寄宿学校,直接导致乡村中小学濒临倒闭,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农村文化活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乡村教师当然也流失殆尽。
通过上面几点可以看到,目前关于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支持大都属于临时性举措,甚至有的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乡村教师的流失。
那么,如何才能“堵住”乡村教师的“出水管”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从“城镇化”大环境下来考虑乡村教师的生存生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事实上是一个“逆城镇化”的过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看待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在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的时候,要多考虑如何让乡村教师能够逆城镇化进程而留在农村,堵住“乡村教师流失的出水孔”。所以在制定细则的时候要多考虑“存量乡村教师”的未来和发展问题,而不是通过城市教师轮岗和特岗教师招聘来给存量教师一种“你不愿意做,愿意做的人多了”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剧乡村教师的流失。
再次,就是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问题。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待遇显著低于城市教师,轮岗交流的城镇教师会得到一些补贴,但是乡村教师待遇却没有得到正的提高。另外教师工资和职称关系密切,而职称腐败带来的乡村教师职称普遍偏低,而这种情形的解决并非是向乡村教师倾斜那么好解决的。为了能够长久的留住乡村教师,可以考虑取消职称工资。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细则的时候,少用些短期的功利导向性的工具,如各种补贴和职称倾斜。因为这种短期的功利性工具,并不能给乡村教师带来稳定的心理,今天或许有这个政策,明天或许就没有了,而只有稳定的政策环境,才会使得乡村教师在城镇化大趋势下“逆城镇化”而坚守农村教育。
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颓势和农村教育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逆城镇化”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所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多,也就意味着,不仅仅要考虑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也要考虑到乡村教师的家庭和孩子教育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少些短期的、功利的措施,多些长久的稳定的有未来的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颓势和农村教育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逆城镇化”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所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多,也就意味着,不仅仅要考虑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也要考虑到乡村教师的家庭和孩子教育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少些短期的、功利的措施,多些长久的稳定的有未来的方案。乡村教师尤其是存量乡村教师如何在农村找到自己“曾经迷失的未来”,或许才是这个计划成功的关键。(作者:蒋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