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空了,坐骨神经就痛了!一张方子,扶正 驱邪,饱含深意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内科临证治要》、《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

   今天这篇文说,我应读者朋友的需求,给您聊聊常见病,坐骨神经痛。

   这个病啊,我写过多篇文字,讲了不少道理。您如果在我的专栏里,搜索“坐骨神经痛”,可以看到不少此类内容。

   今天我说这个呢,涉及到一个非常广泛的病因病机。这就是气血亏虚、寒凝经脉。

   这是我五年前看到收藏起来的。我受益良多,今天也分享给你。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6岁,姓郭。

   这个人啊,特别不让人省心。生了孩子第三天,她不在家坐月子,非得到外头溜达。

   结果,回来以后,就觉得腰背部发凉、不舒服。

   当天晚上,好家伙,右侧腰背部,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外侧就开始疼了,屈伸不利,还发凉。

   从这个疼痛区域的走形,几乎可以看出来,很可能是坐骨神经痛了。

   结果,到医院检查,还真就是。

   小小年纪,坐月子不老实,得病了,那就好好治吧。经过理疗,似乎好了一点,但是最近这一个月,疼痛又持续加重。

   等到去看中医的时候,整个人已经不能站立、行走了,只能依靠两个人来架扶。

   刻诊,见患者小脸萎黄,表情很痛苦,身体也瘦了,而且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象弦细。

   坐下来,这孩子就苦笑,说当初啊,就觉得坐月子闷在家里太难受了,于是想出去透透风。谁能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这时候,医师寻思良久,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60克,桂枝12克,白芍24克,制附片7克(先煎),制川乌9克(先煎),制草乌9克(先煎),五加皮15克,川断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2克,威灵仙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药用3剂以后,患者感觉疼痛大减,自己拄个拐棍,可以行走一段距离,但是局部的发凉感觉,依然存在。

   于是,制附片加为9克,再用5剂。

   这一回,患者可以不借助拐棍,行走500多米了,而且局部凉感消失。此后遵原方稍作加减,陆续又调养一个多礼拜,患者诸证悉平,可以骑自行车了。

   其实,这个案例,早在1984年的《河南中医》上就刊发出来了。上头医案里的用方,其实是一个经验方的变化,只不过里头加了一个制附片。咱们把这个制附片拿掉,基本就是验方的原型。现在,我把这个验方给你明白无误地写出来。你可以记一下:

   黄芪30到60克,桂枝10克,白芍21克,制川乌6到12克(先煎),制草乌6到12克(先煎),五加皮15克,川断15克,川牛膝12克,当归12克,威灵仙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这配伍,大家记住。它还是挺实用的。

   我们从这个女患者说起吧。你看,这个人,产后外出,这就是没病找病。产后,气血大虚啊。气血虚弱的时候,外出当风,风寒之邪肯定就进来了。寒邪凝滞经脉,就造成了疼痛。这患者体质消瘦、面色不好、脉象细,舌质淡,这是气血亏虚之状。四肢不温,为寒邪凝滞。脉象弦,为寒邪收引,导致疼痛的写照。

   这个时候怎么办?内补气血,外寒寒邪。所以说,用黄芪、当归、白芍来补益气血,用桂枝、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来散寒通经络。五加皮、川断来强筋骨。牛膝活血化瘀,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痛。这就是医案里配伍的意图。其中这个制附片,是针对寒邪很重、阳气亏虚者来舌质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略去。

   当然了,患者最后能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人家年轻。你要是年龄大人,身体恢复能力不强了,或许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我把这个写出来,希望大家能重视。它体现一个思路,就是内补气血,外寒风寒。它是针对气血虚弱、外感寒邪的坐骨神经痛的验方之一。

  现实生活中,坐骨神经痛患者不少。尤其是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腿部着凉而发病的,比比皆是。这类人呢,有些是老年人,证属肝肾不足。对肝肾不足的,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较好。有一些人呢,未必是肝肾不足,而是素体气血虚弱,加上外感寒邪,平时表现为面色少华、短气自汗、便溏乏力等等。这类人,还有个特点,就是疼痛感持续存在,劳累后加剧。这时候,我前面提到的配伍 ,就比较合理。这是它实用的地方。

   当然,用药,必须经过合理化裁和指导。比如说,阳虚严重,加点附子。拘挛疼痛严重,多用白芍和甘草。病程特别久的,得用虫药,比如说蜈蚣什么的。总之,一般人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尤其是像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这类药材,虽然是用的炮制品,但是其偏性也远非一般药材所比,必须先煎,而且在用量上严格把控。这都是比较专业的问题。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