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请隧不成——《襄王不许请隧》
我起的这名《请隧不成》解释一下,就是晋文公向周襄王请求他死后能否采用天子所用的隧礼。隧,就是墓道。古代天子死后,灵柩经由平地斜挖到墓穴的通道入葬。
周襄王同意了吗?
没有!
那为什么晋文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周襄王为什么不能同意呢?
晋文公提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资格。资格哪来的?勤王有功!话说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的异母弟弟王子带引狄人攻周,周襄王出逃郑国。周襄王一生都挺惨的。老爸不亲,位子难保,老婆不爱,异弟老反。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晋文公出师勤王,勤得特别成功。其实秦穆公先想着去勤王的。只是被晋文公给辞退了。晋文公继位时已是年纪一大把,61岁。觉得上天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抓住一个机会就是一个机会。他杀子带,迎襄王入王城。正是本文开篇第一句: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
这么大的功劳,周襄王一定要狠狠狠的酬谢他,给他一大片的土地。这土地一赏就赏出去,一赏就赏出去,那周王朝是不是助诸侯做大啊!而这个晋文公却不要土地,要天子下葬的礼仪。在等级礼制森严的周王朝,这无疑是一种僭越。就像楚国时不时跟周天子问个鼎,要个鼎是一个性质。
晋文公是有野心的,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还不够,想着不久之后死了若能享用天子下葬之礼,不就是等同于天子了吗?这算盘打得确实挺如意的。但周襄王又不傻!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这一答应就乱了周王室的根基了,尊严何存啊?
周穆公之后周王朝开始走向式微,诸侯争霸起来。周襄王虽是个王,底气不足啊。面对这个混帐请求,又不能一拍桌子,一跺脚把这晋文公给办了。不能啊!那怎么办?那就给他说道说道。上上课,醒醒脑,诉诉苦……
先请“先王”,这是老一套,但百试不爽啊!中国人的神就是祖先。在古代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先王“得天下之后只是按规矩划分了一部分土地供祭祀而已。其余的都按等级分封下去了。设置的官位也是极少的,也只是用来服事祭祀,而祭祀为了啥?天下苍生啊,毫无私欲心。天子与诸侯其实都没啥区别,非要说出区别就是生前死后的服饰、器物等物不一样而已。这说得让人都要抹眼泪了。这也在暗暗的批评晋文公的私欲饱胀。又顺道着悄悄的说了”礼制等级“的老法规。
第二部分更高级了,也就是高潮部分了。祖制不能赏私恩之人!这是态度!这是原则!要么你晋文公厉害发扬德行,一统天下,改朝换代,改章换制。我嘛最多再次去流亡,那我屁话也没有。这话狠的!有情绪!有情绪!有情绪!可能也有点不想干这个周天子了。做得他妈的太憋屈了。如果你晋文公不能,那你就老老实实尽臣之礼,维护先王的制度为职责。
如果我把这礼制赏赐给你,那我对不起先王也对不起百姓。如果这个也能赏赐于人,那国家的政令如何推行呢?礼法制度这是国之根基。这一动,王朝可能就不能长存。回到当下的时代也是这样。在一个单位里制度”朝令夕改“的你试试看?”朝令夕改“的制度比一个最坏的制度还要坏!
这部分说得会不会让流亡在外十九的重耳有点戚戚然。
而周襄王死活咬住”不能以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我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叔父还不以为然,那你有的是土地,你就自己私挖墓道实行隧葬,我又怎么能知道呢?这话说得反反的。只要你挖,我就知道!
晋文公听罢“不敢请,受地而还。”
亏本的买卖他是不会做的,地还是要了的。小气!不过对于晋文公我一直印象不太好。倒不是他的小气,想他流亡十九年初心不改还要做国君,还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这点毅力、魄力非凡人可比。只是他对介子推的态度着实让人恨。后又想想,只要是个人就有不足,倒也不能用圣人的标准来看他。
系列回顾
今天中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