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E-14专栏 | 课标平均十年修订一次?最新修订课标大概何时公布?

、阅读提示

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于2021年7月12–1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原定2020年7月举行因故推迟),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最高级别的国际数学教育会议。

近期,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微信平台整理资料、专栏介绍:

(一)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会议内容及开幕式直播链接、部分重要报告;

(二)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大会主席访谈录、地方组委会主席访谈录、大会报告人访谈录

(三)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重点参展图书介绍

(四)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简称ICME)及中国参加历届ICME的情况

(五)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简称ICMI)及其颁发的国际数学教育大奖

本期分享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于2021年7月16日所做的首场大会邀请报告:《21世纪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供青年教师学习参考。

21世纪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作为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首场邀请报告,《21世纪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主要向世界介绍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情况,分享数学课程改革的中国实践和方法。
为此,曹一鸣教授简要回顾了1949-2000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情况:

这一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特征是突出数学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大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五大能力(增加: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1996-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课程实施情况。调查发现,当时设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虽然实现了“双基”的目标,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由此拉开了21世纪中国数学课程改革序幕,教育部于2001年6月正式发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数学教育强调“双基”的特点,还强调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态度、对数学美的欣赏等多元的学习目标。

曹一鸣教授以大家熟知的勾股定理为例对此做了解读。以往课程强调对勾股定理本身的理解与应用,比如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以及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而新世纪的数学课程则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介绍勾股定理的几种著名证明(如欧几里得证明、赵爽证明等)和一些相关的数学史,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证明可以是灵活的、优美的、多样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勾股定理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是为了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这为新世纪教育课程追求公平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内在动力。

2001年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经过教师培训、实验区试验后,至2005年已逐步推向全国。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社会反响,2005年5月教育部组织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修订组包括14名成员(包括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教师),正式开始修订。在广泛调研基础之上,听取意见,改进问题(如新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降低了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要求 等),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双基”进一步发展为“四基”,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从而发展他们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课程标准还将有关理解和实践的内容作了大幅度修改,强调学生可以独立参与的问题和学习活动类型。相应的教科书也在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倡导探究与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补充拓展学生数学视野、注重知识理解、技能练习、经验积累、丰富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的修订从未停止。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了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此次修订聚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跨学科知识的整合等。目前最新的课程标准正处于修订和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今年发布。
总之,21世纪近二十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使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评价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