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感一百零五——文明的悲歌
输入文字
点击蓝字加关注
“扎根于土地,与风儿共生,与种子越冬,与鸟儿歌颂春天,不论拥有多么厉害的武器,操纵多少可怕的机器人,离开了土地就无法生存。”
——《天空之城》
在我眼中,日本吉卜力出品的著名动画影片《天空之城》,是人类即将进入后工业时代所鸣的丧钟。作者急于将这个悲哀的结果公开,是因为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希达是传说中天空之城“拉普达”的王族后裔,很久之前和族人到地面隐居,传说“拉普达”有发达的文明,整座城市利用“飞行石”的力量漂浮空中。巴鲁是个普通男孩,做机械学徒工,一心想证实“拉普达”的存在。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人类中的野心之辈企图占领“天空之城”展开的,最终希达和巴鲁为保卫天空之城不惜念出毁灭咒语,让它永远离开了人类。
本片中男女主角已经不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而是丧失家园后初尝人间冷暖的少男少女,从某个角度来看,比成年人还有担当和智慧。影片似乎不是给真正的小孩看的,因为电影中的除男女主角之外的人物角色和机器等形象并不阳光可爱,画面色调饱和度不高,伴有大量的作战冲突。
作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表达对战争的厌恶,随着穆斯卡进攻天空之城的兵士连清晰的正面形象都没有,只作为象征意义的群像出现,就在自相残杀的戏码中仓皇逃走。片中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飞船、武器等形象则是人类过度膨胀的贪欲恶念的有形化身,给整个叙事节奏加入密集的鼓点。
我们已经习惯在各式扩张中为找借口,特别是充当“正义的化身”,不惜发动战争,想利用权力占领稀缺资源,这种高度集中的秩序体系所产生的恶性暴力比无序混乱的暴力更加可怕。
电影中出现的所有角色都可以理解为“人类贪欲”的分解,希达代表人类的智慧良知,巴鲁代表人类对自然的原始冲动,只有智慧良知才能合理释放人类对一切的好奇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穆斯卡是人类社会秩序维护者的代言人,在本片中是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伪君子,企图仗着王族身份称王称霸,大肆抢夺天空之城的财宝,撕扯自然植被,残杀同僚。海盗朵拉看起来无知贪婪,关键时刻却很善良,她更像芸芸众生的代表。
这些人抱着不同目的穿过“龙之巢”,到达了传说中的“天空之城”。没有人类足迹的天空之城是荒芜的,却是祥和宁静的。机器人兵不再是暴虐杀戮的傀儡,而是小动物的守护者,即使主人不在了,它们仍然用一生忠诚地守护家园,直到像墓碑一样僵直,迎来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死亡”。
比起《千与千寻》的平静诡秘,使人在挫折中感受到成长的开阔,这部电影像一个失去理智的怪物不停地吞噬观众的耐心。影片常常出现的追逐战斗场面如失控的虫蚁蜂拥而至,这些不是先进文明的象征,反而处处上演着拯救生离死别的惨烈和盛极而衰的颓丧。
庆幸的是,电影中依然展示了“成长”的力量,希达一开始穿着连衣裙留着两条麻花辫,是个懵懂少女的形象,遇到海盗朵拉以后换成裤子,开始劳动,这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最后穆斯卡用枪打掉了她的辫子,一头短发的她在巴鲁的鼓励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毁灭天空之城,完成了初步自我成长。
曾经辉煌过、没落过的天空之城洗尽前尘,脱去人造武装,以一副圣洁不可侵犯的样子离开了人们,这种美化后的离别饱含了作者对人类良知的正面解读。电影仍然在末尾以血淋淋的事实昭示人们,仍然沉浸过度发展的自大盲目中的人,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唯有在久石让谱写的《天空之城》音乐中,慢慢弥补观众留在电影中的缺憾吧,让人们感受充满爱和希望的广阔境界,和影片结束时的那棵生命之树一起,飞入瀚海之上的蔚蓝苍穹。
作者语:我怀疑自己文中一些观点受到十多年前某些电视节目的影响,但已不可考。这次写作没有看过任何相关评论文章或影视节目,纯属个人感悟。
远道·独行
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