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泛舟】俞思义︱什么是内卷化
什么是内卷化
文/俞思义
南京诗词学会会长刘任在六届一次会理事会上的讲话,提到“要推动诗词进一步走向大众化,要冲破‘个人小小的悲欢’的羁绊,克服和防止诗词‘内卷化’倾向。”什么是“内卷化”呢?
“内卷化”译自involution一词,又译作“过密化”。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他曾在爪哇岛看到当地的农耕生活,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现在这一概念已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比如,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种内卷化现象尤其突出。一些民营企业内部实行家族化管理,重要岗位,不是七大姑,就是八大姨分兵把口,管理哲学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用自己的人放心。于是,外部的新鲜空气难以吹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吸引不进来,措施和办法因循守旧。企业进入了一种典型的"内卷化状态"。
那么,南京诗词在哪些方面有着这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倾向呢?除了“要冲破‘个人小小的悲欢’的羁绊”,还有那些“内卷化”倾向这需要克服?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当然,在各行各业的其他方面有没有“内卷化”倾向,也值得探讨。
俞思义,1933年生,在中学教学语文21年,在高等院校教学普通逻辑等2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退休。
我的昵称是集义所生。六岁时读私塾,先生为我起了“集生”为“字”。这个“字”源于《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浩然之气必须积善,做任何事都要合乎义才能生成,而不只是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取得的。我用“集义所生”作为昵称,也是一种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