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原创 | 《童言有计》引热议: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节目组为萌娃设计了一个去超市采购的任务,并将每组的两个萌娃用绳子连在一起。
刚进超市不久,问题就出现了。
第一组的两个男孩,武艺博和梓墨争吵不停,冲突不断:
“听我的还是听你的”
“咋地,我就不听,你听我的还差不多”
梓墨一直气鼓鼓的自顾自的走,不去主动协作,甚至阻碍对方完成任务。
武艺博在发现同伴的问题后,并没有去解决,而是选择放弃同伴自己去买食材。
总之,武艺博和梓墨的争吵都只是因为,在意见不统一时,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都选择各做各的,都希望对方听自己的。
甚至是出现身体上的拉力赛,也互不妥协,互不商量,更不合作。
而第二组,男孩天天和女孩二毛,这两个萌娃的画面却很和谐。
“走吧,二毛”
“往这边走,哥哥。我们往这边走好吗?”
“回去啰,买菜结账。”
“买菜可真不容易啊!”
男孩天天一直带领着妹妹二毛寻找食材,两个萌娃在采购的过程中有商有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任务。
在四个孩子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天天,当他在遇到困难时,选择主动询问工作人员。
天天在小伙伴中最受欢迎。是因为天天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大喊大叫的发脾气,而是想办法解决。
在遇到分歧时,他会采用商量的办法,有时会选择妥协。所以分组时,几个孩子都抢着与天天一组。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或在以孩子为主的真人秀中,看到这类现象:
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合作的孩子,在无法融入到小团体时,就算选择独自生气或放弃玩耍的机会,也不愿意妥协。
而那些遇到问题会商量,愿意主动协作的孩子,在团体中最受欢迎。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你都可以无往不胜。”
未来社会不仅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需要与他人高度合作的社会。一个孩子能否与人融洽相处是从能否与人合作开始的。
那么,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父母责无旁贷。
很多家长都应该遇到过这样的疑问:
“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游戏,即使游戏需要合作完成,也不愿和别人一起…”
“在和小伙伴做游戏时,有人不顺从他的意愿,他就会不高兴、发脾气…”
究其原因,孩子不懂得商量,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是为什么呢?
“自我中心”阶段
1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难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孩子想玩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但那个小朋友不愿意借给他,结果这个孩子还是要坚持借,说:玩一会儿就还给你。但另一个孩子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就是不借。
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正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还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知道玩具是可以分享的。
所以,当他人与自己意见产生分歧时,他们会“捍卫”自己的想法。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不知道合作与分享的,父母不可强迫,只需慢慢引导就好。
家庭环境影响
2
妈妈叫孩子吃饭。
孩子看了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孩子的诘问是在暗示: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孩子明明可以自己盛饭,可为什么觉得妈妈理所当然的替她盛饭呢?
这是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为孩子过度包办,不培养其独立性。孩子做任何事都会依赖父母,遇到不顺意的事便闹脾气。家庭缺乏协商,沟通和合作的氛围,孩子当然不懂得商量,更不懂得合作。
“独立意识”增强
3
“你还小,干不了,妈妈帮你吧”。童童皱眉蹬腿的嘟囔着:“不要,不要”。
她扯着袜子口,执着的蹬踹着,一边哼唧,一边又不肯放弃。坚持把脚塞进了袜子里。
童童的举动,就是“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
很多孩子像童童一样,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选择自己探索,自己解决。
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独自去完成许多事情。所以,当他人要求孩子合作时,他们总会试探下自己的权力。
这也是孩子在集体游戏中,不愿与小伙伴协作的原因之一,他认为任何事都可以靠自己解决,就像童童自己穿袜子一样。
以上三点表明了孩子不会合作的原因。
“合作意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如心理学家A·阿德勒所说:“假使一个孩子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心智还未成熟,还无法学会合作,更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不仅要知道孩子不会合作的原因,更要懂得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因此看出在社会中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取得最大的成功。
对于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家长要细心引导。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呢?。
从做家务开始,建立孩子“合作意识”
1
“合作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
“快把碗放下,别打碎了伤到手...”
“宝贝,家务活不用你做,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
“你看你把水弄的到处都是,妈妈在洗衣服,你能不能别捣乱!”
这几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怕伤着孩子、怕耽误学习、怕孩子添乱,成了家长拒绝孩子分担家务的惯用理由,但是许多明星家长都一直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分担家务。
演员胡可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段孩子做家务的视频,安吉熟练地在洗衣板上搓洗衣服。在微博配文里胡可鼓励家长多尝试让孩子做家务,要让孩子知道,家务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合作完成。
做家务是建立“合作意识”的大好机会。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家务,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何分工,例如:
爸爸力气大,负责拖地;
妈妈爱干净,负责洗衣服;
奶奶心细,负责做饭;
宝宝手巧,负责洗菜;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做家务,让孩子初步懂得什么是“合作”。
他们会依照家长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合作榜样。
慢慢的,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或参与集体活动时,就会产生合作意识。
切记,分担家务时,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相互指责、相互埋怨。否则,日后孩子与他人合作时也会指责或抱怨他人。
帮助孩子学会沟通
2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皮得·萨罗维和约翰·梅耶提出:情感智力(即情商)是决定孩子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沟通是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需要情商,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沟通,学会沟通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好的与他人完成合作。
同事的女儿安安,就是一个不会沟通的孩子,每次有小伙伴与安安争抢玩具时,都有出现过这样的场面:
“我不要和他一起玩,这是我的。”
“哼,我生气了,我不喜欢你,我再也不和你好了”
然后独自一人躲在角落生闷气。以表自己的不满,而不会主动与小伙伴沟通。
其实像这样的场景,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中都出现过。许多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经常发生争执,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主动沟通。
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在做游戏时,有小伙伴与你抢玩具,你可以跟他说:
“我们别抢了,咱们一起玩吧。”
“这个城堡,我们一起搭。好吗?”
“我们猜拳决定谁玩吧”
家长教给孩子的话,虽然简短,但可以让孩子知道,在集体的游戏或活动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征求他人的意见,如何用沟通学会合作。
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3
《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的著作,总结了他自己在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领域的多年经验。
此书不仅是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还被翻译成14种语言在全球销售。之所以受家长们的青睐,就是因为此书的:游戏育儿理念(Playful Parenting)
游戏育儿理念强调游戏有沟通,磨合和谦让的过程。让孩子在每次过程中,慢慢的学会合作技巧,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懂得在合作中既要尊重他人,又要有自己的立场。
书中的经典例子是:游戏约会(Play dates)。也是美国非常流行的教育形式,家长们支持孩子进行自主游戏,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
帮助孩子在社区的活动场地举办“游戏约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一个上午或下午。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劳伦斯·科恩认为,游戏会让孩子不可避免的与别的孩子接触。在同伴面前,孩子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的确,每一个孩子第一次的主动协作,大部分都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就像马西·古达米说的一样:要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多参加合作性游戏。但要记住,家长只负责创造合作游戏机会给孩子,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例如小马运粮,将球放在报纸上,让孩子们抓住报纸角,从一端运到另一端。
游戏时,家长先做示范再让孩子们自己玩,不要干涉他们的“分工”,让他们自己“处理”问题。
孩子间的小游戏虽然简单,但能通过这种游戏方式让孩子学会合作,获得互相帮助的满足感。
游戏会给孩子们一个信号,要想胜利就要与他人合作,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动自发的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以上的三种方法,是要家长通过引导和帮助,把合作的重要性传递给孩子。
孩子的人生路,父母无法替他走。唯一能做的,是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如何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如何处理日常的人际冲突,帮助孩子成长为会沟通,爱分享,懂合作的人,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信洁心理驿站欢迎您的原创,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精彩原创:
心理美文| 15岁女孩告白72岁爸爸:哪个瞬间爸妈的爱让你突然觉得特感动?
热点关注丨北大“学神”涉嫌弑母被抓:培养孩子具备这个能力,世界才有希望
心理美文丨92岁老人探望70岁儿子迷路:他可能忘了全世界,却唯独没有忘记爱你
婚恋情感丨秦沛婚姻观引网友大赞: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