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的十年思考:82条本分、经商和投资的“大道”
前几天,黄峥宣布从拼多多退休的时候,有很多人想起了段永平。他在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中是极其特别的存在,因为已经移居美国多年,陌生的人对他只有一个模糊的姓名印象,熟悉的人又能说出一大堆标签。
例如:“步步高的创始人、OPPO和VIVO的教父、巴菲特的门徒、中国价值投资的扫地僧、雪球的大道、敢为天下后”等等。段永平在商界和投资界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又难能可贵,思想里饱含着中国商人真诚、厚重的价值观。
随着这几年国内商业环境的改好,越来越对创业者和投资者愿意脚踏实地的做企业和投资。又有很多人开始从各个渠道追随段永平的思想,最核心是围绕“诚信经营、本分、尊重商业客观规律、正视价值”这几点。无论是否做企业或投资,只要追求真诚向上的人生,即使零碎读到几句,也能收获颇多。
他在最近十年里,用了很多时间在博客和论坛里与网友交流,留下了非常多大实话。我从中整理了80多条精华的回答,希望能帮大家窥探到段永平一直坚持的、有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1)商业逻辑和管理经验、2)价值观与价值选择、3)价值投资 三个部分。可以看到他是怎么思考经商、生意模式、产品创新、营销、原则、能力圈、学习和投资方法等等:
一、商业逻辑与管理经验
1. 从5-10年的角度来看,CEO至关重要。从10-50年的角度看董事会很重要,因为董事会能找出好的CEO。从更长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维持有一个好的董事会。GE就是一个好例子,好公司之所以是好公司,必然会有些好产品。但所谓的好产品的寿命是非常有限的,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可以让好产品的寿命大幅度提高。
2. 从来没说过不喜欢企业创新,但不喜欢企业盲目创新,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但创新是指在用户导向的前提下,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创新。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也就是满足用户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提供的东西。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
3. 差异化指的是用户需求满意度上的差异,绝对不仅仅指的是外观。产品的差异化不是指的所谓的“与众不同”,而是指“与众不同”的东西正好是用户需要而其他人没能够满足的东西。当一个产品找到的“差异化”正好是很多很多用户需要的东西时,那这个产品大概就很成功了。我个人理解,好的公司一般来讲就是能够持续找到用户“差异化”需求的那些公司。如果找不到差异化的东西,那敢为天下后的产品就会成为悲剧。所以敢为天下后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够提供出你的用户群需要而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差异化产品。有时候好的产品的差异化不一定需要很多,有时候哪怕一个也会让公司(或产品)很成功。至于如果找到差异化的问题,那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事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4. 我们公司绝对没有任何高明之处,但确实相对比较本分,所以犯的大错少,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大些。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能生存下来。我总觉得我们这种公司其实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只要我们什么时候掉以轻心,忽视消费者需要或者什么别的原因都随时可能给我们重击。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经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5. 我大概10年前就不在一线了(2010年的话),所以不了解具体运营的东西。我只管“做对的事情”,或者叫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至于如何“把事情做对”,我不太在行,大把同事比我强。
6. 光盯住市场占有率确实会导致公司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是否超越谁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最重要是做出好东西给用户。占有率是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以后有麻烦。有点像GDP,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
7. 行业第一对消费者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很少有用户是因为看到你是行业霸主就买你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讲,我们最关心的只是消费者体验,而不是行业排名,不然可能就容易犯一些很奇怪的错误,比如发动价格战等。也许这就是我们胸无大志的体现吧。
8. 我评价企业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健康度,其他都相对次要,最重要的是50或100年后我们的企业还在。
9. 营销很简单,就是把好东西卖出去。长期来说,不好的东西谁也没办法卖的好。说我是营销高手的说法纯属误传,这个世界号称营销高手的多了去了,但我不觉得我是其中之一。顺便说下,我见到的大多数营销高手都过于注重营销了,我这个营销高手都快有10年不知道我们公司的营销都在干嘛,这样的高手不多见吧.
10. 讲一个最基本的广告概念:广告不会赋予产品任何东西,广告只是表达产品而已。好的广告表达的效率高,一个好的广告制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大多成本很高,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
11. 合格性指的是能力,合适性指的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企业内部培养的人合适性强,有时候企业里某些岗位外来引进人才合格性好。合适性比较难培养,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很长时间也没用,而合格性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培养出来的。有时我们会引进急需的技术上的人才,因为其合格性很重要,而合适性往往有足够长的时间培养。高级管理人员我们一般不引进,因为很难培养其合适性。
12. 我在公司的角色是顾问,理论上连大方向都不归我管,但我可以替我的意见。出入总是有的,我在公司里是个反对派,几乎做什么我都会提反对意见。如果连我的反对意见大家都不怕时,做什么我都会放心一点。我最怕的就是老板说什么大家都说好,那时公司就危险了。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认为我们同事很多方面都比我强,如果认为自己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的老板是很难认同我这个观点的。
13. 好企业在哪的经营理念都是很相近的,美国急功近利的公司也很多,中国公司也不都是急功近利。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对没事加班加点。我一直认为老师强迫加班加点的部门的头的管理水平有问题,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公司的老板的管理水平有问题。
14. 要有合理价格最重要的是产品要有差异化,有用户想要而别人又满足不了的东西。今天我们开会时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非常喜欢IPAD,因为it’s not great for everything but extremely good for a few things。
15. 广告能影响的消费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余全靠产品本身。史玉柱、牛根生都不是舍得在营销上下大手笔的人,他们不过是花他们觉得该花且花得起的钱而已。敢下大手笔的那些公司好像都不见了。
16. 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低成本没有关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还没有见过成本优势可以成为护城河的,很少有企业能长期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业好像没见过。而且靠自己产品卖低价的企业就很难有长久的,至少我没见过。
17. 其实做企业长期成功的人应该都是“不懂不做”的,不然达尔文会有意见。但是,懂的人不一定说的清楚,有时即使大家在说同样的东西,但是用不同语言,从不同角度,还会有一些争论。
18. 董明珠对企业的理解非常好,她给几者的排序:消费者、员工、社会责任、股东。
19. 是不是第一没那么重要,因为消费者在买东西时一般并不在乎谁是第一,他们在乎的是买的东西是什么(消费者导向)。为追求市场占有率而追求市场占有率是大多数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
20. 创业就是如此,有一个自认为好主意的东西就开始干,市场会留下真正的好东西,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创业成功的例子。
21. 记得我读MBA时有个同学对我说过类似以下的话:步步高主要靠会做广告,我说:对,和诺基亚一样,只会做广告。回答说,诺基亚可不是只会做广告,我说那和我们一样,不光会做广告。毕竟是MBA的同学,居然好像马上就明白了。
22. 好坏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的生意模式和苹果比确实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还不错,所以生存能力应该还比较强。
23. 永远指的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在逻辑上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永远的意思。从看企业的角度,其实没人可以看到一个好企业的永远,但看到一个不好生意的永远要容易得多。
24. 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给他10年的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很厉害的地方。我相信企业文化的力量,拼多多股票10年内我是不会考虑卖的,但有机会我会继续买。
25. 如果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牌子都做不好的话,多个牌子就更做不好了。如果一个牌子能做好的话,为什么还要多个牌子?OPPO和VIVO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希望不要误导大家。
26. 所谓的顾问只能在如何把事情做对的地方教你一些技巧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也很重要,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事情,不然他们是可能把你引进死胡同里去的。
27. 说追求性价比的公司大多是为自己的低价找借口,长寿公司是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好货不便宜的。
28. 我突然想起老巴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在坑里,至少别再往下挖了。产品完全没有差异化的公司,将来早晚会出问题的。
29. 愿景就是大家共同的远景的意思,没有愿景的公司容易陷入利润导向,最后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而犯大错,从而导致公司寿命缩短。
30. 我们公司提的愿景是更健康更长久,也就是说不健康不长久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做,哪怕眼前有钱赚也不应该做。
31. 居然有人会认为企业成功会有充分条件,那你确认那你知道“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吗?
32. 创业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如何创业可能是个巨大的话题,但个人体会,绝大多数创业成功者都是有追求的人,这种追求经常能克服创业成功中的许多巨大困难。
33. 垄断可以理解为好的生意模式。能形成长期垄断的企业非常罕见,国家队不算。巴菲特讲的护城河实际上指的是某种形式的垄断,大多由生意模式决定的。
34. 所谓竞争力是相对的,我们中国文化下绝大多数公司或组织都是指令+领跑的,如果从现在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你们10年后就真的可能成为中国的苹果。好的组织氛围绝对对创新有很大的帮助,最后非常可能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35. 差异化其实就是顾客需要但别人没能满足的需求,千万别简单理解成不一样。差异化的好产品一般都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出来的,当然偶尔也有运气成分,但长期来讲,运气的成分可以忽略。
二、价值观与价值判断
36. 芒格认为理性最重要,我认为平常心最重要,好像这俩是一个东西。
37.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意思我一直不太明白,我看到的文化里大家都不愿吃亏。我不知道要合作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吃亏会是怎样的结局,事实上中国人在生意上合作成功的机会好像确实比较小一些。很久以前,我们公司提倡不占人便宜的文化,不知道在多大比例上做到了,但我们和人的合作好像成功比例确实要比平均高一些。
38. 赚了不应该赚的钱当然就是不本分,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有钱赚就行,但是我们公司是属于知道有些钱是不能赚的这类公司。如果这类公司越来越多的话,消费者就会安心很多。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的好,身体好会活得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39. 我们认为消费者的理性是从长远来看,套用一句话叫“童叟无欺”。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眼前是否理性,我们都一定认为他们是理性的。不然的话,你经营企业就可能会有投机行为,甚至会有不道德行为。
40. 我教儿子的第一件事是每天要去跑步,如果一个人连跑步的极点都过不去,别的挑战就有点难了。
41. 公益的效果是投入人心目当中的效果,不是旁观者心目中的效果,每个人都会希望达到最佳效果,但不能苛求。任何旁观者对效果的说三道四都是不道德的,因为长远来看这会阻止人们做公益。当然公益人士内部的讨论却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长远来说,要求慈善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的观念是非常不成熟和极端错误的想法,由于没人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2. 做对的事情的意思是,如果错了就改,马上改的代价最小。很多人是明知是错还要做的,但错的事情往往有眼前利益,有诱惑。比如:骗人的生意、抽烟、赌博等等。
43. 巴菲特“一生只需富一次的意思”是不要冒不该冒的险,不然可能需要去想办法富第二次。
44. 没有公司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跳着舞上班,自己要选自己喜欢的公司和工作,实在不行还可以换。老是换的人和老是抱怨的人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
45. 快鱼吃慢鱼指的是效率问题,也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问题。但做对的事情总是要放在前面的,两者并不矛盾。在自然界里,好像“快”的动物的生存能力也是比“慢”的动物的生存能力弱的。
46. 把事情做对是需要时间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47. 学习差的怎么努力都不如学习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努力,或者他们不喜欢他们干的事情。学习好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欢学习的人,大学主要应该教人学习的方法,上过大学的人不成材的也不少。我们很多人可能太纠结是否成功了。
48. 我们说本分时说的是求责于己,而不是把本分作为照妖镜用的。
49. 一般而言,有人问到是否要坚持的时候,我都是会劝人放弃的,因为会坚持的人一般是不会出来问的。
50. 本分里包括该干嘛干嘛,该裁员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你确实跑出了能力圈,那现在就该轮到你睡不着觉了,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尽快回到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情。
51. 我也可能说过执行是简单这类的话,但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一个好的高尔夫球员,一天要练习大概10个小时的球,常年如此,简单而枯燥但绝对不容易。
52. 其实能力圈很难扩大的,至少靠读书不行,不过多读点书能告诉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
53. 本分,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明知错的事情还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个检视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个人认为总是拿本分当照妖镜去照别人是非常不妥的。
54. 平常心指的是回归到事物本源的心态。'胸无大志'指的是要一心一意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胸无大志和好高骛远并不矛盾。就企业而言,胸无大志多用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面,而志存高远则指的是愿景。有很多话看起来很相反,其实并不一定矛盾,关键是你如何理解他,比如慈不带兵和爱兵如子,又比如三思后行和当机立断。
三、价值投资
55. 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但适合投资的人比例应该很小,可能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最难吧。
56. 企业价值当然是和价格有关,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过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区别只是在谁具体经营企业上。如果投资者不喜欢或者不信任经营者就不会成为其投资者,不然就有点乱了。
57.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坚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原则性错误的事不做。比如,他认为他不懂的事坚决不做,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个。
58. -问:如果您不做投资了,你最想去做什么?-答:挂墙上。
59. 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有投资价值。
60. 一般人学习理解总觉得做什么最重要,其实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大大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61. “懂”并不是能看到未来一切的水晶球,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很不错。长远来看,我觉得投资实际是个概率事件,真正“懂”的人犯错误的概率低,最后的回报高。很多时候不能简单用某个人对某只股票的行为来判断他对投资的理解。
62.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些事明白有些事不明白。可能是因为有些我明白的事现在比较时髦而已,放50年前,我明白的那点事说不定就是个灾难。
63. 其实没人懂所有的企业,所以没有懂企业的说法,但可以懂某个或某几个企业的说法。不懂企业的人事很难懂企业的,不懂这句话的人也很难懂。但要懂这句话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理解,而且很多年也未必懂。
64.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远远比能力圈有多大重要,投资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倒在能力圈外的,大多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中的招。
65. 长长的坡(厚厚的雪),其实不光指行业,而是包括企业本身能否长跑,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
66. 大家太过于在意巴菲特和可乐的关系,让我感觉有点教条主义。
67. 我个人认为牛熊市的说法不是价值投资,事实上也没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时候是牛市什么时候是熊市(事后知道的挺多),而且大多人在牛熊市都亏欠。
68. 我永远只有一种投资模式,那就是估算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有点像高尔夫,只有一种挥杆模式,不过,我要投机的话,那模式就多了。
69. 引用查理芒格观点'在你们的一生之中,能够找到少数几家企业,它们的管理者仅通过提高价格就能极大提升利润,但是它们还没有这么做,所以他们拥有尚未利用的定价能力,人们不动脑筋也知道这会是好股票'
70. 牛市熊市的说法是眼睛看别人(或市场)的表现,用这种办法投资有时候会对,因为熊市时往往股价都便宜,买到便宜股票的概率很高。在自己了解并喜欢的公司便宜的时候满仓往往都是对的,和熊市牛市无关。虽然看起来好像有点相关度,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和牛市熊市没有必然关系。但熊市出现right price的概率确实比牛市高很多,但当right price出现时买的人并不需要知道现在是牛还是熊。
71. 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天花板,只是没人知道天花板有多高而已,有人把市值高作为天花板的逻辑也是不对的,很久以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可能只有几百万,那几百万岂不是就是天花板了,最重要的是理性回到公司的生意本身,好公司就是有好公司的道理,看懂了就有机会。
72. 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就不应该拿10天,其实大多数人买股票都希望拿10天就赚大钱,所以只有很少人能在股市上赚大钱。
73. 卖的时候不要考虑成本(盈亏),卖的时候不要想过去到过什么价。不过,投资里还是有'买',有'卖'的,不要太绝对理解'不卖'的意思,尤其是发现买错的时候。
74. 黑天鹅事件在买的时候就应该避开了,不然你就不应该投资。价值投资者其实最喜欢看到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这种时候往往有很多机会。上一次金融危机无数人中招,但巴菲特那么大盘子,那些一掉到底的股票一个也没有,这绝对不是运气。买的时候就避开的意思是不懂不做,事前想清楚。
75. 最近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特斯拉,发现这确实是家很有意思的公司,有点汽车界的苹果的味道。以后如果还会买车的话,我可能也会买辆特斯拉。看上期特斯拉确实改变了汽车行业,当特斯拉的车可以卖到3万美金一辆的时候,行业格局应该完成不一样(2013年观点)
80. 价值投资的风险不该比出门投资大,投机的风险不会比去赌场小。最危险的可能是一知半解的那种:比如号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也知道价值投资要拿长线的道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买错股票又坚持持有那种。
81. 价值投资根本就不是信仰问题,当你想全部买下一个公司时,难道会是信仰决定的?这一关不过,千万别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82. 虽然我不是很了解茅台,但不能同意茅台企业没有文化和能力蹩脚的看法,可能不像想象的完美,但一个没能力和没企业文化的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吗。如果茅台没有企业文化,茅台的产量早就上去了,不用等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