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化之道第10期 | 第二课 文化之道论文写作阅读资料

第二课 文化之道论文写作阅读资料 目录

一. 论文主题与主要思想

(一)为何:为什么要关注、立起个人,为什么要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二)何谓?文化之道所谓个人指什么,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关于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的两个前提性概念

● 个人文化(四系统)

● 文化个人(五品质)

(三)何为?对于立起个人,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我们有什么作为,或我们能做什么?

(四)如何?如何立起个人,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或我们怎么做?

二、对个人反思的基本思路

三、基本方法与要求

四、文本规范:

文化之道论文写作与阅读资料
01
论文主题与主要思想

 (一)为何:为什么要关注、立起个人,为什么要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谨以我们的文化自尊、人性自省,修一个完整的学业,上一个完整的大学!

这门课程和这份资料是我送给您、还有您的朋友、未来的爱人、孩子、学生……的一份礼物(如觉不坏,可以转送)。

希望您喜欢——它将因您的思考得以完善,因您的践行得以充实。

但愿您和我——能面对面,眼睛看着眼睛,真诚对话,探讨问题,戒除几成风气的真实的谎言The True Lie)。

让我们求真务实——以真实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蕴蓄生成真实的教养。

优秀:把要做的每件事做得比别人好一点儿;进步:把要做的每件事做得比过去好一点儿。

阅读方法:

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理念与生活)结合互照阅读法,以自己的生活和已有感悟去读。

批判之思-反思-沉思的三思(science.P27)阅读法。

当今中国,不缺少人口,少的是个人,少的是个人文化,少的是文化个人……

《21世纪文化之道》论文写作阅读资料

在路上(On The Way

——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三十而立,立起一个个人

● 阅读索引

        基本理念简释、论文写作概述(首先细读)

一、课程主题与主要思想

二、对个人反思的基本思路

三、基本方法与要求

四、文本规范

五、推荐阅读书目与主要读书网站频道

● 基本理念简释(静下心,细品味。一口不为品,对不对?想懂须品,想品须静。)

个人:

相对群体。特指既有人性,又有个性,是个性与人性和谐统一的个体存在。人性成人,个性成“我”。

本课程所谓个人文化、个人品质、文化个人等概念中个人,皆为此义。优秀、出色、自我实现等的同义词。

文化:

相对自然。文化作文明解,亦相对野蛮。有名词、动词两解。

作名词解,多解为精神财富或精神观念、精神灵魂(知识观念鉴赏方式,智慧道德-价值艺术,习惯信仰,态度等)。个人文化概念即如此使用。

作动词解,可简要释为转化/优化为文--文明的性质和状态,文明化,优化等等,如文化你自己。有时文化个人也如此使用。此义文化,是一种能力,创造性能力;是一种行动,创造性行动。

文化了的(即优化了的),则作形容词用。文化个人即作此解。

个人文化:

相对群体文化。一个独特主体的观念世界。一座既人性又个性的精神建筑与灵魂家园。包括:

四系统(知识、理念、鉴赏、方式)、三内核(智慧、价值-道德、艺术)、两化合(信仰、习惯)、一凝聚(态度)。

个人文化十大部分各有侧重,但相互联系,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个人文化是文化个人或个人品质的底蕴,其个人理念等部分尤与后者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但侧重于精神观念。

文化个人:

相对自然个人与未化个人。一种文化了即优化了人性与个性的新个人。一项追求卓越的基因工程与自我设计。

他们基于生活的个人文化的底蕴化育了良好的个人品质,特别是现代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与和谐品质。

文化个人或个人品质是个人文化的结果,与后者特别是理念等部分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但侧重于行为品性。

个人品质:

相对群体品质与非个人品质。特指既人性又个性的品质。

其主要方面如上所说,一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二是指基本品质基础上的和谐品质(即和谐个人)。

在此意义上,所谓养立文化个人,有时表达为养立个人品质,其意相通。

如上所说,个人品质是个人文化的结果,与后者特别是个人理念等部分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但侧重于行为品性。

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三十而立——

一个伟大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一种让人反思在心、激情内蓄、前行不怠的远方的召唤。

● 论文写作概述(基本内容、方法与要求。请反复读解,读懂再写。没懂会胡写。)

写什么?怎么写?概括说来,即: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两个探讨;把握四个方法,达到两个弄清。分述如下:

围绕一个主题亦即核心理念:个人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文化之道》从个人视角看文化,相对群体文化,提出个人文化的理念;

从文化视角看个人,相对自然个人与未化个人,提出文化个人的理念。

《文化之道》从文化视角关注个人,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出发点和目的:

从现实个人(自然个人与未化个人,或人生人文人性个性有缺欠的个人)出发,在精神文化与生活文化中,在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过程中,使之化向、化成未来个人,即理想个人(文化个人)——既人性又个性的个人,一个在生活中以文化化有人性,以人性成人;以文化化有个性,以个性成“我”的个人

△在文化之道主题亦即核心理念的意义上,

文化之道即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之道,从自然个人走向文化个人之道。

在路上,即在自己修《文化之道》课程的路上(上课、阅读资料、读书、思考、讨论、观察、践行等),在基于自己人生的人文成长、人性个性成长的路上(自己的文化之道),对个人、对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这一文化之道主题亦即核心理念的思考与践行——

思行合一即道,对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思行合一即文化之道,在路上亦可解为在文化之道上。  

△ 各位可自拟能概括自己个人感悟的标题(如引擎,我的人文人格基因图谱,一路走来 花香满径等),以免千篇一题。

进行两个探讨:探讨课程理念,探讨自己实际(仅为内容要求,启发思考;并非固定格式,束缚思想)

对课程理念与自己实际的思考,构成论文的两个重点内容(是分是合,自便):

批判性思考《文化之道》课程关于个人、关于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核心理念

运用这一核心理念反思自己的文化之道(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意义上的“我之四问”)

谁能以和谐之精神与方法,将课程理念与自己实际恰当结合起来,融合起来,谁就能高质量地完成这篇论文,克服

有课程理念因而可能空洞干巴、只有个人实际因而可能局限零碎的片面性弊病,而兼有课程理念的普遍概括指导与个

人实际的特殊生动活泼的全面性优点。和谐无处不在,诸君用心悟之。

探讨课程理念

个人、个人文化、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等基本概念,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这一核心理念,其学术科学性涵义究竟是什么?究竟有何意义(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

这些理念以及上课所讲有关内容,究竟给了您什么?

哪些观点比较科学,对您有启发?哪些观点比较薄弱,不够明确深刻严密?如何完善?

对有关理念不要简单重复,要质疑发明异议建议)

探讨自己实际(建议以四问 为基本思路。每问两角度,即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

用课程理念反思自己,在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方面,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怎么样?

全面扫描,重点突出;将文化之道的核心理念在整篇论文的四问思路及各问中一以贯之 即:

对照个人文化十大方面(四系统、三内核、两化合、一凝聚)、文化个人两大方面(其个人品质:五个基本品质、若干和谐品质),自己有什么,缺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存在和品质存在?即我是谁?

关于个人品质之调查题电子表格回答,附于答卷最后。

从六个来源(个人生活环境、阅历、书籍报刊、艺术、榜样人物、历史等)

追溯分析上述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是怎么来的?即我从哪里来?

在人文人性的成长路上,处在什么位置?即我在哪里?

今后如何完善自己的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制订建立个人文化,养立个人品质的大学计划,即我到哪里去?

探讨教学改革(虽非论文重点,却也是重要问题)

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引导帮助选课学生和更多人实现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的目标?

如何让选课学生和更多人参与探讨、理解、接受并实践关于个人的理念,关于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理念?总之,究竟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取得效果?想想这些问题,助师助生,利人利己。也要给这门课做点贡献,是不是?

包括别的老师有什么好的见解、做法,也提出来,给文化之道老师借鉴借鉴。提意见的学生可是好学生!

请注意

以前虽无明确概念,但想的做的大体是这些或有关。论文写作就是由自发到自觉,由糊涂到明白,由朦胧到清楚。不要简单潦草,切忌泛泛而论,有感性故事与理性思考,质疑发明异议建议,多探讨,很个人,有意思,有意义。

进入和老师探讨问题(可将探讨课程理论与探讨自己实际结合起来)的对话状态,交流您的思考与体验。

形式自便,比如:论文、随笔式论文、对话(非对话形式亦有对话性质)、日记、周记、书信、意识流等。诸形式相互交叉,皆应有论文之问题、已有观点、质疑、探讨,论点、论据、论证,提要、关键词等要素。

把握四个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四法结合,相互渗透,并非单独使用。这篇论文的写作,即一次方法的训练):

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初步弄清个人理念、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理念,再用来分析研究自己作为个人的实际,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实际(包括现在过去与将来,即四问内容)。即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理论理性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感性(故事生动),又理性(思想深刻)。这里的从实际出发,即从个人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即解放个人成长发展的思想;实事求是,即从个人生活学习的实事,去探讨发现检验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个人成长发展规律。

批判性思考的方法

对文化之道的理论质疑发明异议建议。

对自己的文化之道,即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成长之路(“四问”)的实际,质疑发明异议建议。

两者分开说,还是合起来说,自便(相对分开,可能比较清楚方便)。

对话的方法

与老师(也是朋友)、自己对话,与父母、先贤,与同学、他人,与民族、人类,与现实、历史对话。

科学与人文相融的方法:

注意分析领悟科学技术与科学学习之中的人生人文人性个性的理念与问题,反过来也用《文化之道》关于个人理念、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理念分析研究科学技术与科学学习中的科学理念与问题。特别是尝试借用自然科学、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有关术语和方法(比如免疫、活性、亲和力、硬盘、兼容、屏蔽等),恰到好处地描述与分析人生人文人性个性问题。

达到两个弄清:初步弄清课程理念与自己实际(包括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的状况与目标打算)

    初步弄清这两个问题,论文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否则,所谓论文,徒有形式而已,于己毫无意义。名曰初步弄清,因为存疑多多。以初步弄清为前提,接下来就是做,在实践中检验完善思考,化为行动,化成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

做个明白人多好!我在你这个年龄,没人告诉我。我很羡慕你,有人这么爱你,跟你说这些!

初步明确了?好,静下心来,再往下读,不要指望一遍读懂,是人文科学,对不对?越读越想,收获越多!

希望各位能明”,勿以“熟知”解之。下功夫读懂、用好这份资料,您将收获很多——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继续说:其中,好问题是好论文的第一前提条件。注意提出好问题,以问题引导思路。多探讨问题,切勿copy,抄袭。

copy,抄袭,至少对不住爱你的人,也对不住你爹你娘,其实最对不住的是你自己。你想你容易吗——能够上华科大,上同济。别遇文就混,混了老师很聪明,混了自己很愚蠢。同意吧?那怎么提问题?这也是个问题。概括说来:

质疑:四问,即何谓、为何、何为、如何?P2。问题即矛盾。

      三矛盾,即主观与客观、主观与主观、客观与客观的矛盾。

主观与客观,比如: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认识与生活等矛盾、精神与肉体、心理与生理等矛盾

主观与主观,比如:不同理想、不同理论、不同认识、不同思想、不同心理之间等矛盾;不同人性之间的矛盾,精神自我的内在矛盾,人性与兽性、人性与神性、神性与魔性等矛盾

客观与客观,比如:不同情况、不同事实、不同行动之间等矛盾

    想想你以前提的那些问题,放到四问三矛盾里体会一下,是不是觉得概括得有道理?

现在是不是感觉到了:这是一次更多不是拿两个学分的考试。

论文写作将是一次训练(training,即culture):写前明确,写时感悟,写后检查——不合上述规范之处,请作补充。

经历一个过程:使我们对有关重要内容的思考,有关重要方法的使用,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培养,走过三个阶段:即自发(以前)——自觉(现在以至以后)——自由(以后)。三自阶段不同,自然本性共同。

知我者,受到启悟,谓我心忧!不知不知我者,不解未悟,谓我麻烦!——您谓我何?

认真阅读这篇认真写给您的资料吧——认真才会感悟,认真才有收获!

各位同学:您好!

我十分乐意为您奉上《文化之道》这门课程,和您一道度过我生命的这段时光。

谢谢您的选择——选择了“文化之道”,选择了与我一道度过您生命的一段时光。

心静是我们以心会心、心灵对话的最佳状态。还有,别把考试当考试,认真而随意的朋友谈话探讨方式,最好!对于那些有心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同学来说,这篇论文不仅是一个学期的一门人文选修课的一篇结业论文,更是整个大学每个学期将不断续写(用笔,更用心,心领神会;用身,身体力行)的长篇论文的开篇。亦可视为人生路上、大学路上的一次小结,为了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有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对自己认真负责。

一. 论文主题与主要思想

论文主题:在路上(On The Way)——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即个人品质、和谐个人、和谐人性、和谐个性)

首先须明用于思考这一理念的“探索性四问”及其哲学蕴涵:

何谓:是什么?(本质与内容)——何谓个人文化?何谓文化个人(个人品质)?(P6-20)

为何:为什么?(根据与意义即价值、用处)——为何建立个人文化?为何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P4)

何为:能什么?(必然与可能)——对于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我们何为,即我们有什么作为,或我们能做什么?(P20-21)

如何:怎么样,或怎么做?(规律、可能与方式)——如何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或我们怎么做,怎么才能?(P21-23)

(一)为何:为什么要关注、立起个人,为什么要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根据与意义(价值、用处)

当今中国,不缺少人口,少的是个人(P1-26)。

当今中国教育,文化薄弱,人性薄弱,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P6-12P12-20更薄弱。

《文化之道》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目的,是倡导大学生

全面志于学”——科技人文皆修,专业人品双馨; 志于道”——志于文化之道,思道行道,思行一致;

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大学毕业初立,进而三十而立;真正成为一个个人”——一个既有人性,又有个性的人;人性成人,个性成“我”。

首先从总体上说,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是一种价值选择:
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或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还是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这一提问受启于半个多世纪前的爱因斯坦: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加粗字体为引用者所加)
     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1952年10月5日《纽约时报》,《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310

进一步说,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为了——美丽、尊严、责任与优秀。

为了美丽!

1984年9月24日,台湾鲁迅柏杨先生(1920-2008.4.29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表《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揭露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种种丑陋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一个文化存在、人性个性存在和社会存在。所谓父母子女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男女之间的交往、工作中上下级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的交往、以及其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个人文化的交往,个人品质的交往。而具有个人文化,成为文化个人,使我们以良好的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而存在,道德而智慧地与人交往,不再丑陋,变得美丽。

为了尊严!

改革开放30年,权益被视为解放思想十大词汇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受尊重的权利。柏杨先生所著《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值得一读。而具有个人文化,成为文化个人,是我们活得有尊严、获得更多尊严的重要条件——使我们更多获得人的尊严,更多获得大学生的尊严,更多获得大学的尊严或高等教育的尊严。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明确、强烈的尊严意识吗?

有生活就行了,不要讲什么文化?生活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为了责任!

“三个责任”:一个人来到人世间的责任,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一个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责任。

为了优秀!

“三个标志”: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因而具有良好教养的人的标志,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三十而立的人文人性的标志。

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使我们作为个人,厚重静定。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的基本思想,明晰了《文化之道》的主题与核心理念,深化了对“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 (“认识一个人,文化一个人”)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

所述个人文化四系统、三内核、两化合、一凝聚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从文化整体的内在联系上去提高、观察、衡量个人文化素质水准的内容、方法、境界与标准;

所述文化个人(个人品质,包含五种基本品质与和谐品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种有个人魅力的文化理念、教育理念与人性个性理念,启示了人文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大方向等等。

各位有什么样的自我定位、向自己提出了什么样的成长要求呢?

医学文化之道第10期到此结束。

若您对以上内容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畅所欲言,与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探寻医学文化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