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林抒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树因在春天第一个发芽成为绿的象征。复因形态各异、轻曼多姿、随风轻舞而极易勾起文人的思绪和想象,作为文学的意象符号很容易被写进诗歌,中国第一个诗集《诗经·采薇》中就用“杨柳依依”这一意象展开了抒情;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出塞》一诗“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千古名句其中就用了杨柳一词;宋代大词人柳永更是对柳树情有独钟,在他的词中大量使用杨柳作为意象;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跟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等齐名,工于遣词造句、吟诗作画的柳如是就非常喜爱柳永的诗词,柳如是这一名字就出自柳永所作词中的一句,像这样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咏柳的名句枚不胜举。
在陇西有个叫柳树林的地方,虽然它不太引人注目,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却哺育了两个著名文学奇才——唐代大诗人李贺,中国当代第一个文学博士罗锦堂。
柳树林地处陇西县城南面的昌谷沟,进沟过了周家庄约一里路就到了柳树林。柳树林背倚着梁家坪和仁寿山,仁寿山后面蜘蛛湾的一弯清泉从柳树林蜿蜒流过,泉水清冽,鱼游浅底,水草丰茂,柳树遮天蔽日。这里环境幽静,四季分明,是文人雅士读书纳凉,吟诗作画的好去处,是昌谷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逢闲暇,我会与几个好友骑车去柳树林游玩,我们经常脱掉鞋袜在溪水中嬉戏,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四面的青山和头顶瓦蓝瓦蓝的天空,我们吮吸着先辈同样呼吸过的空气,徜徉在留有他们足迹的柳林里,我们的思绪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神交古人,吮吸着中国文学丰富的营养,来滋养和充实我们日渐贫乏的心灵,以对抗工业文明滚滚浊流对自然和人类的日益侵害。
从柳树林向西望见的梁家坪相传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家乡。上个世纪90年代,在那里挖掘出了李贺的衣冠冢和李贺墓碑一块。我曾两次登上了梁家坪,寻访李贺的足迹,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曾发掘出李贺墓碑的地方,眼前只是一片平坦的土地,生长着茂密的庄稼,不由令我惆怅不已。
只要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李贺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继承了屈原想象奇特、瑰丽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受到了后世像苏东坡、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推崇,在诗歌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而李贺因26岁时英年早逝,被称为诗鬼。
毛泽东非常喜欢李贺的诗,甚至在自己的诗里直接借用李贺的诗句,像“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毛泽东用在他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李贺还有一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用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昌谷因为李贺的文学造诣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倍受文人的关注。
顺着柳树林上去有个村庄叫孙家庄,我去过孙家庄一次,参观了有名的罗氏墓群,果然规模宏大,名不虚传。在上个世纪40年代孙家庄走出了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罗锦堂。罗锦堂如今客居美国,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文学终身教授。至今,孙家庄小学的学生还在享有罗博士给予每个学生每年100元的支助,可以说昌谷文脉昌盛、绵延不绝、荫佑后世、润泽乡里。
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今天,在柳树林北面的仁寿山下,又有一枝文学奇葩在盛开,她就是充满青春活力,声名日渐响亮的陇西二中山菊花文学社,她培育了大量的文学新人,肩负起了弘扬陇西文学的历史使命。
如果说李贺代表着陇西文学的昨天,罗锦堂代表陇西文学的今天,那么,山菊花文学社将孕育着陇西文学灿烂辉煌的明天。
小编 | 双 隆
QQ | 362920553